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话说中药的寒热温凉》(转帖)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话说中药的寒热温凉》(转帖)
[复制链接]
452
|
2
|
2012-8-1 07: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话说中药的寒热温凉》
中药的药性通常概括为“四性五味”。四性亦称四气,即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是性质。寒与凉,热与温是同一属性,但程度上存在差别。
四性之外,还有一种平性,是指药性平和,寒热偏向不显著,但实际上仍有微温或微凉的差别,所以,只称四性而不称五性。
药物的寒热属性与其味道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而言,味道越明显的药物,其寒热属性也越明显。味道平淡者,其寒热属性也驱于平淡。所以,大热之品如附子、肉桂、干姜等,或闻之气味浓烈,或尝之麻辣呛喉;大寒之品如黄连、栀子、龙胆草等,苦不堪言,难以下咽。味道平淡者,如茯苓、莲子、山药等,性质中正平和,寒热偏向也不明显,多数情况下,人皆可用,故适用范围广。
无论食物还是药物,凡有味道者,必有特性,不是属于寒凉,就是属于温热。相对而言,自然界中,平淡无味的可食之物十分少见,水与大米淡而无味,以其无偏,故能利及万物众生。
有些药虽然性温,其实并不燥热。只是因为中药之属性按寒热化分,二者必居其一,非寒即热,所以,“温”只是药物的相对属性。就药物之间比较而言,同是温性药物,其“温”的程度差别极大。比如:白术、当归皆性温,但100克白术或当归的温性,也不及10克附子、肉桂。
常有患者拿到处方之后,说:医生,我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某药性温,我吃了会不会上火? 或者,某药性寒,我是不是不能用?
性温的药能用否?既取决于你的体质与药物的寒热倾向,也取决于寒热程度。比如你的体质偏于阴虚,但阴虚到什么程度?此药性温,又温到什么程度?
此外,你真的容易上火吗?火,有虚火实火。真正容易上火的体质属阴虚火旺,其症状为:咽干口燥,失睡多梦,大便干结,小便黄热等,你是否具备?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上火。虚阳上浮,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真寒假热等症状与阴虚火旺容易混淆,有些情况还必须得用温药,辨别这些症状需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患者不宜过多猜疑。
教科书上,凡性温的药物,其后都会加上一句:阴虚火旺者忌服。凡性凉的药物,其后都会加上一句:脾虚便溏者忌服。几乎成了千篇一律的俗套!
果真如此吗?其实,并不尽然!比如:熟地,其性十分滋腻,脾虚便溏者本当忌服。但诸多医案中,舌淡苔白便溏时,依然使用,且药后病减,何故?复方方剂不同时单方单药:复方之中,各种药物通过组合,其药性取长补短,药物的作用取决于综合后的趋势走向。复方就象部队主力,单味药就象构成主力个人,方剂中的药分为君、臣、佐、使,君药决定了药物的用途及主攻方向。
比如:桂附地黄丸,所治者多阳虚。其中,脾肾阳虚,湿滞便溏者不乏其人,本不当用熟地,但复方之中,却用之无妨。本人对便溏者用熟地时,常以健脾之白术与熟地同用,且白术之量大于熟地,用之亦无妨。
另:有些药性记载是不准确的。
如:石膏,以前有人视之为大寒之品,畏之如虎,见人用之即大惊失色。其实,生石膏味道平淡,当属甘凉之品,远非苦寒之辈。其性清凉而清透,遇阳明热证,用之100克---250克之大剂量亦无妨。石膏之用,至张锡纯先生阐述之后,世人恐惧之心方才渐消。某年夏天,酷热。本人初读《衷中参西录》,欲试生石膏药性,煎200克饮之,以解暑热,服后并无不适,也未觉体温下降。
又如:竹沥,本为竹杆经火烤时渗出的液体,乃清化热痰之妙品,教科书上记载其为大寒,其实不然!竹沥饮之,味清甜而不苦,因经火烤,微有烟火味。当属甘凉之品。本人认为其能消五脏之浊垢,本月购30盒,每日1--2盒,自饮之,毫无不适。
又如:龟版,咸、寒。初出道时,女友身体不佳,欲为之大补,一次浓煎200--300克服之,服后彻夜不眠,但头脑极为清晰,心中极为平静,不烦。煎酸枣仁,夜交藤等安神之剂,服之无效。后思之,龟版性寒而重,沉降太过,肾阳受抑,肾水不升,以至心肾不交,于是,予四逆汤一剂,服后熟寐十多个小时,醒后神清气爽,胜于从前。由此推断,龟版咸寒而非苦寒,虽超量服用,也只是抑阳,而不是伤阳。真正清热泻火伤阳者,必为苦寒之品。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才能出真知!建国初期的那批中医,解放前都没有铁饭碗,个个都是独立行医,凭实践技能纵横天下,所以强。如今,一些所谓中医教授或学者,会著书、会讲学而不会治病者甚多。没有实践,何来心得?仅凭道听途说,纸上谈兵,只会误导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qazxswabc
|
2012-12-25 14: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Gerardboom
|
2016-4-29 20: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了个去,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尊生保健
杏林杂谈
如心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