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药象体会——黄连——李玉宾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药象体会——黄连——李玉宾
[复制链接]
1128
|
3
|
2012-7-3 11: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药象体会——黄连——李玉宾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
黄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四川西部海拔较高的山区,所以又叫川连。黄连喜欢生长在寒凉潮湿的地方,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的高山寒湿的林荫下或阴凉的山谷中,这些地方的常年平均气温只有10度左右,雨水充沛,湿气很重。
黄连在这种环境中长得比较矮小,整个植株的高度大约只有20厘米左右,看起来有点瘦弱。黄连的叶子全部是基生叶,细细的叶柄直接从地上长出来,顶端 长着3片小叶,中间的略大,两边的略小,都是卵状三角形,边缘都有对称的羽状深裂。黄连的叶子长得比较坚实,既使在冰雪寒冬,它的叶子也会在冰雪下保持常 绿,经冬不调。黄连植株给人整体的感觉,就是一种敛藏之象。
黄连长得很慢,要长5-6年才能采收,所以野生的黄连产量有限,现在的黄连大部分都是栽培的。黄连的花是黄色的,根茎也是黄色的,尤其是川连,其根 茎簇生相连,相拥互抱,大小形状酷似鸡爪,所以又名鸡爪连。鸡爪连的产量最高,所以栽培较广,目前临床上用的最多的就是这种黄连。
黄连生长得很慢,所以长得很坚实,很难用手掰碎。整个的鸡爪连,其外形天然地就具有一种紧密握固之象。所以黄连主要是一股坚敛收藏之象。黄连主要生 长在寒凉潮湿的山区阴地,喜欢土层肥厚的环境,其气大寒,以适应寒冷的生长环境,其味极苦,以敛藏化解生长环境中浓郁的湿气。黄连的苦寒之性,气味俱厚, 就是在寒湿的环境中,屈身就寒,藏化湿气,以适应环境的一种体现。所以黄连就是直入中土,敛藏化解湿气的一味好药。
干燥的黄连,根茎颜色深黄,断面正黄色,只需一点点黄连,就可以把一锅水煎成黄色。尝一下,黄连的味极苦,苦味在口中留而不去,难以很快清除。这也都体现出了黄连的坚敛收藏之性。所以黄连煎服时一定要打碎,否则药气不容易出来。
由于黄连的这股敛藏之力比较强劲,所以临床使用时,药量一般不宜太大。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用黄连来清火。气郁则化火,火郁宜发之。而黄连是强于收藏的 药,所以黄连并非真能去火,而是黄连的寒凉敛藏之气把火气暂时藏起来了,压制住了。因此用黄连来清火,多是治标不治本,只适用于突发郁火,郁结不重的情 况。用少量黄连敛藏一下弥漫的郁火,使一气得以周流,则病自愈。
对于久病郁而化火,郁结较重的患者,则不宜使用黄连。以防黄连固藏之力使郁结更甚,加重病情。此时用薄荷宣散郁火,比用黄连清肃的效果要好很多。
临床上治疗中上焦的郁火,我一般只用1克以下的黄连来轻轻压制一下,不至于阻碍一气的流通。如果黄连用的量过多,收藏之力过强,往往把一气收住了,反而导致气郁化火,加重病情。这也是黄连久服上火的原因。
仲景伤寒大黄黄连泻心汤,只用沸水浸泡取效,也是为取黄连性寒之气,而避免黄连峻藏之力,达到热去气通,不致过度收藏留邪,是善用黄连的典范。所以单纯用黄连清热时,要注意避免黄连强势收敛的作用,以防阻碍一气的流通,窍门就是微量使用,或沸水泡服,避免久煎。
当湿气重郁而化火时,这是使用黄连的最佳时机。湿为中土之气,所以黄连善治肠胃疾病。湿郁中焦的痞证,多见于现在的慢性胃炎,主要表现是胃部胀满不 适,食不能下。仲景三个泻心汤是有效地对证方剂。泻心汤以黄连干姜为核心药物,黄连敛藏中焦湿热,干姜温运中焦土气,湿去气行,中焦自运,郁滞在中焦的一 气很快就可以周流开,见效很快,一般都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取效。其中干姜黄连的比例,需要干姜多,黄连少,目的也是为了避免黄连过度敛藏,阻碍中焦的运转。 我在临床上常用的干姜黄连的比例,是十比一。
而有些湿热较重的腹泻痢疾,则需要用较大量的黄连来治疗。这类疾病,湿气郁滞较重,土郁木动,木气冲突为病,所以痛重病急,药轻则不足以控制病势。 这时可用较大量的黄连,既固藏化解湿邪,又收敛平息风木,可以一举扭转病势,所以黄连常被作为治疗湿热痢疾的君药。仲景白头翁汤中用黄连以治热痢,即是此 意。
由于黄连的固藏之力很强,所以平息风木的效果也很好。有些中土之气比较薄弱的患者,饮食稍有寒热之变,则腹鸣肠泻即作,长期如此,苦不堪言,西医多 诊断为肠激惹综合症。这时用微量的黄连固土气,息风木,往往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有些老大夫喜用黄连须来调理脾胃,也是这个意思。黄连须就是黄连根茎上长的 细毛,其药性相对要柔和一些,更适合年老体弱的患者使用。
《神农本草经》用黄连治疗女子阴中痛,也是借用了黄连敛湿消肿,息风止痛的作用。这类疾病多见于现在的湿热俱盛的阴道炎或盆腔炎。有些白带淋漓污浊,气味臭秽的患者,用黄连、龙胆草之类苦寒敛藏之药,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如果湿热郁结过盛,甚至热甚肉腐以成痈疮,则正可以用黄连坚敛之力清肃郁火,敛藏湿气。仲景用黄连粉治疗浸淫疮,相当于现在的糜烂性湿疹,可谓是药 尽其用。后世借鉴此法,用黄连治疗各类热毒疮痈,疗效确切快捷,皆是善用黄连者。但热毒隆盛弥漫之时,暂用黄连直折其势则可,全凭黄连祛病愈疾则不妥。所 以重用黄连须当湿盛热甚之时,病势一转,见好就收,以防敛藏太过,气结不通而留邪,易致病情复发。
所以湿热俱盛重用黄连之后,要以苍术等温运之药来善后,或两者并用,可以很好地避免黄连过于敛藏的弊端。有些脚气重的患者,脚趾湿烂,奇痒难忍,用黄连苍术两味煎水烫洗即愈,是用黄连之长而避其短的典型方案。
黄连的特性与白蔻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收藏之象。不同的是,黄连长在寒湿之处,性寒藏峻,白蔻长在湿热之地,性温藏缓。黄连之苦直折中焦郁火,白蔻之香善运中焦之气。
人体一气贵在流通,所以黄连用之量宜少,须防过度敛藏而遏制一气周流,而白蔻用量不惧多,辛香之气正可运转中焦之郁。
黄连附子俱产四川,黄连峻于固藏,附子猛于辛散。所以黄连可制附子之性,敛藏以制辛散之意。黄连同时可解巴豆热毒之性,服巴豆利下不止,黄连煎水服 之即止,此不仅用黄连之固藏以止利,且以黄连之寒解巴豆之热毒。一地之内,一药之性必有另一药可制之,此亦天地阴阳对应,升降和谐的体现。
《神农本草经》言黄连“久服令人不忘。”这也是讲了黄连的收藏之性。藏则肾气足,故令人不忘。然此必小量久服,非大量常服之意。中土素弱之人,则不宜久服,恐其寒败胃气。
我们来看一下《神农本草经》对黄连的阐述:
黄连,味苦,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前言黄连“主治热气”,是主用其性寒,“目痛,眦伤,泣出,明目”皆是此用,用量宜轻以取其气。后言“肠澼,腹痛,下痢”,则主用其味苦,固藏湿气,平息风木为治,用量可稍大,以直折病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txjyl1952
|
2014-12-26 23: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才下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zmeyb
|
2016-8-22 00: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人知面不知心温故,画龙画虎难画骨绵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washOrast
|
2018-8-14 02: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竟然还能见到楼主这样的性情中人,无疑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社区管理
尊生保健
杏林杂谈
如心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