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松诊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

[复制链接]
查看1270 | 回复6 | 2012-6-10 10: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子的常见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而愈,预后较乐观。而慢性者则以症状复杂,病程迁延,并发症多,且易反复发作为特征,是困扰患者和医者最为突出的疑难杂症之一,故作专题介绍。
慢性前列腺炎是感染细菌或病毒等,或虽无感染,但前列腺长期慢性充血所造成的慢性炎症。关于中西医病名对照,历来众说纷纭,分别将前列腺炎归于淋证、浊病、淋浊、白淫、白浊等。古云:“浊出精窍,淋出溺窍”,精浊与便浊“异门同路”。
吾师1979年即明确指出,慢性前列腺炎相当于中医所称的“精浊”。此后,又在多次学术会议和论文著作中强调此点,得到了全国同行专家的广泛认同。1994年正式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本病预后尚称良好。少数患者可伴发血精、不育和性功能改变,出现神经系统甚至精神症状。吾师通过30余年临床研究,已摸索到一套较为成熟的辨证和辨病论治经验,为很多患者排忧解难,身心康复如初。
1病因病机徐师根据深入分析中西理论后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常由体虚、感染、充血、身心等因素引起,它既可以是局部感染和充血,亦可以是全身病变在局部的反应。如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给细菌和病毒等以可乘之机。慢性前列腺炎之所以高发、难治、易反复,除受前列腺的解剖生理因素影响外,还与酗酒、纵欲、禁欲、久坐、疲劳、受寒或包皮过长等因素密切相关。徐师常谓,精浊的病因病机甚为复杂。总的来说是肾亏于下,封藏失职;败精瘀浊,湿热下注,精室被扰,精关不固,而成本病。常见的原因是忍精和感染。前者多由青壮年相火易动,所愿不遂,精未泄出;或同房、遗精、手淫、惊恐等,忍精不泄,败精流注,精关不固,遂成精浊。后者多由肺脾素虚,容易感冒腹泻,引动下焦湿热;或包皮过长,藏污纳垢,或性交不洁,湿热内侵,流于精室,精浊混淆,精离其位,而成本病。其病机转化是:病久伤及脾肾,脾气虚则湿愈难化,肾气伤则精易下泄,此为本病由实转虚的大致过程。肾虚是本,湿热是标,久病入络,血脉瘀滞,乃是进入慢性过程的病理反应。中虚是湿热伤脾的必然结果,或系素体脾虚所致,或由肾虚及脾之故。
2临证辨治特点徐老在多年的临床基础上认为:本病一般可分为湿热、瘀血、中虚、肾虚四证。前两证属实,后两证属虚,慢性期虚多实少,急性发作期实多虚少。其辨证和辨病论治要领如下。清热导湿治湿热:临床特点是年龄较轻,病程较短,或有包皮炎、龟头炎、睾丸炎等病史。症见小便黄少、混浊或有沉淀,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少腹及会阴胀痛,口中干苦而黏,辨证要点为舌苔黄腻,脉象弦滑带数。常用萆薢分清饮加减。处方:萆薢10g,茯苓10g,车前子10g,丹参10g,黄柏6g,苍术6g,川朴花6g,生薏仁12g,石菖蒲2g,碧玉散(包)15g。活血化瘀疗瘀血:临床特点是病程较长,或会阴受伤,症见终末尿滴白量少,小便滴沥涩痛或见肉眼血精,会阴部刺痛明显,眼眶黧黑,辨证要点为舌质紫或有瘀斑,脉涩。常用王不留行汤加减。处方:王不留行15g,延胡索10g,丹皮参10g,皂角刺10g,桃仁10g,山棱10g,莪术10g,牛膝10g,穿山甲6g,红花6g,苏木6g,川芎6g,赤芍6g。补益中气调中虚:临床特点是病程较长,素体脾虚,症见终末尿滴白,尿意不尽,尿后余沥,劳累后加重,会阴部有下坠感,神疲乏力,面色少华,纳谷不馨,辨证要点舌淡而胖,脉细而软。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炙黄芪10g,党参10g,当归10g,茯苓10g,芡实10g,薏苡仁12g,煅龙骨(先煎)12g,煅牡蛎(先煎)20g,白术6g,陈皮6g,炙升麻6g,炙甘草3g。补肾涩精益肾虚:临床特点是病程较长,有手淫或房劳过度史,症见尿未滴白,尿道口时流黏液黏丝,腰酸而软,有梦而遗,性机能减退,或面色黧黑,五心烦热,午后低热颧红,辨证要点舌红苔少,中有龟裂,或有剥苔,脉细带数。常用菟丝子丸加减。处方:菟丝子10g,茯苓10g,淮山药10g,沙苑子10g,车前子(包)10g,石斛10g,生地10g,熟地10g,川断10g,益智仁10g,炙远志6g。徐师指出,本病虽有上述四证,但临床单独出现者少,虚实夹杂者多,其中肾虚兼湿热者最多,故常以菟丝子丸合萆薢分清饮加减施治,最能切中病机, 1982年杜撰方名曰“萆菟汤”, 1986年立项研究时定名为“保精片”。临床及实验研究提示:本品可改善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调节前列腺液酸碱度,有明显的抗菌、消炎、抗病毒,清除有害物质,畅通前列腺局部引流等功效,无明显毒副作用。本病对改善慢性前列腺炎合•729•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第36卷第5期并的不育症,性功能改变等亦有较好作用。同时许老对慢性前列腺炎还可配用中药验方“前列腺Ⅲ号方”(苦参、龙胆草、黄芩、黄柏、炙乳香、炙没药)煎汤坐浴,每日1~2次。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有一定帮助。但伴有急性精囊炎和男子不育症者忌用。
3临床防护技巧徐师常言:保持正常心态,正确面对疾病。本病常难根治,容易复发,但大都对健康影响不大。这两方面的情况均应向患者说明之,一则嘱患者加强预防,坚持治疗;二则消除不必要的精神负担。“畅怀于服药之先”,重视心理疏导,加强精神情志调节,避免紧张、抑郁、恼怒、恐惧等不良心理。对于未婚或未育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忌用热水坐浴或药物坐浴,亦不宜理疗或微波治疗,以免睾丸被灼,影响生精和精子活力。中医理论认为:“血得热则行,遇寒则凝”,故合并急性精囊炎者,亦不相宜。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感染,对预防前列腺炎有重要意义。包皮龟头炎、尿道炎,很多因包皮过长,逆行感染,导致慢性前列腺炎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因此包茎或包皮过长者应做包皮环切术。徐老认为,应有规律地进行性生活,避免纵欲或禁欲。旺盛的性刺激,常能引起性冲动,使前列腺液分泌增加。无论是长期纵欲,疏泄过度,或人为禁欲,忍精不泄,皆可导致前列腺分泌液积聚,引起前列腺过度扩张和慢性充血,形成或加重慢性前列腺炎。古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对禁欲而言。明•徐春甫所谓“惟夫纵欲多淫,若不自觉,精血内耗,邪气外乘”,当为纵欲者戒。同时合理安排日常生活,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结合,增强体质。忌食酒类、辣椒、咖啡、可可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生热,引起前列腺充血,使病情加重或反复。平时宜保持大便通畅,但应防止腹泻,因直肠炎症也可波及前列腺,引发前列腺炎。多饮水,但不宜憋尿。避免久坐和受凉,如长时间骑车、骑马或久坐湿地。吾师常说切忌过用苦寒温凉药,这是预防医源性病变的关键。有因慢性前列腺炎而妄投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结果苦泄过度,一则败胃,引起脘痛纳差,恶心呕吐;二则伤阳,导致性欲淡漠,阳痿不举,同时影响精子质量;亦有因伴有阳痿、早泄、不育而用温肾壮阳之品,甚至用烈性酒浸泡中药者,结果招致生殖道炎症加重或反复,对性和生殖功能有百害而无一利。
4治疗中的注意点《内科心典》说:“精浊者,白粘如精状,从茎中流出,不痛不湿,占下衣有迹者是也”。《张聿青医案》亦说:“精浊,溲后每有牵腻之物渍于马口。”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典型症状———尿末滴白,尿后余沥不尽,尿道外口被分泌物粘合,何其相似乃尔?国标确定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精浊”范畴,规范了中西医病名对照,明确了本病定位定性(精道、浊病)。对辨证和辨病论治慢性前列腺炎亦有重要指导意义。慢性前列腺炎有湿热、瘀血、中虚、肾虚四证。证情单一者,辨证不难,治疗亦易奏效。但临床多见的是肾虚兼湿热证,故补肾导浊,消补兼施的萆菟汤———保精片,最与病机相符,成为辨病论治的代表验方,其疗效较单一扶正或单一祛邪为优。总之,辨证和辨病论治慢性前列腺炎为本病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徐老认为,本病对部分患者的身心健康、工作、学习、生活诸方面影响颇大,有时精神上的痛苦远远超过疾病本身的痛苦,因此,精神治疗和药物治疗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患者和医者两个积极性,遵循科学态度,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治疗原则,对于防治慢性前列腺炎有积极意义。
5医案点滴
案1沙某,31岁,已婚,1980年6月7日初诊。有慢性前列腺炎5年余,起因经常感冒,天热时同房过劳,而出现左侧睾丸疼痛,两腹股沟部胀痛,面色黧黑,间有遗精,余无明显不适。迭用萆薢分清饮,六味地黄汤,封髓丹合黄连清心饮等治疗,遗精好转,余症未见改善,同时兼有尿末滴白,排尿不畅。脉涩不利,舌质紫,前列腺左侧有压痛和结节。转用活血化瘀法,处方王不留行汤。药物:王不留行15g,丹皮10g,丹参10g,延胡索10g,皂角刺10g,桃仁10g,三棱10g,莪术10g,川牛膝10g,穿山甲10g,红花10g,苏木6g,川芎6g,赤芍10g。15剂后排尿渐畅,再服30剂,滴白基本消失,睾丸及腹股沟部胀痛大有改善。再以原法治疗68天,复查前列腺结节已消失,舌质正常,脉亦流畅,临床基本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按眼眶或面色黧黑,究属瘀血凝滞抑或肾虚其色外露,有时很难鉴别。肾虚者,兼有阴虚火旺之征;瘀血者,舌有瘀斑,或有会阴外伤史,是分辨的要点。但有时单作瘀血或肾虚治,收效甚微。在此虚实疑似之际,可以活血与补肾同用,消补兼施,多能奏效。
案2郭某, 28岁,未婚。1983年7月31日初诊。曾在某医院泌尿外科多次检查前列腺液常规:卵磷脂小体极少,脓细胞30个至满视野,经用复方新诺明、呋喃坦丁、庆大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磁疗等医治,效果不显,乃来本院就诊。当时见尿末滴白,时多时少,尿后余沥不尽,溲黄混浊,形体消瘦,时有腰膝酸软,遗精频繁,大便干结,口中干苦而黏。证属肾虚兼有湿热。治以补肾导浊,乃进萆菟汤加减。药物:萆薢10g,益智仁10g,菟丝子10g,茯苓10g,车前子(包)10g,石菖蒲3g,台乌药6g,生草梢3g,沙苑子10g,川续断10g,牡蛎(先煎)20g。5剂后症状好转,连服3个月,诸症消失,复查前列腺液常规:卵磷脂小体30个,脓细胞少量,临床基本痊愈,后遂结婚。随访2年,未见复发。按“萆菟汤”由萆薢分清饮合菟丝子丸化裁而成。一以补肾,一以导浊,合而用之,为消补兼施之妙方。方中菟丝子补阴,萆薢除湿为主药,治湿而不伤阴,补阴而不腻湿。沙苑固精,山药固肾,则菟丝子益肾填精之功益胜;茯苓渗湿,车前导湿,则萆薢分清渗浊之力更宏;菖蒲豁痰宣窍,草梢和中解毒兼引诸药直趋精室;又茯苓配菟丝子,有茯菟丹之意,意在固精兼渗透;车前配菟丝子,为王旭高之法,专导败精之流注。全方组合缜密,配伍精当,临床验之,洵有良效。
蔡远行 | 2012-6-10 21: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断层现象较多,把现代的病名与中医的病种对接,又能坚持中医的特色,能难可贵。
天王星 | 2012-6-11 17: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yongkang3214 | 2014-10-14 13: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个凑数的。。。
fcxmo | 2015-8-14 19: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太有才了。
canyushi | 2016-4-24 14: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这个论坛打滚这么多年,所谓阅人无数,就算没有见过主走路,也总明白主肉是啥味道的。
idhb8423 | 2017-3-2 07: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溜达一下。。。今天上班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