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中医经典临床导论提纲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经典临床导论提纲
[复制链接]
5587
|
28
|
2012-6-1 16: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谷子 于 2012-6-1 08:42 编辑
按:这是前几天和同行讨论中医的经典临床时,所做的课件的一个提纲,选取前半发在此,供同道讨论、批评、指正。这是个人学习应用经典的一些感想或是心得,依此提纲而谈的一个大概,后面概论部分相对具体些,时间关系未及细谈。欢迎大家就经典问题各谈高见,此帖权当抛砖引玉。
中医经典临床导论
中医经典,云里雾里,高深古奥,造成许多人见之畏难,果真如是乎?
如这淡黑写意的山水,看似山高壑深,仙雾缭绕,其实全是笔墨的幻化。同样对经典的畏难,也是表面文字造成的类似的障碍。
一、什么是经典
二、四大经典:
灵枢 素问
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
难经
神农本草经
温病条辨
三、活水源头
医学思想的灵魂
技术的源泉
智慧的根本
四、内经是天人之学
老子,道;
易,阴阳;
内经,天地人;
诸经方家,具体技术。
五、道以术显,术以载道
善言天者,必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验天今;
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己。
六、经典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1、角度法天
平视,不仰,不俯。
2、方法则地
求真,求实,求验。
3、成就在人
开放、包容、变化。
1-1、平视的态度
古今如一
今乃后之古
古是前之今
内经已是法往古
1-2、盲目崇古,致成虚玄
道无鬼神独往独来
重实验重解剖
经络是什么?
为什么不食水谷七日死?
重临床重标准
骨度、脉度、中人
1-3、盲目自大,流于浮浅
朴素的观点
原始的观点
简单的想象
不必有古今厚薄
2、求真 求实 求验
文献之真
可见之实
临床得验
2-1文献之真
文字训诂
原始本初
流传演变
注释误入
错简杂编
真伪混杂
六经注我
借医言志
2-2诊断之实
视之可见
触之可及
操之可应
处判能断
色、脉、形、
音、气无不皆然
2-3治疗之验
易用难忘
传之后世,百世不殆
可操作,有标准,可重复
从 桂枝汤
麻黄汤
柴胡汤
到 安宫牛黄丸
乌鸡白凤丸
小儿至宝丸
七、 成就在人 开放、包容、变化。
古往今来一切方法,皆可纳入此理论体系为我所用。
技术的各个方法,适合不同的病种和人群各有其用。
一切技术和发展和成就,皆可为医学所利用,修正临床的诊疗方法和操作。
八、中医就是古代的医学吗?
当国粹当遗产可以不?
当养生当保健是进步?
治慢病治未病是中医?
范围天地,与时俱进,小器有限,大道无垠。
九、中医的范围到底包括什么?
中医是相对而言,在中国,就是医学。
《周礼·天官冢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十、现代临床中医的优势和特长是什么?
理论的高度,对现代临床复杂情况的指导和示范意义。如非典、艾滋病的研究成就。
临床方面,数千年经验方剂和药物应用的成就,在现代临床的重复验证。如青蒿抗疟。
外科、急救,传统的智慧作为有益的补充。
概论:
1、上古只在传说中
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真人至人是道,不是“人”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2、圣人贤人,世人益寿有极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协议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3、顺从四时就是得道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4、通天就是顺四时,就是得道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5、通天得道之脉法,就是法本四时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6、则天之道以论人形
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7、病理之道
帝曰∶法阴阳奈何?
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
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8、身形之道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
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9、治疗之道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
10、三百六十五穴之秘
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
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11、十二经脉之来历
12、通天脉法之秘
13、万全诊法.
14、独诊寸口的依据
........(插图全略去,不好发。此处略去后半部分,帖子太长看了会儿困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蔡远行
|
2012-6-3 18: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者,中医之根源也,学术的传承之本。在人心躁动,学风浮夸的今天,强调对经典的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金谷子
|
2012-6-4 11: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榕江之畔,莲花宝地,龙年初夏,会友于兹。
市中医院,人才济济,帅哥美女,现代中医。
院长卢氏,一米八几,学有家传,高人无疑。
脑病成科,首要问题,学科领头,大医主持。
广罗贤能,不拘格式,艾香缭绕,诊室若市。
中西高手,国家名医,天南地北,民间医技。
医士护士,博士奇士,病本工标,愈病为是。
有缘得往,见诸大医,广开眼界,有幸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清风流云
|
2012-6-5 10: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大地,卧虎藏龙,贤人辈出,中医幸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愚斋
|
2012-6-6 20: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未能够听“金谷子”讲座实为可惜!然从课件中的只言片语即可了解到您对经典重视程度!对于经典该如何学习和研究,确实认识很独到也很正确。
张仲景言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医圣尚且如此重视经典,更何况吾辈粗鄙之人!
还有一点很认同前辈观点,读经典要“求真求实求验”,我们研习经典最终的目标就是要验之于临床,在临床中去体验到经典的魅力,在临床中能够有效果,能够可以治病却疾,则经典就是源泉,个人认为这也是为什么经典历久弥新的最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我们读经典就是要求实在,求实验,近人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应用经典,并实在记载其疗效,而不似有些人口号一直讲重回经典,却一直大量使用西药。
另外,想请教您,经典在学习上,很多人都认为要熟诵,但是在这方面的基本功我觉得很多人做不到,请问在读经典上的方法有何技巧吗?在读诵上下功夫可取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金谷子
|
2012-6-7 09: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好看到南科大校长谈人才培养时说过的话:
中国大学片面输送知识
“近30年来,中国的大学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来。”朱清时说,现在的大学都是以给学生输送知识为主。其实,真正优秀的人,首先应该有想象力。有想象力,才会创新;其次应该有很强的洞察力,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最后应该有很好的记忆力。
朱清时说,今年该校招生,学生高考成绩只占60%,学校的考核成绩占30%。“这30%考的就是学生的想象力、洞察力和记忆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金谷子
|
2012-6-7 09: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背得再好,能比上一个芯片不?
如果能比上,也不过顶个芯片。
如果比不上,那就连个机器都不如了。
但机器不会有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蔡远行
|
2012-6-7 21: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优秀人才要具备想象力,洞察力,最后才是记忆力,总结的很好。但在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制度中却是把记忆力放在了第一位,所以我们国家很多行业的人才的创新能力也是第三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j雪上一支蒿
|
2012-6-30 09: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总结的好全面啊,也很方便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金谷子
|
2012-7-13 15: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尊生保健
中药方剂
金谷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