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以器官为中心”的整合式教学模式。从1997级基础医学专业开始,我院基础医学课程的授课就探索“以器官为中心”的整合式教学模式。整合 式系统上课打破了原有的顺序,课程安排表也由每学期一张改变为每周一张,教师和学生均很难一下子适应整合式系统上课的新方式。为了安排好整合式教学课程,我们每学期定期组织各门课程授课教师集体备课,协调各门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教学顺序,协调各门课程的考试出卷、阅卷和成绩登录。通过对多年来基础医学班“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回顾和总结,参考当今国内外医学教学改革思路,参加整合式教学的各系编写了一套适合于基础医学专业“以系统器官为中心”的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大纲和讲义。
从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出发点,考虑到有些课程的特殊性,现已决定参加整合的6 门基础医学课程中,解剖、组胚、生理和生化4门课程重组为《人体正常形态和功能》Ⅰ、Ⅱ、Ⅲ、Ⅳ课程;由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2门课程重组成《人体疾病学基础》Ⅰ、Ⅱ课程。 2.功能学科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切实提高其科研实践能力,我们在对原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合并为功能学科综合性教学实验课程)的基础上,自2001年起,增设了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定研究题目和实验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年 第3期案,根本改变了学生按照讲义“循规蹈矩、按图索骥”的被动操作和学习状态,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潜力和学习欲望,诱导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全方位多层次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深受学生的欢迎。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完成选题、实验方案设计、预实验、实验、论文撰写与报告等,并作为一门1学分课程正式列入培养计划。2002年到2004年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共完成24项自行设计实验和24篇学生论文,其中2002~2003年的已编辑成《基础医学专业功能学科自行设计实验论文集》。 3.增设与研究生教学的衔接课程。由于我院基础医学专业学生每届有60%直升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注意与研究生课程之间的衔接,安排了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卫生统计方法、医学实验动物学、分子生物学原理、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神经生物学、细胞和分子免疫学、原子力显微镜与纳米医学等课程(见表1),加深和拓宽了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基础理论和学科知识面及相关的能力培养。
研究生论文网专业提供医学论文:
文理论文网:www.wllunwen.com
基础医学:http://www.yjslunwen.com/lw/jcyx/
医学其他:http://www.yjslunwen.com/lw/yxqt/
肿瘤学:http://www.yjslunwen.com/lw/zlx/
中医学:http://www.yjslunwen.com/lw/zyx/
麻醉学:http://www.yjslunwen.com/lw/mzx/
基础医学:http://www.yjslunwen.com/lw/jcyx/
中医学:http://www.yjslunwen.com/lw/zyx/
儿科论文:http://www.yjslunwen.com/lw/eklw/
医疗卫生:http://www.yjslunwen.com/lw/ylws/
医学理论:http://www.yjslunwen.com/lw/yxl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