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辨证脉学之感

[复制链接]
查看1187 | 回复15 | 2012-6-27 23: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在手里有一段时间了。刚拿到手时,感觉厚厚的,很有分量的一本脉学专著。如今想找一本正儿八经的脉学专著不容易,尤其是真能写出东西的。

2#

一直看,没敢说什么。齐教授建立起来的这个脉学体系很庞大,很系统。我们需要理解领悟。一代中医临床家、中医学者的心血之作,它的意义是深远的,无论是对脉学发展史还是对中医理论创新。
回复 引用 编辑 TOP
本於脉

新人来访

UID5198 帖子20 精华0 积分0 复兴币129  推广分0  鲜花0  鸡蛋0  贡献分0  阅读权限10 注册时间2009-11-15 最后登录2012-6-27
3#
发表于 2012-6-27 22:43 | 只看该作者   
系统科学我熟悉,辨证论治也知道,脉象也懂一点,但三者统一起来,整合成一门学问需要独创思维和临床经验。

4#
发表于 2012-6-27 23:01 | 只看该作者   
齐教授真应了那句话“不打诳语”,他尝以佛山苑居士为号,我觉得这部书写作他倾注了大量心血,非为功利而作,对得起学术良知,确实把自己感悟到的脉学传达出来了。十年前他关于中医脉学的一些思想,如今已经成系统、成体系。
蔡远行 | 2012-6-28 10: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否传点相关内容到论坛让大家欣赏?
本於脉 | 2012-6-29 19: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证脉学-- 从“ 指下难明” 到 “脉证相应”》 目录


内容简介
    脉诊是中医学诊察疾病的重要技术之一,具有丰富的中医文化特色。脉诊的学习和应用历来是中医临床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书以多学科的发展为背景,遵循系统论的基本特性和基本规律,运用中医学、认知心理学、现代信息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融合古今和作者的脉学研究成果形成的一套全新的脉学体系一一系统辨证脉学。该脉学体系可以完全涵盖传统脉学及现代脉学研究的内容,使脉学成为开放性的知识体系,能够不断吸纳新的研究成果。
    全书共分为九章。分别包括“脉方相应”是辨证脉学的最高境界、作者脉案、脉象与脉诊、对辨证脉学理论与临床的创新、辨证脉学的脉诊法则、辨证脉象系统与脉象要素、病因脉象系统、病机脉象系统、体质与个性脉象系统。
    本书内容系统、深入而翔实,可以供中医专业的初学者、工作人员及研究人员等参考、阅读。若能认真学习,必能使学习者的脉诊理论及临床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本於脉 | 2012-6-29 19: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
第一章“脉方相应”是辨证脉学的最高境界/1
    第一节脉方相应的规律/2
    第二节病因系统的脉方相应/5
    一、感受外邪方脉/5
    二、七情内伤方脉/15
    三、饮食不节、劳逸所伤和衰老方脉/18
    第三节病机系统的脉方相应,21
  第二章作者脉案:“辨证脉学”的临床应用细解/33
    痞证案/34
    精神委靡案/36
    不寐案/38
    遗精案/40
    淋证案/42
    惊悸不安案/45
    胸痹案/50
    眩晕案/53
    鼾症案/55
    鼻渊案/57
    口腔溃疡案,60
  第三章脉象与脉诊:辨证之中蕴藏的“人体交响乐”/63
    第一节脉和脉象/64、
    一、脉与脉象/64
    二、脉象的影响因素/69
    第二节脉象与病证/72
    一、辨阴阳/72
    二、辨体质/74
    三、辨致病因素/74
    四、辨病机/76
    五、辨症状/76
    六、辨病位/78
    七、辨个性/78
    八、辨心理经历/79
    九、辨心理状态/80
    十、辨预后/83
    十一、辨疗效,84
    十二、辨证施护/85
    十三、辨易患疾病/85
    十四、辨西医疾病/86
    第三节脉象与人生/86
    一、指导养生/86
................
    四、感受暑邪脉象,247
    五、感受湿邪脉象/250
    六、感受燥邪脉象/253
    七、感受火邪脉象/255
第三节七情内伤脉象系统/259
    一、七情内伤特点/259
    二、喜伤脉象/262
    三、怒伤脉象/264
    四、忧伤脉象/267
    五、思伤脉象/269
    六、悲伤脉象/272
    七、惊伤脉象/274
    八、恐伤脉象/276
    九、其他心理脉象/278
第四节饮食不节脉象系统/279
    一、饮食不节特点,279
    二、饮食积滞脉象/280
    三、偏嗜脉象/283
第五节劳逸所伤和衰老脉象系统,285
    一、劳逸所伤和衰老特点/285
    二、过度劳伤脉象/286
    三、过度安逸伤脉象/291
    四、年老体衰脉象/292
第八章病机脉象系统:辨证论治脉为重/295
    第一节阴阳失调脉象系统/297
    一、阴阳偏胜脉象/297
    二、阴阳偏衰脉象/303
    三、阴阳格拒脉象,312
    四、阴阳亡失脉象/315
    第二节邪正盛衰脉象系统/318
    一、实证脉象/318
    二、虚证脉象/330
    第三节气机失调脉象系统/340
    一、气滞脉象/341
    二、气逆脉象/343
    三、气陷脉象/346
    四、气闭脉象,348
    五、气脱脉象/349
第九章体质与个性脉象系统:探寻深层的疾病根源/353
    第一节体质辨证脉象系统/355
    一、体质的概念和分类/355
    二、体质脉象/356
    第二节个性脉象系统/364
    一、个性的概念和分类/364
    二、个性脉象/365
后记/371
本於脉 | 2012-6-29 19: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辨证脉学之·······病因脉象系统介绍
     笔者在临证中发现,每一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所产生的脉象变化不是某一种或几种特征,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病因脉象系统”。
     整体与局部的各种各种脉象要素特征之间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所体现出的系统质与致病邪气的性质特点相关;各种脉象要素特征与该系统的各个要素质相关。如感受寒邪的脉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不能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脉象特征来表达,而是将内在机制具有紧密联系的各个脉象要素综合起来,以此共同表达这一系统特征。这个系统没有固定的常态,整体脉象特征的“寒”、“迟”、“缓”体现了寒邪属阴、其性凝滞的使人气血不畅的寒邪本质;局部脉象特征的“刚”、“敛”、“细”、“沉”等则表征了寒邪作用于身体的局部,导致该部位器官、组织和肌肉的痉挛疼痛等,这样就完全表征了患者感受寒邪后机体整体和局部的功能状态,这种病邪侵犯机体之后所造成的损害以及由此出现的病机演化的脉象系统对治疗更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体验新版博客
蔡远行 | 2012-6-29 20: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倾注了大量心血,非为功利而作,对得起学术良知.---------------中医的发展就是需要大量不计功利的专业学术著作推动才行。请问那里可以买到这本书?
金谷子 | 2012-6-29 23: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谷子 于 2012-6-29 15:17 编辑

看过齐教授和金伟合作的脉学。
一句话——不出“感觉”。
当然,脉是要感觉的,但脉理要明,方有所感,知所感何。否则,以脉论解剖诊断,非脉之本意,远不如影像。
供有心的朋友多想想。
本於脉 | 2012-6-30 22: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辨证脉学》
本於脉 | 2012-6-30 22: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谷子 发表于 2012-6-29 15:13
看过齐教授和金伟合作的脉学。
一句话——不出“感觉”。
当然,脉是要感觉的,但脉理要明,方有所感,知 ...

你是说《名医论脉》吧?
那是开山东中医药学会脉学委员会第一届会议的学术汇编。那书其实不错的。当当网上评论还可以。
本於脉 | 2012-7-1 21: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一点就是尊重古人,尤其是一些具有历史贡献的人。作为脉象研究者我深深地崇拜扁鹊为代表的脉诊高人,因此彰显古人成绩的同时做好古人的纪念工作是我辈的责任,近日就将奔波于政府之间,争取一定的资金资助,修缮一下位于黄河以北的鹊山脚下的扁鹊墓,这样才能无愧我们的先人。
-----摘自齐向华教授博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