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中医处方上逐渐消失的字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处方上逐渐消失的字
[复制链接]
521
|
2
|
2012-6-13 20: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大概从明代中叶开始,医生处方时每味药至少要写3个字,讲究的为4个字,内中除了药名之外,还冠之以产地、规格、质量等要求的字,可惜现在逐渐地消失了。幸而炮制要求的字,如炒、炙、漂、煅、焦……等还保留着。
属于产地要求消失的字,有:“潞”党参(指产于潞州的党参,为道地药材);“滁”菊花(指产于滁州者);“广”陈皮(产于广东);“藏”红花(产于西藏);“川”桂枝(产于四川);“怀”山药(产于河南怀庆地区);“宣”木瓜(产于宣州);“苏”薄荷(产于江苏);“云”茯苓(产于云南);“西”黄芪(产于山西、陕西);“雅”黄连(产于四川洪雅地区);“蒙自”肉桂(产于云南蒙自县);“新会”皮(产于广东新会的橘皮)等等。 属于规格要求消失的字,有:“大”熟地、“奎”白芍、“京”元参(大、奎、京均指选用大的药材);“小”生地、“细”生地、“子”黄芩(小、细、子均指选用小的药材);“肥”知母(指选用肥胖的药材)等等。 属于质量要求消失的字,有:“鲜”佩兰(要求新鲜之品);“陈”香椽(要求愈陈愈好);“光”杏仁(必须去净皮);“净”麻黄(不留杂质);“香”白芷(香气未失);“淡”竹叶(只取淡竹的叶)、“淡”苁蓉(味淡者为上品);“拍”马勃(拍尽灰尘者);“粉”甘草(以折断时有粉样物,手感滑爽为佳品);“明”天麻(饮片透明);“灵”磁石(有吸铁作用者);“花”摈榔(饮片出现美观的花纹者);“嫩”角针(选用新嫩者);“霜”桑叶(经霜者);“六”神曲(六月六日制作者为佳品);“九节”菖蒲(一寸中有九节者为佳);“九孔”石决明(以九个疣状吸水孔者为佳);“二青”竹茹(竹子最外一层称头青,头青与竹肉之间者称二青,可供药用,现在的竹茹很多是竹肉,实无药用价值)等等。 类似以上所列的中医处方常用字,还有很多很多,现在的中青年中医可能已“莫明其妙”了。使老中医多少有些对王羲之(303-361)的“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见《兰亭集序》)予以共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金谷子
|
2012-6-15 10: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藏”红花(产于西藏)。——这个不准确了,不只是产地。藏红花不是产在西藏的红花,和红花不是一个物种,西藏有产,青海、新疆、中东更多。是不同品种,不要误会。、
“子”黄芩(小、细、子均指选用小的药材)——这个还有。也称条芩,与枯芩区别。家种年短,细、实、条,野生年久,心枯,为枯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vxdo
|
2015-9-21 13: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习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铿锵中医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