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四大经典
›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篇——桂枝系列经方学习体会(转)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篇——桂枝系列经方学习体会(转)
[复制链接]
1205
|
6
|
2012-7-9 19: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篇——桂枝系列经方学习体会(转)
太阳病, 桂枝, 经方, 学习体会
近期,我学习整理了辩太阳病脉证并治篇——桂枝系列部分经方的学习体会,条文和方剂可能有遗漏,观点肯定有错误。这些观点,是我当前状态下的观点,随着学习进度的推进和临床经验教训的积累,这些观点可能会发生变化,我将随时更新。最新的观点以我空间的内容为准,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本次整理的经方,强调了对药“桂枝——甘草”的作用,因此,把桂枝甘草汤作为第一首方剂。系列方的顺序没有特殊含义,但桂枝汤之前的方剂没有使用白芍。本次整理的内容,同样强调了其他对药的作用,比如生姜——大枣、龙骨——牡蛎,厚朴——杏仁等,在“汤液组成、煎药法、服法”一列中有所体现(没有特别考虑药物君臣佐使的地位)。
名称
伤寒论原文
汤液组成、煎药法、服法
学习体会
桂枝甘草汤
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1、此方是气上冲的原始方剂,桂枝汤的基本方。
2、桂枝辛甘温,温通血脉,助阳化气;炙甘草甘温,缓急养液,补中益气。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作用于血分,升腾气血,温经散寒,透达营卫。
3、使用本方的前提:尽管发汗过多,心下悸欲按,胸阳不振,但机体的津液不虚。增加桂枝至四两,通心阳,化湿气,阳气充则阴气散,冲气随之下藏,从而缓解了水气凌心的症状。
4、此功效并非桂枝有沉降之性,具备直接降敛冲逆的作用,实际上是桂枝温经助阳的间接功效。
5、此证为心阳虚兼水气、太阳太阴合病,蓄水在上焦。
茯苓甘草汤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二两)
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
生姜(切,三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伤寒,汗出而不渴者,病在表。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生姜。茯苓利小便,生姜微发其汗。
2、治疗桂枝甘草汤证兼小便不利者。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四两)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白术(二两,胡希恕老师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1、此心下逆满,指胃中满,即胃有内饮。
2、茯苓行水渗湿,补益心脾之气,白术健脾。
3、此证为心阳虚兼水气、太阳太阴合病,蓄水在中焦。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
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五枚)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1、茯苓利小便主悸动,大枣逐水气主腹挛痛。
2、此证为心阳虚兼水气、太阳太阴合病,蓄水在下焦。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11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去皮,一两)、甘草(炙,二两)、
牡蛎(熬,二两)、龙骨(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1、牡蛎、龙骨相须使用,镇潜固涩,养阴潜阳。阴精得敛则固,阳气得潜则藏。
2、此证为心阳虚。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牡蛎(熬,五两)、龙骨(四两)、
蜀漆(洗去腥,三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1、蜀漆即常山苗,苦、辛、微寒,有小毒,入肺经、心经和肝经。其宣发之性强于常山。催吐之力尤强,药物分类上属于催吐药。
2、此证为心阳虚。
3、为何使用催吐药?
桃核承气汤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仁(去皮尖,五十个)、大黄(四两)、
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
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1、桂枝甘草汤合调胃承气汤。
2、太阳阳明合病,阳明腹实症为主,血热结于膀胱部位。
桂枝人参汤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别切,四两)、甘草(炙,四两)、
白术(三两)、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桂枝甘草汤合理中汤,温里解表。
2、此证为脾虚兼水气,太阳太阴合病。
3、如何内桂?
桂枝去芍药汤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1、脉促(指寸浮关以下沉)。寸浮,则表未解;关以下沉,则里虚、腹中虚;邪将陷而未陷,去芍药之酸敛,从而利于桂枝之温通,达到驱邪外出之目的。
2、此证为太阳病,辛温解表。
3、胸满去芍药?腹满加芍药?
4、279条、21条和316条真武汤三方证说明,芍药的适应症是腹满痛,是腹实证。桂枝去芍药汤是病仍属太阳表阳证,但因见脉促、胸满已不是桂枝汤方证,而是桂枝去芍药方证;其去芍药,由桂枝加芍药汤证治腹满可知,此腹气虚则不宜用芍药。这是我们分析桂枝去芍药汤证的主要入眼处。相类的方证有桂枝甘草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等方证,皆是太阳病表不解而去芍药的方证。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22、(脉)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1、脉微且恶寒者,病已经陷少阴,去芍药之酸敛,加附子扶阳。
2、此证为太阳少阴合病,扶阳解表。
桂枝附子汤
174-1、伤寒{MOD}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此方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增加桂枝一两,附子二枚,主治无大异侧重于风湿相搏之证。
2、此证为太阳少阴合病。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三两)、
白术、茯苓(各三两)。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茯苓白术。
1、由真武汤有腹痛用芍药,再由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去芍药汤对比分析可知,腹满痛则加量用芍药,腹气虚则去芍药,这是仲景在《伤寒》中的原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证有腹满痛,故不应去芍药。
本条是外邪内饮的太阳病,单服桂枝汤或用下法,表不解饮不去,且造成津伤表更虚,证仍属外邪内饮,不能再用桂枝发汗,故用生姜发表;因有心下满微痛,故必用芍药缓其满痛;利饮而加茯苓、白术是为定法。本方证因无桂枝证,当然不能用桂枝;因有腹满痛,当然不能去芍药,即原文正确无误。
2、心阳虚兼水气
去桂加白术汤
又称
白术附子汤
174-2、伤寒{MOD}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MOD}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1、附子理中丸: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
2、桂枝的作用在于通阳化气,温通水道
3、此证为太阳少阴合病。
4、此“大便硬,小便自利”当为“大便正常,小便正常”, 去桂也;此“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为“大便溏,小便数”当加桂。
5、真武汤方证与白术附子汤方证同属外邪内饮的少阴病,治疗都用生姜伍附子而不用桂枝解表。
甘草附子汤
175、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二枚)、白术(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1、桂枝甘草汤加附子、白术,治疗桂枝甘草汤证兼风湿剧痛而陷于少阴者。
2、此证为太阳少阴合病。
炙甘草汤
复脉汤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四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三十枚)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阿胶(二两)、
麦门冬(去心,半升)、麻仁(半升)。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太阴合病兼血虚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天王星
|
2012-7-28 19: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gaewhmlr
|
2012-8-29 19: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gaewhmlr
|
2012-8-30 06: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葬花2000
|
2012-12-24 11: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我学习整理了辩太阳病脉证并治篇——桂枝系列部分经方的学习体会,条文和方剂可能有遗漏,观点肯定有错误。
电池检测仪厂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ustr2971
|
2019-8-22 22: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站长虽苦,勿忘父母,支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岚峰pisces
|
2019-8-27 23: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中的沙发???哇卡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如心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