心理治疗开展了近一个世纪,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内出版的心理教科书一般认为,目前最有影响的是沃尔培格(L.R.Wolberger)的定义:心理治疗是针对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一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以慎重认真的态度与病人建立一种职业性的联系,以消除、矫正或缓解现有的症状,调节异常的行为模式,促进积极的人格成长和发展。
# R) K: ?" w( ~' W- P- g 心理治疗发展至今在理论和方法技术上都形成了不同的派别,欧美的音乐治疗主要是建立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不同的心理治疗派别就发展成了不同的音乐治疗方法技术,下面主要介绍三种主要的心理治疗派别和在这些派别基础上产生的音乐治疗方法技术。
7 T/ F; n' d9 t$ ^. @
, @! g( u; G0 F* B" F) P8 C(一) 精神分析与音乐治疗3 U, e! m4 I! W/ ?# f
1.精神分析的理论$ z, h8 s1 y9 t5 R- _1 n5 n8 n
经典精神分析是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6)提出的,是在近代史上关于人类行为的最广泛、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有:! L3 \5 _& u( q, ~/ ?' t. S( q
(1)心理的构成—无意识理论
: k7 J6 |1 @7 h: k O* Q z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由三部分构成,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即潜意识)。& v8 M6 ~ y: W2 B. `+ |3 I
意识是指人当前认识到的心理部分。人们一般能用言语表达他们的意识经验,能用逻辑的、推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思考;前意识指记忆中的心理部分,尽管当前意识不到,但可以很容易地带入意识中去,无(潜)意识代表主动有力地回避意识的心理部分,无(潜)意识活动是人的很大一部分欲望、情感和观念的储藏所。它们无休止地、间接地影响以后的行动和意识中的经验。
3 a* D5 j& V& v9 u& y+ { 按弗洛伊德的理论,可以将意识的三种水平勾画出心理的地形模型(见下图)。
3 R" y {# ]2 H" Q8 ^7 E5 a+ d5 O( E
& t0 g! q5 h/ ?1 W. h& W8 E从图中的示意:意识中的材料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前意识,前意识中的材料也能很容易的返回意识。这两部分的材料能够滑入无意识中。然而,无(潜)意识中的材料却被心理力量阻挡,无法进入意识。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就是围绕心理的地形模型发展起来的。5 v- |4 G6 U; |: Y
(2)人格的结构
1 r' a0 I$ d3 g+ g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人格有三个组成部分:8 m+ x5 K; W1 { t: ~2 h" p
本我:包括了人格中所有遗传的、本能的和原始的部分。它完全在无(潜)意识下起作用,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心理能量都从本我而来。因此,本我是人格的“发动机”。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快乐原则以立即满足需要为目的,否则便紧张。# l v( g& s2 k1 u$ R5 k. T
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由本我演化而来的,它利用了本我的一部分能量达到自我的目的。大部分自我功能都处于意识或前意识水平中,自我的主要目标是延迟本我能量的释放,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自我在人格中起主管作用.3 l, ]8 u7 O, U. ~2 a% C0 V0 T
超我:体现了父母和社会的价值及父母的奖惩系统。与自我一样,超我在三个意识水平上起作用。如果超我在意识水平其作用,那么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并知道它从何处而来。如果超我在无(潜)意识水平上起作用,你就觉得内疚,却不知为什么会如此。
2 i; q/ O* I! M. I 其中自我必须同时顾及到本我的需要,超我的道德命令以及实现的限制。为此,自我不得不寻找途径,以社会接受的现实方式立即释放所有的紧张。结果很可能是这些力量之间反复冲突。依照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这样的冲突是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所固定有的。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发展的一种机能.
9 ]1 I" }. c0 g, X(3)人格发展的阶段0 O' e6 Z$ S1 ?: p# F) W0 B/ O
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的童年经验在决定成人的人格起着关键作用。要了解成年期的心理环境,必须追溯童年的心理创伤。他人为,人格在五岁的时候就基本上并固定下来了。在以后的生活中,人格进一步稳定,更不容易改变。
; T, v8 Y: E0 Y* b# o5 B 弗洛伊德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从身体的某一部分反映出来,弗洛伊德称之为里比多(Libido)的“性力”通过这个部位释放。包括:口欲阶段(由出生-18个月),肛欲期(18个月-3岁)生殖器阶段(3岁-5岁),潜伏期(6岁-12岁) 生殖阶段(13—18岁)
: M1 X& T B* U+ }* `, `2.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 y8 O2 v* ^+ B* {
(1)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 ^4 m1 p1 U7 a: Q2 j
自由联想是弗洛伊德1895年创造出来的。他让人很舒适地躺着或坐好,把自己想到的(进入头脑中的)一切都讲出来,不论其如何微不足道、荒诞不经、有伤大雅,都要如实报告出来。心理分析家的工作则在于对对方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从中找出病人无(潜)意识之中的矛盾冲突,即病的起因为止。在弗洛伊德看来,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发掘出无(潜)意识之中的症结所在。; h" j! q1 x: F( w: x) ]
(2)释梦
. b- w( G( L" w6 y/ J0 ? 弗洛伊德1900年出版了《梦的释义》一书。他在给精神症病人治疗时发现梦的内容与被压抑的无(潜)意识幻想有着某种联系。在梦中所出现的几乎所有物体都具有象征性,成为性器官和性行为的象征。梦的工作通过凝缩、置换、视像化和再修饰才把原本杂乱无章的东西加以整理为梦境,这就是梦者能回忆起来的显梦。显梦的背后是隐梦,隐梦的思想梦者是不知道的,要经过心理分析家的分析和解释才能了解。对梦的解释和分析就是要把显梦的重重化装层层揭开,由显相寻求其隐义。
9 p( S/ e% L) |+ }6 J: B, Q除此还有阻抗、移情、解释(揭示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等方法技术。 p5 }2 e% c3 t5 X# k
3.与精神分析有关的音乐治疗技术5 ]& l' J; c/ {% i+ U4 m) }. r
各种音乐治疗方法归纳为聆听法、主动法、即兴法三种,每种方法都有与精神分析有关的技术,具体根据美国出版物的概括主要有:音乐想象、即兴音乐创作评价、投射的音乐治疗、投射的即兴创作,有序的回忆等,还有引导意想和音乐(GIM)的技术,主要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也运用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此外还有分析的音乐治疗等等。3 z9 f) }7 ~7 I8 U# U' K
) ^5 x. f; k. U8 F4 g0 {; R2 U1 C(三)、行为治疗与音乐治疗
" ~# R7 |+ S q3 w0 N# ?1.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7 r( j9 f- Q3 @ j+ [4 _0 N+ v& F5 P2 L
可以被称为行为科学中的“第二”思潮。行为治疗的理论是建立在三种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行为治疗的理论主要有:- i [3 E+ g: Z* m& f e
(1)经典条件反射, Q9 J$ ?" y' `( z
经典条件反射来自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实验。实验中狗对食物刺激流唾液,于是巴甫洛夫对引起有机体反射性反应的刺激,称为无条件刺激。这些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指紧接在无条件刺激之后(或稍在它之前)给一个中性刺激,当无条件反射与中性刺激,屡次一起出现后,逐渐能引起反应,这种反应便称为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不仅会消退,还会泛化。
+ ~' p! O4 Y* I+ C(2)操作性条件反应
. e: w! m/ ~- S9 T8 c 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却以另一种不同的途径进行实验。他把猫关在迷箱之中,猫可借助于拉绳圈、推动杠杆、转动、掀钮而逃出来。猫进行了多种尝试,乱抓乱动,最后偶然发现了打开迷箱的机关。以后猫的错误行为渐渐减少,只有成功的反应保存了下来。动物就这样通过“尝试与错误以及偶然的成功”,学会了如何逃出迷箱。. n6 q' m9 O8 {, y4 k
斯金纳是利用一种现在被称之为“斯金纳箱”的实验仪器。在斯箱上有一个小圆窗,当小窗上有某种特殊的光出现时,鸽子去啄它就可使一丸食物送到食盘中。多次尝试之后,鸽子进一步学会了只在这个窗子有光时进行反应。如果以后这种行为不再被强化,它最终也就会停止啄小窗的行为了。
& P. |7 [# ?) H 在上述的例子中,猫学会拉绳圈而逃出迷箱,鸽子学会啄小窗以得到食物,都是操作性条件反应的例子。7 ^5 {5 B E8 a6 C/ M
“强化”在操作性条件反应中有重要的意义,斯金纳箱中,食物即是强化物,“强化”与“强化物”的概念是行为治疗的重要基石。 y7 o( K K V
(3)情绪性条件反射& f+ W" ?0 P; N3 \
人类大多数条件反射包含情绪特点。也就是说,那些最突出的导致反射性反应的刺激都可引起好的情感(希望、自信、信息、性兴奋)或坏的情感(害怕、愤怒、痛苦、抑郁)。所谓情绪性条件反射,是指条件反应为情绪性反应的条件反射。这一点有着重要的临床心理治疗意义,条件反射理论学家认为,喜爱或厌恶等情绪都是通过原来的中性刺激与能反射性地引起好坏情感的事件相联系而形成的。中性刺激与愉快的事件相联系,则产生喜爱;反之,中性刺激与痛苦的事件相联系则产生厌恶。
" q2 O4 @# H1 v$ a2.行为治疗的方法技术. w4 J9 X4 e9 c4 e0 U6 \
(1)行为功能分析与评估% m# }, l; A. Q
行为功能分析最重要的是决定病人的问题行为表现时的具体的条件。患者的行为问题是过剩的,还是缺乏的?他能表现正常行为的能力如何?% i- ~6 v0 [+ P' H
对问题行为出现的情境分析,包括了解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表现的强度,持续的时间,以及什么因素左右它的出现等等。
* ] e# V3 T4 k7 \- m(2)确定靶行为
, ?+ @* {/ S3 s 在行为治疗中,通过初步的行为功能分析,治疗家可能确定出在整个治疗过程或各个治疗阶段中,需要加以改变的患者的问题行为中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被称为靶行为。从行为治疗的观点来看,靶行为是一个因变量。# E8 r0 N8 [; ~# |5 b, Q
(3)行为的观察测量8 C" f- O/ H' G; x$ H9 ]2 g
靶行为的观察测量可以用频率测量、持续时间测量、提前观察、反应、分类、编码、时间取样等等。行为观察测量还要注意信度。为解决这一问题,行为观察通常采用两名(或两名以上的)独立的观察者进行观察,然后检查一下他们的观察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z8 W* T: z9 i5 G$ ]% n) R R
(4)量表设计 S3 Q5 u$ T/ E5 e" c3 h) g5 O
行为评估中常用自陈量表。行为治疗家主要关心的是患者对具体的行为反应。
# {" P R# K. O6 ~- S(5)系统脱敏7 X/ K! |1 y* }" z0 m' N; O: u
沃尔甫的系统脱敏技术是最早的行为治疗模式,也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系统脱敏就是一步一步逐渐地消除神经症性的反应。当病人面对一种较弱的引起焦虑的刺激时,就让病人产生一种在生理上抑制焦虑的放松状态。当较弱的刺激能够忍受以后,再逐渐增加刺激的强度,直到最强的刺激也不能引发焦虑为止。系统脱敏法可以治疗人际关系之外的神经症,如恐怖症和舞台焦虑等。. I# `: T" m3 A9 u9 y- C. f) X* C
3.在行为治疗基础上形成的音乐治疗技术
9 [ z2 _' ]! g9 T& _& F3 Z$ S 在音乐治疗方法技术中,主动法类大部分与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技术有关,具体技术如音乐工娱疗法、操作性音乐疗法、儿童的音乐行为矫正法、音乐训练法。此外还有与行为治疗中系统脱敏技术有关的音乐放松法和音乐脱敏疗法等。' u- p7 L: `3 @9 O \
" v" S. [3 O7 X0 ]- k* F/ V
(三)心理治疗与音乐治疗: R3 R3 A" q. w4 R; p' ~
1.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
1 q# q+ Z0 p0 _* o; t% U8 g9 p(1)需要层次学说,也称动机层梯说* b1 q4 H9 ^) L4 j0 I L
马斯洛认为,人的各种动机呈层梯形式分布。如 ; }" X9 Y: ^6 ]) s% E, }
$ S% a9 `; Y& u, m; }) {+ k
(2)顶峰体验5 \7 S" X' s1 h
马斯洛认为最自我实现的人,也不是每个行动都包含自我实现。马斯洛夫曾详细描述了最明显的发生了自我实现的那些时刻。马斯洛夫称那些强烈的自我实现时刻为顶峰体验。具有顶峰体验的人有自己与周围因素“浑然一体”之感。各种知觉,如对颜色、声音等的知觉异常明晰。自我实现者也会在经验本身的流失中失去时间感。通常有敬畏、惊奇、心醉神 迷之感与顶峰体验相伴。顶峰体验使你浑然忘我,即你不是在想自己,而只是尽最大可能体验你正在体验的任何事。顶峰体验有着临床意义,如GIM音乐治疗技术中就有专门的顶峰体验音乐,以音乐诱导患者出现以往的顶峰体验情绪,化解心理症结,找回自我,发展自我,促使心理成长,走向自我实现。
( K: t9 ?5 `3 `8 |& O; Q- D2. 罗杰斯创立的个人中心疗法# i7 x: o9 n+ v: R, F6 u! J, u. b
罗杰斯是一位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家,他创立的疗法称“个人中心疗法”,他的理论主要有:实现与自我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积极关注的需要,而且“个人中心疗法”强调的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4 a% k& d! h1 R; a' I$ m s) }* \# k3.在人本主义基础上形成的音乐治疗方法
9 o: m9 b& j- n 主要在人本主义自我实现理论基础上的音乐治疗方法有“引导意象和音乐(GIM)”的方法、奥尔夫即兴创作疗法、音乐心理剧,还有以引导病人情绪体验为主的“聆听讨论法”等等。
3 f& K( K; O* C, @5 d9 m9 L/ n: D7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