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学哲学观比较

[复制链接]
查看787 | 回复1 | 2012-5-31 14: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哲学是世界观〖资料来源:研究生论文网,研究生论文,硕士论文,本科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论文写作咨询,期刊发表 http://www.yjslunwen.com〗又是方法论,是对客观世界的存在及其本质的认识,以及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不同的哲学观有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医学领域中,中西医学对病毒性肝炎病因、病机及治法的研究,体现了两种哲学观指导下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1 元气本体论和原子结构论——对病毒性肝炎本质不同的认识论
  中医学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两气相互作用的结果,精(气)是生命的本原物质,气是维持生命运动的物质基础。在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上,认为其主要由“湿热”和“气郁”所致,尽管有黄疸和无黄疸之分,但正如《内经·天元正纪大论》所说:“五气之常太过不及发异也。??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病甚,徐者病持。”湿热、黄疽、胁痛、脾胃内伤,皆不越此范围。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西方哲学家试图用“原子论”对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及其变化作出解释,认为各种事物(包括生命)都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组成的。在肝病的研究过程中,原子结构论和元气本体论都包含了唯物主义思想,但前者以人体和微生物结构为基础,而后者对生命的本质却无法进行实证的研究,反映了中西医学对病毒性肝炎本质不同的认识论。
  2 整体论和还原论——研究病毒性肝炎机制不同的方法论
  中医学在认识论上的特点是“天人合一,形神合一”
  。在这种认识论下,其方法论表现为宏观思辩,以外揣内,认为人体是有机的整体,构成的各个成分之间结构上不能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在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研究过程中注重于在整体功能上进行把握;在分析病证的病理机制时着跟于局部病变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映,既重视局部病变和与之相关的脏腑、经络,又关注病变之脏腑、经络对其他脏腑经络产生的影响,讲究系统性,注重整体观。
  而近代西方医学受机械唯物主义的影响,在方法论上走了还原论的道路,认为对病毒性肝炎病机的认识只95有触及人体及致病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才能获得解决。
  人类对病毒性肝炎微观的分析研究越来越深人,但综合研究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方法。
  3 辨证观和病因观——临床实践中不同的治疗观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准则,标本缓急、治病必求其本,正治反治、异法方宜、病治异同。中医学这些治疗方法无不体现矛盾的对立统~ ,事物的一般特殊和相互联系、发展的辩证法思想。而西方医学基于对人体和肝炎病毒微观研究的成果,在治疗方法上,热衷于纠正单一的致病因素,偏重于病因治疗,这种方法目前为大多数学者所推崇,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病因治疗难免引起机体复杂系统中其他系统的改变,如乙肝病毒免疫逃避引起的病毒变异,药物所致的毒副作用等,导致机体内环境新的不平衡,尽管对症疗法可以弥补某些不足,但与中医学辨证论治仍有本质的区别。
  4 系统论—— 中西医学方法论的同一
  早在20世纪2o年代,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就开始对生物学采用的越来越细的研究方法表示不满,强调要把有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系统论的概念。但几十年来,系统研究方法在医学领域中一直未能被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及对人类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显示了系统方法论的巨大作用,使之有可能成为指导研究疾病本质的方法论。在肝病的研究中,西方医学对疾病认识还原论的研究方法,虽然缺乏整体观,但其所创造的巨大成果却对机体和疾病进行系统和整体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量。而中医学元气本体论的认识在对肝病本质的认识过程中尽管存在虚无、模型的缺陷,无法进行实证考究,但其认识方法上的整体观和治疗方法上的辨证观B充分体现了系统论整体性、动态性、交叉性的特点。研究方法上的互补,使中西医学结合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随着两种医学体系的不断发展,系统论抑或能成为中西医学研究病毒性肝炎病机、治法共同的方法论
何知叫 | 2016-1-27 08: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看完这帖子以后,我没有立即回复,因为我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网上少有的帖子。但是我还是回复了,因为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那我死也不会瞑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