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慎用附子小议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慎用附子小议
[复制链接]
593
|
2
|
2012-7-10 21: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当下有不少临床医生逢病必用附子,蔚然成风,遣方用附子量经常50~100克,甚至多达200、300克,用量之重着实令人咋舌。如此用药纵使清人郑钦安再世也自叹不如。这样用药不但有违中医整体辨证论治的原则,而且对患者来说也很不负责任,有百害而无一利。再者,对刚踏上中医之路的后生学子来说盲目跟风效仿,遗祸自然不浅。
附子在《神农本草经》中位列下品。“其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痹拘挛,膝痛不能行步。”附子本属温散回阳救逆之品,辨证用药恰当,对治疗诸多疑难杂症的确功不可没。然而现今部分医者把附子作为温补阳气的灵丹妙药,肆意而为,给患者大剂量长期服用。殊不知附子炮制不当或服用过量后会出现口唇、四肢麻木,肌肉痉挛、抽搐,心悸,大小便失禁等中毒症状。一则产生不良后果,二来延误疾病的治疗时机,使病情更加复杂化。即便附子炮制得法,仍乃虎狼之剂,也要再三斟酌,切勿滥用轻投。
其实关于有毒(效力猛烈)药物应用的方法,《神农本草经》总论中早已言明:“下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及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清人郑钦安以善用附子、干姜著称于世,这里引用他老人家的一段话:“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由此可见今之医家逢病必用附子,有悖郑氏之本意,貌合而神离矣。
本文旨在对时下附子应用之乱象有感而发,望医家自省、深思、明辨、慎而行之。
——高建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金谷子
|
2012-7-11 08: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逢病必用,肯定是不对的。200、300,也确实是费药。
本经下品有毒是经典的标准,攻疾的好药。以之养生则大失其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Gerardboom
|
2015-11-10 20: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会员之家
尊生保健
正气小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