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脉学体系特点之一——脉象感觉从源头做起

[复制链接]
查看827 | 回复8 | 2012-7-7 21: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本於脉 于 2012-7-7 13:37 编辑


         宇宙间存在着各种事物,对于这些事物的感知是我们始终追求的。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有几种方式:
         1、直接感知:即出于人的本能感知外界事物,用与生俱来的视、听、嗅和深、浅感觉等,感知我们的周围世界。
          2、后天训练形成的感知:以本身具备的感觉为基础,经过特殊训练手段、方法使之达到常人不能比拟的感觉功能状态,如电信收发报人员的听觉能够从纷杂的频段中识别出自己联系的电台;乐队的指挥能够从众多的乐器中识别出演奏出错的乐手;其他如体育射击运动员的视觉等,将特殊用途的感觉用于相应的特殊职业,脉象诊察便是其中的一种。
         3、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延伸人体的感知:如B超、x光、望远镜和显微镜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感知越来越深入事物的本质。可能在不远的将来用于脉象的研究之中。

        认知的事物过程中有主、客体之分,脉象诊断过程中脉象特征是客体,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独立存在;主体是人本身,通过手指感觉与脉象特征发生联系。这样,脉诊过程中就有两个事物需要我们研究,一是我们自身的感觉;一是脉象特征的性质、意义和机制。而手指的感觉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感觉,脉象就无从谈起。

    ··· ···

     “系统辨证脉学”从人体手指的感觉出发,对整个脉象诊断过程的认知心理进行了全面探讨,使得没法讲清楚的脉诊过程变得清晰、可以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既弥补了古人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又消除了人们对脉诊的神秘感,同时便于向社会推广,取得其他研究领域的人们的认可,有利于迈向客观化的发展。

                                                                                                                  -------转自齐教授   “辨证脉学博客”
金谷子 | 2012-7-8 15: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脉源素问无多语
只是教人识阴阳
识得往来可认脉
省去强猜费思量
本於脉 | 2012-7-8 18: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谷子 发表于 2012-7-8 07:04
脉源素问无多语
只是教人识阴阳
识得往来可认脉

有见地。行家。
清风流云 | 2012-8-19 10: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刀解决
  

级别: 论坛新星


精华: 0
发帖: 14
威望: 0 点
金钱: 126 元
贡献值: 5 点
鲜花: 1 朵
同意: 0
反对: 0
性别:男
年龄:20
在线时间:4(小时)
注册时间:2011-08-09
最后登录:2012-01-28  小 中 大      
看了就全懂的真脏脉详解!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
下面一段话果断先背下: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
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
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
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
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
这段话《脉诊导论》中有生动解释:
      当肝的真脏脉来的时候,脉的内外侧都劲急有力,就像摸着刀刃一样有震颤的感觉。当心的真脏脉来的时候,脉之来就象摸着薏苡仁的子实一样,坚实而圆满。当肺的真脏脉来的时候,脉象虚大而无力,就像羽毛贴在皮肤上一样轻浮。当肾的真脏脉来的时候,脉象搏指而干脆,就像用手指头弹石头一样“辟,辟”有声。当脾的真脏脉来的时候,脉来无力,时快时慢。
      从字面上看,五脏的真脏脉至,就是五脏的脏器衰竭。但中医的五脏观点就是系统的观点,所以,也可以解释为真脏脉至就是五脏系统的功能衰竭。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这种五脏系统的衰竭离不了心肺功能的衰竭。所谓“真脏脉”就是五脏衰竭在循环系统上的反映。
        真脾脉的特点很明显。“乍数乍疏”这就是心律不齐,心跳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不管是窦性心率不齐,还是室性心率不齐,反正是绝对心率不齐,而不是二联律三联律。还有个特点就是“弱”,也就是心脏的跳动无力。这种情况肯定是非常危险的。
      真肾脉的特点是力度很大,“搏”是脉来搏指,“绝”则是脉搏没有弹性。很多人都会在患者血压过高时摸到这种脉。见了这种脉,就别想着用点大黄或者龙骨牡蛎就能搞定,需要用硝酸酯类药急救处理。见到这种脉象,病随时会变,一但病情加重,就是死症。
      真肺脉的第一个特点是,脉形虚大,浮取即得,且脉的弹性不够。第二,脉的力度不够,按之无力,所以为“虚”。我们常在休克的病人身上见到这种脉象。一见到就需要即刻用多巴胺与肾上腺素,中药针剂就可以用参附注射液,用独参汤也行,前提就是要有时间。从中医的角度讲,就是“虚阳浮越”,急当用回阳救逆。等脉形回收,力度有了,人也就救回来了。
        真心脉则主要是脉的柔韧度不够。所以叫“如循薏苡子”。个人体会,这是心衰的典型表现。在慢性心衰患者中也会看到这种脉象。此脉象来时是一下下的,很清晰,力度也不会很差。在广州有一个老年患者因为咳嗽,通过别人的介绍找我看。主诉:咳嗽两周。我一搭脉,脉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知道了,这是一个心衰的病人。再问,才知道老人两周以前感冒了,还挺重。住医院两周,打过吊针。现在还是咳嗽,多少有点气喘,夜间症状加重。从病史看更明确了。患者两周前,因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用了抗生素治疗。感染控制了,血象正常了,就让老人出院了。这就更确定了本病的诊断。当时告诉他是心衰,以大量人参,黄芪为主方。不过老头还是回头找了西医,用上了洋地黄,咳嗽就缓解了。
        最后是个真肝脉,如循刀刃。这个脉是如此典型,见一次,就再也忘不了。我以前见过一个胃癌晚期的病人,在临死前出现真肝脉。那天晚上我值班,大概凌晨三四点的时候,护士告诉我这病人不行了。我去一看,患者浑身冰冷,皮肤坚韧如按鼓皮,其脉真是如按刀刃。当时就要处理呀,先开通静脉通路吧。哪知道护士说:“针打不进去。”当时患者的血管平滑肌处于持续痉挛收缩的状态,静脉针根本就穿不到血管里面去。怎么办吶?先给只阿托品吧。然后再去求救,找别的护士。回过头,护士就说静脉针打上了。原来阿托品除了缓解平滑肌痉挛,也有抗休克的作用。血管没那么硬了,静脉针也就打上了。血压还是不行,用西药维持血压。最后西药该用的都用了,血压依然在往下掉,就用中药。当时没有人参附子,只有参脉注射液,就是人参、麦冬。印象中一支药剂相当于1g红参。就直接静脉注射,一次1支。眼看着血压向上升,过了一会。血压下来了再推。一直维持到家属到齐,放弃治疗。通过这个病例使我认识到真肝脉多见于肾衰竭患者,临床上应该以大剂量附子立方。后来,又多次在肾衰竭病人身上见到这个脉象。
        这个看了大家收益匪浅吧。


小萌BOBO | 2012-12-21 12: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坏人 | 2012-12-21 14: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望远镜和显微镜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
ssnggjtq | 2012-12-21 20: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坏人 | 2012-12-25 14: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事物,用与生俱来的视、听、嗅和深、浅感觉等,感知我们的周围世界。
          2、后天训练形成的感知:以本身具备的感觉为基础,经过特殊训练手段、方法使之达到常人不能比拟的感觉功能状态,如电信收发报人员的听觉能够从纷杂的频段中识别出自己联系的电台;乐队的指挥能够从众
qazxswabc | 2012-12-25 14: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