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用中成药治病也应强调辨证施治[原创]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用中成药治病也应强调辨证施治[原创]
[复制链接]
817
|
2
|
2004-4-11 14: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
用中药治病应该辩证施治,这一点无需多说。在应用中草药配方这一领域里,虽然作的不尽如人意,但是基本上还是按此去做了。在中成药这一块领域里,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目前,中药被大批的制成中成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鉴于中西医的广泛“结合”,中成药中医开得,西医照样开得,辩证施治被普遍的忽略了,中医中存在这种情况,西医就更不用说,试想,有几个西医在使用中成药时还“辩证”了呢?
以感冒这个常见病为例,是中医皆知道,感冒起码分风寒风热两种,有几个医(也包括中医)在用中成药,诸如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等,是仔细辩证一下才应用的?
又如胃病,今之西医治胃病,也动辄"舒肝建胃,人参健脾,附子理中,香砂养胃,牛黄清胃-----",有几个是经过认真的分辨一下,是胃寒还是胃热,胃虚还是气滞血淤呢?
又如治疗肾病,起码要分成肾阴虚肾阳虚,再开六味地黄或金匮肾气等,如是西医开药,能如此吗?
诸如此类,造成的后果如何?
1,病人变成了中成药的试验品,药证碰巧相符,病人捡了个"便宜",侥幸有效。然而反之呢?往往是病人自感非常不适,才停药,加重了病情,更严重者,甚至身赴幽冥,成万劫不复之悔。
我亲眼见一病人患胃溃疡,在服用了西医开的附子理中丸后,潜血严重,发起高烧,住院月余。
祸患大矣!孰甚于此?
2,大量浪费了中药资源,一个无形的黑洞,每年吞掉多少个人和国家的资财。恐怕在上百亿之上。
3,玷污了中医的名声,患者可能不认为是医之错,而是认为是中药之过,给中医不知抹了多少黑,添了多少“光彩”,加重了民众对中药的不信任感,甚至被诬为“毒药”。
此类问题,我在1978年就向有关卫生部门提出看法和建议,结果如何, 读者自明,不必我说。
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呢,实话实说,我无“高招“ ,建议剥夺西医开中成药的处方权吗?不可能的!
我当时是建议开办西医用中药的短训班,培训西医用中药的基本常识。当然,无人理会我的“狂人梦呓”。
网友也不妨议一议,如何纠正此弊。或许,有“回天之术”呢!
为了中华民族的康健,不值得吗?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色既是空
|
2004-4-12 20: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中成药治病也应强调辨证施治[原创]
建议编本中医基础知识手册,让病人自己诊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溪流
|
2004-4-13 07: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中成药治病也应强调辨证施治[原创]
也算一个办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溪流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