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论《内经》五脏主五窍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论《内经》五脏主五窍
[复制链接]
1559
|
12
|
2012-9-3 10: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论《内经》五脏主五窍
□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
《内经》中有多个篇章涉及到五脏与面部官窍的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灵枢·脉度》、《灵枢·五阅五使》、《灵枢·师传》等,主要认为五脏与面部官窍一一对应,是五脏与面部官窍关系的主要内容。
《灵枢·五阅五使》云:“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灵枢·脉度》亦云:“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合则留为痈。”说明五脏与七窍的生理关系密切,五脏的精气由经脉输送至颜面五官七窍,使七窍与五脏通应相连,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肺主呼吸,鼻为气道,故“肺气通于鼻”。鼻的功能是通行呼吸,辨别香臭。心主血脉,心血可以通过经别上荣舌本,故“心气通于舌”,舌具有分辨五味,调节发音的功能。肝藏血,开窍于目,故“肝气通于目”。目能视物形态,分辨五色。脾主运化,水谷赖口摄入,故“脾气通于口”。脾的功能正常,则食欲旺盛,口味调和。肾藏精,充养于耳,故“肾气通于耳”。耳具有主持听觉,分辨五音的功能。五脏与七窍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如肺气失宣,则鼻塞不通;心火上炎,则舌赤红肿;肝经风热,则目赤肿痛;脾虚不运,则饮食口淡无味;肾精亏虚,则听力下降,不能分辨五音。故曰:“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内经》中论及心与诸窍关系时,出现了两种观点,除心开窍于舌说之外,还有心开窍于耳说。
首先,心开窍于舌,是五脏主五窍说的通行观点,有其一定的实际意义。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心主舌……在窍为舌。”《灵枢·五阅五使》云:“舌者,心之官也。”《灵枢·脉度》亦云:“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以上这些说明了心与舌的密切关系。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和表达语言,而舌的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如果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可导致味觉的改变和舌强语謇等病理现象。由于舌面无表皮覆盖,血管又极丰富,因此,从舌质的色泽可以直接察知气血的运行和判断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若心有病变,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
其次,心开窍于耳,此说的出现可能就是出于对舌作为一窍的疑虑,所以在《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提出了另外一种五脏与体窍的配属法,那就是心开窍于耳,肾则开窍于二阴,这应该是五脏配属五窍的另外一种观点。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内经》中的“心开窍于耳”说,有其一定道理,直接证据如在经脉循行方面,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心经之气血可通过本经之络脉而直接运达于耳;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经脉从目外眦转入耳中故心经气血亦可假小肠之脉上注于耳而滋养耳窍。
五脏与官窍密切相关的理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官窍疾病可通过治疗五脏获效。如伤风鼻塞,嗅觉不灵,治宜宣肺透窍;心火上炎舌赤红肿,治宜清心降火;肝血不足之眼目干涩,治宜补血养肝;脾虚失运之口淡乏味,治宜健脾消滞;肾精亏虚耳鸣耳聋,治宜滋肾补精。这是七窍有病治从内脏着眼的依据。而耳、目、鼻、唇、舌“五官”是五脏之外窍,为五脏之外候,望其色泽、形态变化,可测候内脏病变,如鼻头色青多为腹痛,色黄为湿热,色白为失血,或见于虚寒证,色赤为脾肺两经有热,色微黑为水饮等;心阴耗竭或肝经气绝可见舌卷短缩,热病津伤则舌焦干枯,热腐伤血则舌本烂,热入气分则舌苔黄等。又,《灵枢·本脏》举耳、唇外形与脾肾内脏关系曰:“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唇上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也。”耳唇与肾脾关系如此,五脏的偏倾、脆弱、畸形等,均可从五官上有所反映,在诊察病情时可以参考。
值得说明的是,除了五脏与面部官窍一一对应的五脏主五窍说之外,《内经》中五脏与官窍配属还有一些认识,也具有临床意义。如《内经》在提出心开窍于舌说与心开窍于耳说的同时,也记载了心与目、鼻的密切关系。如《素问·解精微论》:“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将目也称为心之窍,可见对心与目关系的重视。有关心与鼻的关系,如《素问·五脏别论》云:“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鼻本为肺窍,肺病而呼吸不利或鼻不闻香臭最为常见,但心有病也可引起鼻不利,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心病引起鼻塞不利或不闻香臭的机理,可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素问·五脏别论》所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以养五脏气”,“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即肠胃受纳水谷,化生精微以营养五脏;自然界清气,通过鼻而入藏于上焦心肺,布达周身以维持生命。可见自然界清阳之气赖心肺共同作用,才能进入人体。若心肺有病,则不能纳藏清气,从而反映到鼻,而表现出阻塞不利或嗅觉失灵。二是经脉所系,《灵枢·经脉篇》云:“心手少阴之脉……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心脉系肺,鼻为肺窍,所以心有病及肺而影响于鼻,“鼻不利”虽直接受肺影响,但其本则是心病。因此,治疗此类鼻不利之病,必当治心脏,始能获效。
收藏
,
在线时间
,
主题
,
五常
相关帖子
•
郎行郎坐总随肩
•
李时珍与锦绣谷之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葬花2012
|
2012-12-21 11: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小萌BOBO
|
2012-12-21 12: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坏人
|
2012-12-21 14: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中有多个篇章涉及到五脏与面部官窍的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灵枢·脉度》、《灵枢·五阅五使》、《灵枢·师传》等,主要认为五脏与面部官窍一一对应,是五脏与面部官窍关系的主要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lcsrdstj
|
2012-12-22 11: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坏人
|
2012-12-22 15: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灵枢·脉度》亦云:“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坏人
|
2012-12-22 15: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灵枢·脉度》亦云:“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李小小平
|
2012-12-23 05: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icqwyaa
|
2012-12-24 09: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eubyrdr
|
2012-12-24 23: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内容不错,收藏了,谢谢提供。
这样的内容不错,收藏了,谢谢提供。
http://www.41113.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尊生保健
中药方剂
清风流云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