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治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治法
[复制链接]
805
|
6
|
2012-7-16 17: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因此对中风有不同的治法,或以正虚邪中立论,或以中风非风立论。叶天士阐明中风的发病机理是“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肝阳偏亢”所致。《名医杂著》提出气滞、气虚、血瘀、血虚是形成中风的病机。《医林改错》提出中风是由于元气亏损所致,提出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偏枯。陈宝贵认为中风之病机以风、火、痰、瘀、虚为主,治疗以祛风、平肝、豁痰、祛瘀、补益为主,临床多见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同时致病,致使病机复杂,临证时应“谨守病机,辨证论治”。
补益肝肾,开窍豁痰法
对于中风病之肝肾阴亏,阴损及阳,虚风内动,肾气不能上荣,痰浊循心肾二经上泛闭阻窍络者,给予培补真元以固本,开窍豁痰以治标。临床症见舌强不语,肢体麻木弛软,偏废不用,口眼歪斜,舌淡脉虚。治宜补肝肾之阴为主,辅以助阳固本,豁痰治标,标本兼顾。
何某,男,55岁。2003年5月10日初诊。脑动脉硬化多年,形体肥胖,平素经常头晕耳鸣,于3天前头晕加重,口唇麻木如蚁走,逐渐口眼歪斜,舌强,言语不清,右侧半身不遂,血压150/80毫米汞柱,经某医院诊断为“脑血栓形成”。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方用地黄饮子加减。处方:熟地黄30克,山茱萸15克,石斛15克,肉苁蓉20克,巴戟天15克,菊花10克,石菖蒲20克,钩藤15克,远志5克,麦门冬20克,五味子10克,泽泻15克,丹参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5月20日二诊:连用前方10剂,口唇麻木及口眼歪斜明显好转,舌见软,语言较清,患侧上下肢较前有力,尤以下肢明显好转,脉稍有力。遵前方继服。
5月30日三诊:唇麻眼斜消失,语言功能基本恢复,半身不遂明显好转,脉渐有力,继以上方辨证治疗半年余,获良效。
此患者脑动脉硬化多年,平素经常头晕耳鸣,此为肾精不足,上扰清窍。形体肥胖易酿湿生痰。头晕后突然口唇麻木,逐渐口眼歪斜,舌强,言语不清,右半身不遂,此为肾虚痰浊阻塞脑窍而为。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为肾阴亏虚之征。方用熟地黄、石斛、肉苁蓉、麦门冬、五味子滋阴补肾,以益肾精。山茱萸、巴戟天补肾阳,以于阳中求阴,阴中求阳,阴阳并补以固本。菊花、石菖蒲、钩藤、远志祛风化痰,开窍醒神。泽泻利水渗湿补中有泻。丹参活血化瘀以通络。
息风化痰,养血通络法
由于五志过极,心火暴盛,使肝阳暴张,或聚湿生痰,风痰阻络蒙蔽清窍而致者,症见平素头晕目眩,或头痛面赤,风阳上亢,气滞血瘀,易突发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或肢体拘急,骨节酸痛,甚则神志昏迷等。常见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治以息风化痰,养血通络。
李某,男,50岁,工人。2004年3月20日来诊。患高血压多年,平素头晕目眩,烦躁易怒。2天前因情志不遂,突发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继则右侧肢体不遂,瘫软不用。曾一度神志昏迷。患者面红易躁,形体肥胖,喜食膏脂厚味。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血压170/100毫米汞柱。查头颅CT示:左侧壳核出血。辨证为风阳挟痰火上扰清窍,走窜脑络所致。治以息风化痰,养血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处方:天麻10 克,钩藤15克,白僵蚕10克,地龙15克,菊花10克,牛膝10克,杜仲15克,石菖蒲30克,当归15克,桑寄生15克,黄芩10克,全蝎5克,石决明(先煎)30克,龙胆草10克,甘草10克。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西药给予降血压、降低颅内压、扩血管、抗凝、脑细胞保护剂等神经内科基础治疗。
3月25日二诊:服药后症稍有改善,继服前方7剂。
4月2日三诊: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均大有好转,右肢不遂渐能活动,血压已降至145/80毫米汞柱,复查头颅CT示:血肿已大部分吸收。继以息风豁痰为主,加活血通络之剂,守上方去白僵蚕、菊花、龙胆草,加鸡血藤2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胆南星10克。10剂,水煎服,日1剂。
4月16日四诊:病情大减,右手已能握拳携物,独自行走,唯有感觉右侧肢体酸胀麻木,继以上方调治月余,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此病人高血压,头晕目眩,烦躁易怒为肝阳上亢,因情志因素突发半身不遂伴有面红易躁,形体肥胖,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痰火上扰,壅于脑窍。方用天麻、钩藤、地龙、菊花平肝息风通络;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引热下行;当归养血活血;石菖蒲开窍化痰;白僵蚕息风止痉,化痰通络;石决明、龙胆草、黄芩清肝泻火;甘草调和诸药。当症状改善,血压下降后,肝火减轻,去清肝息风之药,加入鸡血藤、赤芍、川芎、胆南星等活血、化痰、通络之品,而加强活血通络的作用,使肢体活动得以恢复。
益气活血通络法
由于久病气虚或素体气虚无以行血而致血脉瘀阻,无以濡养筋脉者,多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舌质暗淡或有齿痕,脉沉无力或细涩。常治以益气、活血、通络。
张某,女,56岁。2003年4月20日初诊。2个月前夜半睡眠时先感右侧肢体不灵活,继而偏枯不用。曾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经治好转出院。至今右侧半身感觉及运动功能极差,患肢酸痛,言语不清,口角流涎,倦怠乏力,动则汗出,面色萎黄,纳呆食少,舌质暗胖有齿痕,苔白而腻,脉沉迟。此乃阳气不足,气虚不能助血上升,瘀阻脑络。治以益气活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处方:红花10克,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石菖蒲30克,川芎10克,地龙15克,桃仁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鸡内金10克。水煎服,日1剂。
初服5剂效不著,上方加党参15克继服10剂,瘫痪侧知觉及运动功能稍有好转,疼痛减轻。守上方加鸡血藤15克,秦艽15克以加强通络之用。服药20剂后,右手已能握筷,右足亦可拄杖慢步,舌强复常。继用原方,隔日1剂,连服2月余,基本治愈,生活能自理。
《医学衷中参西录》云:“气血虚者,其经络多瘀滞……以化其瘀滞,则偏枯痿废者,自愈也。”指出瘀血阻滞经络每由气虚所致。因此大补元气以生血,即化其瘀滞之法。此患者患病已2月,由虚致瘀,因此用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以免伤正。配以当归养血活血,有祛瘀而不伤正之用。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地龙通经活络;患者苔白腻,纳呆食少为脾虚有痰,胃虚有滞,加石菖蒲、半夏、茯苓、鸡内金醒脾化痰,消食和胃。
补阳还五汤为临床上治疗多种中风、偏枯属气虚血瘀者之良方,随证加减,其效更著。如兼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以化痰开窍;口眼歪斜明显者,加牵正散以祛风除痰,镇痉通络;兼肢体疼痛者,加丹参、乳香、没药以活血行气止痛;若上肢偏废为主者,加桑枝、姜活等祛风逐邪;若瘫痪日久,应酌加全蝎、水蛭等虫类药以搜风剔邪,破瘀活血。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清风流云
|
2012-7-16 17: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非浅,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j雪上一支蒿
|
2012-7-16 19: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流云 发表于 2012-7-16 17:56
受益非浅,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bonefzy
|
2014-11-3 17: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嘘,低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班姊陵
|
2015-9-9 22: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什么东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rwxsh
|
2016-5-19 18: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晓天文,下晓地理,中小儿科,知阴阳,懂八卦,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邵又珏
|
2017-3-29 04: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塌下来你顶着,我垫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外科
古今医案
cj雪上一支蒿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