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名医的治病秘诀_一人一方论--转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名医的治病秘诀_一人一方论--转
[复制链接]
880
|
6
|
2012-8-24 13: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名医的治病秘诀_一人一方论
被周总理称为“高明中医,又懂辨证法”的名医蒲辅周先生(1888-1975)有一句名言:“中医治病有一个秘诀,就是一人一方。”他说:“辨证论治的真谛是什么?是一人一方。”“善治病者,一人一方,千人千方。如一锁一钥,千锁千钥,务期药证相符,丝丝入扣。如见便秘即通之下之,遇遗精则涩之固之,见热退热,见血止血,执通套之方以治活人者,又岂能应临床无穷之变乎?”此语道出了中医治病的一大学问——因人制宜或者说灵活性原则。
蒲辅周认为,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在于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即针对具体病人和具体病情,相应的作出具体处理。“病同,其证也同,也未必用同样的方药,还要看体质、时令、地域、强弱、男女而仔细斟酌,不要执死方治活人。”他说:“方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概以死方去治活人。”“学医的人,不要去死记硬背几千几百首方剂。临床组方,切记浮泛。方不在多,药不在杂,执一可以驭万,左右而可逢源。一首桂枝汤,能变化出小建中、当归四逆汤许多方子,既治外感,又治内伤。”
西医囿于一种病因——一种疾病——一种治法,同一疾病可以千人一方,显得呆板。事实上,西医大家张孝骞院士也说过:“疾病就像人的脸,没有两张脸是完全相同的。”确实,“人有千面,病有千变”,与西医相比,中医治病更讲究因人制宜,有如量体裁衣,按锁配钥,有着高度的灵活性。清医家李冠仙就说:“凡人有病,如锁错簧,医者治病,如以钥开锁。不善开锁,虽极用力而锁不开,甚且将锁损坏。铜匠善开锁,只须铜线一根,轻轻一拨,而锁自开。故不善治病者,虽用重剂,而病不解,甚且加增;善治病者,只须一药,即可得效。初学治病,当自审其能治则治,否则以待善治者,不可未识病情,孟浪用药,将人损坏,虽有善者,未如之何。夫锁可损也,人亦可损乎哉?”(《知医必辨》)
其实,蒲老的“一人一方”论,脱胎于清医家徐灵胎的“病同人异论”(《医学源流论》)。徐灵胎说:“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唯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气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力有老少,奉养有膏粱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于人之气体迥乎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故医者必细审其人之种种不同,而后轻重缓急、大小先后之法,因之而定。”徐灵胎从体质、年龄、心境、天时、地域等多方面详细阐明了因人制宜的道理。北京名医孔伯华先生十分推崇此语,他说:“徐氏的这段论述是非常精辟的,凡学医者都应视为座右铭。这主要是把中医辨证的精神实质说得最简明、详细而具体不过了。”蒲老由此“病同人异论”而悟出“一人一方论”,似乎归纳得更经典,更通俗。他在临床中实施得也堪称典范。以肝炎为例,其病机总由湿热为患。然而患者不同,用药也有别。对过用苦寒药物的小儿施以甘草干姜汤为主;对气血两败者则投以金水六君煎;而对表现脏躁者却用甘麦大枣汤,均未采用清热利湿的套方套药,俱取佳效。总之,“要根据病情,不可死守清利一法”,活脱脱地体现了一人一方的灵活原则。他用当归四逆汤治月经不调、冠心病,用乌梅丸治头痛、失眠、痛经和慢性结肠炎……,都是灵活用药的典范,一直为医皆所乐道。浙江名医范文甫(1870-1936)也说过一段十分精彩的话,与徐灵胎观点可谓一脉相承:“医之用药与大将用兵、文人操觚(写文章)无异也,随机应变,自抒机抒而已。看一病,立一方,有此用之而效,彼用之而不效;此用之而得生,彼用之而死者,何也?机抒不同也。”范氏所谓“自抒机抒”,就是教人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灵活的处治方法。不禁想到希波克拉底的一句话:“知道什么人患病比知道他患什么病更重要。”充分显示了这位西医鼻祖的先哲之光。随着人类基因图谱的全面破译,现代医学已经提出按不同基因、按姓氏(相同姓氏有相同基因,反之则不然)用药的个性化用药理念,这与“一人一方”论似乎殊途同归,只是现代医学在绕了一个大圈后又回归于传统医学,古老的中医学又一次显示了它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川银花
|
2012-8-24 13: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人一方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灵活性和个性化原则,诊病讲究细致全面,尤其着眼于病人的特异性,以增加用药的针对性。这正是辨证论治的优势所在。清医家曹仁伯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此中有说不尽之妙。倘拘于格理,便呆钝不灵。大约工夫到时,眼光中无相同之病,看一百人病,便有一百人方,不得苟同,始为有味。若工夫未到,便觉大略相同”(《硫球百问》)。此话说得实在漂亮,值得后学玩味。这种“看一百人病,便有一百人方”的医学眼光与“一人一方”的治病秘诀可谓异曲同工,说到底讲究的是灵活处治的真谛,这或许是辨证论治的最高境界。下面举例加以证明:
中国中医研究院名医冉雪峰以辨证精细、“析入微芒”而为人称道。某年,武汉流行霍乱,有夏性夫妇二人均受染易。同一天发病,症状都是大吐大泻,汗出,四肢厥逆,六脉俱无,腹痛转筋,症状相似,似乎病情相同。但冉雪峰细心诊查,发现一个是苔白、津满,不多饮水,喜热,吐泻之物不很臭。另一个则是苔黄、津少,大渴,饮冷不休,吐泻之物甚臭。因而考虑为一人偏寒,一人偏热。前者用四逆汤温补,后者用甘露饮清热。三剂后,夫妇吐泻均止,四肢转温,六脉皆出,二人均获痊愈。
按:同是霍乱,夫妇一同发病,似乎可用相同治法。但冉雪蜂辨证“析入微芒”,察出同中之异,寒热之别,因而同病异治,均获良效、尽显“详察形侯,纤毫勿失”功夫。这也
正是中医治病不同于西医的高明之处。
一人一方是否与通行的辨证分型、按型选方的路子相悖呢?不然。后者体现了辨证论治的原则性,灵活性却嫌不足,所谓既要知其常,更要达其变,既要规范,更要圆活。一者,“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李中梓语),人为固定的几个证型绝不可能概括临床实际的千变万化,先贤云:“执死方以治活病,强题就我,人命其何堪哉?故先哲有言曰:‘检谱对弈弈必败,拘方治病病必殆’”(清杨西山语)。二者,有成方没成病,孰能照方得病?人有千面,病有百变,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是任何医书、教材都无法尽料的,学中医,搞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是最误事的。三国时马谡不就因为纸上谈兵而失守街亭误了大事吗?
一人一方论强调了知常达变的灵活辨证精神,仔细品味,或许可以悟出中医治病的真谛,修炼出治病救人的真工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清风流云
|
2012-8-26 15: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gaewhmlr
|
2012-8-29 19: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gaewhmlr
|
2012-8-30 06: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胡来元
|
2013-1-18 11: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辨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主要病因.病机.药物使用.明補泻.知标本缓急为医者必备基本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illumouth
|
2019-8-26 20: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支持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房中探玄
杏林杂谈
中医儿科
川银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