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资源
›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内科学大纲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内科学大纲
[复制链接]
1034
|
0
|
2003-9-21 21: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第一单元 感冒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感冒的概念。
2.感冒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感冒的主要病机。
2.感冒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感冒的诊断要点。
2.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
3.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感冒的辨证要点。
2.感冒的治疗原则。
3.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5.风寒感冒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预防
要点:
感冒的预防。
第二单元 咳嗽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咳嗽的概念。
2.咳嗽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咳嗽的辩证要点。
2.咳嗽的治疗原则。
3.风寒、风热、风燥咳嗽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痰湿、痰热、肝火犯肺、肺阴虚证咳嗽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细目四:预防和转归
要点:
1.咳嗽的预防。
2.咳嗽的转归。
第三单元 肺痈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肺痈的概念。
2.肺痈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肺痈的主要病机。
2.肺痈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肺痈的诊断要点。
2.肺痈与风温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肺痈的辨证要点。
2.肺痈的治疗原则。
3.肺痈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第四单元 哮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哮证的概念。
2.哮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哮证的主要病机,“夙根”与诱因。
2.哮证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哮证的诊断要点。
2.哮证与喘证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哮证的辨证要点。
2.哮证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原则。
3.冷哮、热哮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哮证缓解期肺虚证、脾虚证、肾虚证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第五单元 喘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喘证的概念。
2.喘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喘证的主要病机。
2.喘证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喘证的诊断要点。
2.喘证与气短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喘证的辨证要点。
2.喘证的治疗原则。
3.风寒袭肺、表寒里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之喘证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肺虚、肾虚之喘证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第六单元 肺胀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肺胀的概念。
2.肺胀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肺胀的主要病机特点,本虚与标实的内涵。
2.肺胀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3.肺胀的发生与咳嗽、喘证的关系。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肺胀的诊断要点。
2.肺胀与喘证、哮证相互关系及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肺胀的辨证要点。
2.肺胀的治疗原则。
3.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痰蒙神窍证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第七单元 肺痨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肺痨的概念。
2.肺痨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肺痨的主要病机。
2.肺痨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肺痨的诊断要点。
2.肺痨与虚劳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肺痨的辨证要点。
2.肺痨的治疗原则。
3.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证肺痨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第八单元 痰饮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分类及原则。
3.痰饮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痰饮的基本病机。
2.各类痰饮的常见病因及病机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各类痰饮的诊断要点。
2.痰、饮、水、湿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痰饮的辨证要点:即痰饮、悬饮、支饮和溢饮的辨证要点。
2.本病总的治疗原则。
3.痰饮、悬饮和饮退正虚的主证、治法和常用方药。
4.悬饮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第九单元 自汗、盗汗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自汗、盗汗的概念。
2.自汗、盗汗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自汗、盗汗的主要病机。
2.自汗、盗汗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自汗、盗汗的诊断要点。
2.自汗与脱汗的鉴别。
3.自汗与战汗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自汗、盗汗的辨证要点。
2.自汗、盗汗的治疗原则。
3.肺卫不固、营卫不和、阴虚火旺证自汗、盗汗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第十单元 血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血证的概念。
2.血证常见病证: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的概念。
3.《血证论》、《景岳全书》关于血证病机、治则的论述。
4.血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血证的基本病机。
2.血证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各类血证的诊断要点。
2.尿血与血淋的鉴别。
3.咳血与吐血的鉴别。
4.便血之远血与近血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血证的治疗原则,即治气、治火和治血。
2.咳血、吐血、尿血的常见证候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3.出血、瘀血、血虚的关系。
4.吐血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细目五:预后
要点:
1.影响血证预后的三个因素。
2.吐血的严重预后。
第十一单元 心悸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心悸的概念。
2.心悸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心悸的主要病机是心神不宁,其虚与实的不同特点。
2.虚、痰、瘀与心悸的关系。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心悸的诊断要点。
2.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心悸的治疗原则。
2.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心血瘀阻之心悸的主证特点、治法和方药。
3.阴虚火旺之心悸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细目五:预防预后
要点:
1.心悸的预防。
2.重证心悸(心律失常)的预后。
第十二单元 胸痹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胸痹的概念。
2.《金匮要略》对胸痹证治的认识。
3.本病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胸痹病机虚实两者的内涵。
2.胸痹的常见病因及其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本病的诊断要点。
2.胸痹与胃痛、真心痛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胸痹辨证:虚与实、标与本及其内涵。
2.本病的治疗原则及具体治疗方法。
3.心血瘀阻、痰浊壅塞、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之胸痹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阴寒凝滞与阳气虚衰之胸痹的证治区别及其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预防、转归和预后
要点:
1.胸痹的转归预后。
2.胸痹的预防。
第十三单元 不寐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不寐的概念。
2.不寐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不寐的基本病机。
2.不寐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虚实辨证要点。
2.不寐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3.不寐常见证候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心胆气虚不寐治疗的加减变化。
细目四:调养
要点:
不寐的调养
第十四单元 厥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厥证的概念。
2.厥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厥证的基本病机。
2.气厥、血厥、痰厥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本病的诊断要点。
2.本病与中风、痫证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病因与厥证证候的关系。
2.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
3.气厥、血厥、痰厥常见证候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细目五:预防及护理
要点:
1.厥证的预防。
2.厥证的护理措施。
第十五单元 郁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郁证的概念。
2.《丹溪心法》的六郁之说。
3.郁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郁证的基本病机。
2.郁证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本病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
2.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及方法。
3.本病实证、虚证常见证候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细目四:其他治疗
要点:
1.精神治疗。
2.辅助治疗。
第十六单元 癫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癫狂的概念。
2.癫狂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癫狂的主要病机。
2.癫狂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癫证与狂证的鉴别要点及各自特征。
2.癫证与郁证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癫证与狂证的辨证要点及其共同的病变脏腑。
2.癫狂的治疗原则。
3.癫证中的痰气郁结和心脾两虚证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狂证中的痰火上扰和火盛伤阴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5.痰气郁结癫证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细目五:转归和预后
要点:
狂证的转归与预后。
第十七单元 痫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痫证的概念。
2.痫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痫证总的病机及痰邪在发病中的意义。
2.痫证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3.痫证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和基本病理因素。
细目三:诊断
要点:
痫证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痫证发作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及发作程度在辨证时的意义。
2.痫证发作期与间歇期的治疗原则。
3.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和心肾亏虚之痫证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细目五:预防、转归和预后
要点:
1.痫证的预防。
2.痫证的转归及预后。
第十八单元 胃痛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胃痛的概念。
2.胃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胃痛的主要病机。
2.胃痛与肝脾胃的关系。
3.胃痛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4.胃痛出血的病理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胃痛的诊断要点。
2.胃痛与真心痛的鉴别。
3.胃痛与胁痛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胃痛的辨证要点。
2.胃痛的基本治疗原则。
3.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瘀血停滞、脾胃虚寒等证胃痛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瘀血停滞、脾胃虚寒胃痛治疗的加减变化。
第十九单元 噎膈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噎膈的概念。
2.噎膈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噎膈的病机特点。
2.噎膈与痰、瘀、虚的关系。
3.噎膈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噎膈的诊断要点。
2.噎膈与反胃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噎膈的辨证要点。
2.噎膈的基本治疗原则。
3.痰气交阻、津亏热结、瘀血内阻证噎膈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第二十单元 呕吐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呕吐及干呕的概念。
2.呕吐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呕吐的主要病机。
2.实证呕吐与虚证呕吐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呕吐的诊断要点。
2.呕吐与呃逆的鉴别。
3.呕吐与反胃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呕吐的虚实辨证要点。
2.实证呕吐与虚证呕吐的治疗原则。
3.外邪犯胃、饮食停滞、痰饮内阻、肝气犯胃、脾胃虚寒证呕吐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肝气犯胃和痰饮内阻证呕吐治疗的加减变化。
二十一单元 呃逆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呃逆的概念。
2.呃逆的临床特征。
3.呃逆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呃逆的主要病理因素。
2.呃逆的发生与肺胃的关系。
3.呃逆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呃逆的诊断要点。
2.呃逆与干呕、暧气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呃逆的辨证要点。
2.呃逆的治疗原则及其方法。
3.胃中寒冷、胃火上逆、气机郁滞、脾胃阳虚、胃阴不足证呃逆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呃逆的胃火上逆和脾胃阳虚证治疗的加减变化。
第二十二单元 泄泻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泄泻的概念。
2.《医宗必读》提出的治泻九法。
3.泄泻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泄泻与脾虚湿胜的关系。
2.泄泻的病机特点。
3.泄泻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泄泻的诊断要点。
2.泄泻与痢疾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泄泻的辨证要点。
2.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
3.湿热内盛、食滞胃肠、肝气乘脾证泄泻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脾胃虚弱和肾阳虚衰泄泻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5.食滞胃肠、脾胃虚弱泄泻治疗的加减变化。
第二十三单元 痢疾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痢疾的概念。
2.痢疾的临床特征。
3.痢疾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痢疾发生总的病机。
2.暴痢与久痢的病理特点。
3.痢疾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痢疾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痢疾虚实寒热的辨证要点。
2.痢疾的治疗原则及治疗宜忌。
3.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休息痢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湿热痢和休息痢治疗的加减变化。
第二十四单元 腹痛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腹痛的概念。
2.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3.腹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腹痛病机寒热虚实的内涵。
2.腹痛的基本病机。
3.腹痛发生的常见内因与外因及其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腹痛的诊断要点。
2.腹痛与胃痛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腹痛的寒热虚实辨证要点。
2.腹痛的治疗原则。
3.寒邪内阻、湿热壅滞、中虚脏寒、气滞血瘀证腹痛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寒邪内阻腹痛治疗的加减变化。
第二十五单元 便秘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便秘的概念。
2.便秘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热秘、气秘、虚秘、冷秘的主要病机。
2.便秘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便秘的诊断要点。
2.热秘与气秘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便秘的辨证要点。
2.便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3.热秘、气秘、虚秘、冷秘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第二十六单元 胁痛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胁痛的概念。
2.胁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胁痛的病机特点。
2.胁痛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胁痛的诊断要点。
2.胁痛的辨证要点。
3.胁痛的治疗原则。
4.肝气郁结、肝胆湿热、肝阴不足证候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5.肝气郁结证的主要治疗加减法。
第二十七单元 黄疸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黄疸的概念。
2.黄疸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黄疸的病机要点。
2.因感受时邪、饮食不节、脾胃虚寒而导致黄疸的病因病理。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黄疸的诊断要点。
2.黄疸的辨证要点。
3.黄疸的治疗原则。
4.黄疸中热重于湿、湿重于热、阴黄、急黄各证候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5.阳黄初起兼表证的常用方。
细目四:预防和转归预后
要点:
1.黄疸的饮食宜忌与生活调摄。
2.黄疸的转归与积聚、鼓胀的关系。
第二十八单元 积聚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积聚的概念。
2.积与聚的主证特点和病机的异同点。
3.积聚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积聚的病机要点。
2.因情志失调、饮食所伤等病因而导致积聚的病因病理。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积聚的诊断要点。
2.积聚的辨证要点。
3.积聚的治疗原则。
4.肝气郁滞、食滞痰阻、气滞血阻和瘀血内结各证候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5.聚证之食滞痰阻证的常用加减法。
细目四:转归预后
要点:
积证的转归。
第二十九单元 鼓胀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鼓胀的概念。
2.鼓胀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鼓胀的病机要点,鼓胀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
2.酒食不节、情志所伤、黄疸、积聚久治不愈、虫毒感染等因素导致鼓胀的病因病理。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鼓胀的诊断要点。
2.鼓胀与水肿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鼓胀的辨证要点。
2.鼓胀的治疗原则。
3.鼓胀之气滞湿阻、寒湿困脾、湿热蕴结、脾肾阳虚证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鼓胀之湿热蕴结证出现湿热蒙闭心包、神识昏迷等危候时的常用方剂。
细目五:预防与转归预后
要点:
1.鼓胀的饮食宜忌和生活调摄。
2.鼓胀病至晚期的危重预后。
第三十单元 头痛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头痛的概念。
2.头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头痛发病总的病机。
2.头痛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类证鉴别
要点:
1.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
2.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
3.根据头痛的不同性质判断其证候不同。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头痛的治疗原则。
2.分证论治。
风寒、风热和风湿外感头痛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肝阳、肾虚、气虚、痰浊和瘀血内伤头痛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3.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引经药”。
雷头风和偏头痛的治疗。
第三十一单元 眩晕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眩晕的概念。
2.熟悉有关古代医家对眩晕病机的认识。
3.眩晕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眩晕总的病机及与虚、火、风、痰的关系。
2.眩晕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眩晕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眩晕在脏腑等方面的辨证要点。
2.眩晕的治疗原则。
3.眩晕的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和痰浊中阻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由肝肾阴虚引起的肝阳上亢之眩晕的治疗。
细目五:转归与预后
要点:
眩晕的转归和预后。
第三十二单元 中风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中风的概念。
2.古代医家对外风、内风、真中、类中和非风的认识。
3.中风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中风的主要病机。
2.中风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中风的诊断要点。
2.中风与痉证的鉴别要点。
3.中风病中经络与中脏腑、闭证与脱证、阴闭与阳闭的区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中风的先兆和病势顺逆的辨证要点。
2.分证论治。
中风中经络中各证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中风中脏腑中的闭证(包括阳闭、阴闭)和脱证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中风后遗症中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和口眼歪斜的治疗。
细目五:预防、转归和预后
要点:
1.预防中风发生的措施。
2.中风的转归趋向。
3.中风的预后。
第三十三单元 痉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痉证的概念。
2.痉证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痉证的常见病机。
2.痉证发病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痉证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外感与内伤致痉的辨证要点。
2.痉证的治疗原则。
3.邪壅经络、热邪偏盛和阴血亏虚型之痉证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刚痉与柔痉的治法和方药。
细目五:预防
要点:
痉证的预防。
第三十四单元 疟疾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疟疾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疟疾的病机特点。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疟疾的诊断要点。
2.疟疾与内伤发热及风温发热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疟疾治疗的基本原则。
2.正疟、温疟的主证、治法及方药。
第三十五单元 水肿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水肿的概念。
2.《丹溪心法》中对阴水、阳水分类的认识;《素问·汤液醪醴论》中 水肿治则的认识。
3.水肿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水肿的病机特点,肺脾肾与水肿的关系。
2.因风邪、湿毒、水湿、湿热、饮食、劳欲等因素导致水肿的病因病理。
细目三:诊断
要点:
水肿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以阴阳为纲的辨证要点。
2.水肿的治疗原则。
3.水肿中风水泛滥、湿毒浸淫、水湿浸渍、脾阳虚衰诸证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阳水中湿热久羁、化燥伤阴之证的主证特征和治疗方剂。
细目五:预防和转归预后
要点:
1.水肿的饮食宜忌与生活调摄。
2.水肿病至后期,中阳衰败、浊阴不降之时的危重转归。
第三十六单元 淋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淋证的概念。
2.淋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淋证的病机要点。
2.淋证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淋证的诊断要点及六种淋证的主证特征。
2.淋证与癃闭的鉴别。
3.血淋与尿血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淋证的辨证要点。
2.淋证的治疗原则。
3.热淋、血淋、石淋等证候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血淋的常见治疗加减法。
细目五:转归和预后
要点:
1.淋证虚实证候之间的相互转化,热淋、血淋与石淋之间的相互转化。
2.淋证后期之危重预后。
细目六:尿浊
要点:
1.尿浊的主证特点。
2.尿浊的湿热内蕴证的主证、治法和方剂。
第三十七单元 癃闭
细目一:
要点:
1.癃闭的概念。
2.《千金要方》中关于导尿术的记载。
3.癃闭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癃闭的主要病机。
2.癃闭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癃闭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癃闭的辨证要点。
2.癃闭的治疗原则。
3.癃闭之膀胱湿热、肺热壅盛、肝郁气滞、尿路阻塞诸证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癃闭之常用外治法:取嚏或探吐法的内容和操作要点。
细目五:转归和预后
要点:
癃闭后期的危重转归、预后。
第三十八单元 腰痛
细目一:概述和病因病机
要点:
1.腰痛的主证特点。
2.腰痛的病机要点。
3.腰痛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腰痛的辨证要点。
2.腰痛的基本治则。
3.寒湿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的主证、治法与方药。
第三十九单元 消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消渴的概念。
2.消渴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消渴的主要病机。
2.消渴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消渴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消渴的辨证要点。
2.消渴的治疗原则。
3.消渴中各主要证候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消渴中下消证的主要治疗加减。
细目五:预防、转归和预后
要点:
消渴的饮食宜忌和转归预后。
第四十单元 痹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痹证的概念。
2.痹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痹证发病的总的病机。
2.痹证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3.痹证日久出现的三种病理变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痹证的诊断要点。
2.痹证与痿证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痹证的辨证要点。
2.痹证的治疗原则。
3.行痹、痛痹、着痹和风湿热痹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根据痹证疼痛部位不同加减用药。
虫类药和川乌、草乌等药物在痹证治疗中的应用。
痹证出现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时的治疗。
第四十一单元 痿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痿证的概念。
2.痿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痿证的主要病机。
2.痿证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痿证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痿证的辨证要点。
2.掌握古代医家重视“治痿独取阳明”、“泻南方,补北方”的道理。
3.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和肝肾虚损等证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细目五:预防、转归和预后
要点:
1.痿证的预防措施。
2.痿证的转归与预后。
第四十二单元 内伤发热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内伤发热的概念。
2.内伤发热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内伤发热的病机要点。
2.内伤发热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内伤发热的诊断要点。
2.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内伤发热总的治疗原则。
2.分证论治。
肝郁、瘀血、血虚和阴虚发热的主证、治法和方药。
气虚发热的治法和方药。
第四十三单元 虚劳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虚劳的概念。
2.《理虚元鉴》中“治虚有三本”的论述。
3.虚劳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虚劳的病理性质、病变部位和病变过程。
2.虚劳的常见病因及转化。
细目三:类证鉴别
要点:
虚劳和肺痨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虚劳的治疗原则及与脾、肾两脏的关系。
2.治疗虚劳各证的方药。
细目五:预防、预后和转归
要点:
1.虚劳的预防。
2.虚劳的预后和转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lhyyhl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