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用寒远寒 用热远热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用寒远寒 用热远热
[复制链接]
582
|
1
|
2012-7-12 12: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如变化明显,人体则易受其波动影响,并发生相应改变,所以陈宝贵老师在平时治病时非常重视结合四时节气治病,即“因时制宜”,以“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为宗旨,突出了“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的治病思想。
人体体质有偏寒、偏热的不同,疾病病性也有寒、热偏重等周期性特性。“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之法则根据四时更替对人体的影响而制定。此语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基本含义为:寒冷季节用大寒药,炎热季节用大热药必须慎重。因人体生理阴阳的趋向是“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素问·厥论》)。人体在春夏阳热之季则“人气在外,皮肤缓,腠理开,血气减,汗大泄,肉淖泽”。(《灵枢·刺节真邪》)病变多为热邪伤阴,机体阴阳失调一般呈现出阴气虚而阳气盛;人体在秋冬阴寒之季表现为“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涩”。(《灵枢·刺节真邪》)病变多为寒邪伤阳,机体阴阳失调一般呈现的是阴气盛而阳气衰。而温热药属动药,多伤阴,主升发开泄;寒凉药属静药,多伤阳主沉降收闭。如春夏重用大热药,秋冬重用大寒药,则与时气及人体生理阴阳活动变化和病理阴阳失调特点相悖,结果非但病不能愈,还可致不良后果。
如汉代张仲景《伤寒论》168条白虎汤方后注云:“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取。”此因白虎汤属寒凉之剂,秋后冬寒之季,人体阳气内收,用之有伤阳之虞。曾治一风疹病人,秋季病作时,予以玉屏风散加附子、赤芍、白芍、陈皮、甘草等药服之而愈。后再次发病,正逢盛夏,病人沿用秋季所用原方治之,结果药用一剂而病加剧,并增加腹满、心热、口干、头晕等证。后经附子、白芍减量而获效。此案提示有时因病之需在春夏温热时用热药,秋冬寒凉时用寒药,在剂量与药物配伍上要合理调整,以免违逆四时,影响疗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owrfbk[k]9]
|
2015-11-9 15: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我决定不会在社区回任何帖子了,但是看了你的帖子,我告诉自己这个帖子是一定要回的!这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贴啊!苍天有眼啊,让我在优生之年得以观得如此精彩绝伦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杏林杂谈
cj雪上一支蒿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