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伤寒论临床导论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伤寒论临床导论
[复制链接]
1148
|
12
|
2012-9-27 13: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伤寒论临床导论
2012年9月
1、伤寒论是本怎么样的书
四大经典之一
经方家,医学四家之一
经方之祖
经典方
经方的历史演变
经方家
经典方
伤寒金匮方
一切经验有效方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
《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
《五藏六府癉十二病方》四十卷、《風寒熱十六病方》二十六卷
《泰始黃帝扁鵲俞拊方》二十三卷、《五藏傷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
《客疾五藏狂顛病方》十七卷、《金瘡瘲瘛方》三十卷
《婦人嬰兒方》十九卷、《湯液經法》三十二卷
《神農黃帝食禁》七卷
右經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
经方家的研究方向
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辯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及失其宜者,以熱益熱,以寒增寒,精氣內傷,不見於外,是所獨失也。故諺曰:“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唐时尚有多家经方行世。
2、基础与临床
学科分配要求:现在把伤寒列为基础学科,是人为的分类,与传统不同。
理论与实际:只有切于临床实用的《伤寒论》经方学,才是伤寒学研究的正确方向。
3、辨证与辨病
辨病、脉、证、治的体系
伤寒113方。
以三阴三阳为纲辨病,以疾病传变和误治为目辨脉、辨证、辨治。
4、病机病因病位与病证的关系
审证求因
因证见机
从证知位
一切都是通过具体的证来推求的
5、证、症、病的关系
证、症一个字的不同写法
病是一个整体的过程
伤寒以六病辨证,金匮以杂病类病。
6、伤寒论的疾病分类方法
阴阳
三阴三阳
经络分类辩:伤寒论虽说到传经,和《内经》经络辨证不同。
六经辨证同异:同在阴阳,异在病与经
7、辨病
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阳明病:胃家实
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
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
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病、脉、证。证必有。所以称是“辨证论治”的始祖。
8、辨脉
分阴阳
脉有阴阳何谓也?——平脉法
脉辨病:太阳脉浮、少阴脉微细。
脉辨证: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脉辨治: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9辨证
发热恶寒——汗出桂枝、无汗麻黄、小汗各半
只热不寒——不大便,三阳阳明,胃中寒
往来寒热——大小柴胡 大黄芍药有寒当减
大、小青龙汤辨证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三层论述、鉴别诊断、误治后果。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多种或然的情况,申明辨证加减。
桂枝汤辨证举例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原因分析、一般原则、误治后果、对治及正确解决的方法。四层解析。
10、辨治
观其脉证,——证为证据
知犯何逆——病因从证而知
随证治之——治疗以此为据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麻黄、桂枝、葛根、柴胡、承气、四逆、大小青龙、乌梅丸
栀子豉汤系列辩证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
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
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
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1
1、法度严谨
剂量规定
用法规定
增减法则
观察依据
剂量规定
栀子生姜豉汤方∶栀子(擘,十四个)生姜(五两)香豉(绵裹,四合)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任意一个方,都有用药量、用火量、用水量、一次量、一天次数,效果观察。
用法规定
抵当丸 水蛭(熬,二十个)虻虫(熬,去翅足,二十个)桃仁(去皮尖,二十五个)大黄(三两)
上四味,捣分四丸。
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
晬时当下血;
若不下者,更服。
——药后的效果观察
增减法则
大陷胸丸。方一。 大黄(半斤)葶苈子(熬,半升)芒硝(半升)杏仁(去皮尖,熬黑,半升)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
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
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观察依据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方一。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第一方提出的药法准则。余方准此。明此,则无经方量大量小之惑。
12、伤寒论的学习方法及诸家观点
伤寒温病有无学派及观点异同
伤寒方治外感还是也治内伤
伤寒论的观点、方剂现在是否适用
古方今病不相能是否正确
扶阳与滋阴、攻下与补土
方证相应讨论
六经辨证与经络讨论
表里阴阳讨论
内经和伤寒关系讨论
伤寒温病有无学派及观点异同
病有寒温,治有温凉。舍病而无派。
伤寒有白虎,大黄石膏用所当用;条辨首桂枝,附子鹿茸用得其所。
伤寒方治外感还是也治内伤
以伤寒说病变,以病证为纲目,如序言,循此集,虽未能尽愈诸病,思过半矣。
伤寒论的观点、方剂现在是否适用
人类数百万年,或是天地同永,万物与人共生,病药相值一贯。
古今人同、病同、万物同。
所异者,语言文字有异,流动不居。
古方今病不相能是否正确
古方得传,因效而存;今病名异,病证不异。变革创新,时势所在。
扶阳与滋阴、攻下与补土
阳虚则扶,阴亏则补。四逆灸甘,各有其证。
攻实泻虚,医道一贯,执一成偏,见识宜全。
方证相应讨论
方证相应,是方是证,是证是方。病证相当,方乃其方。
执方对病,执病对方,笼统硬对,失于周详。
方证在辨,病脉在辨,辨析周详,万用万当。
六经辨证与经络讨论
伤寒所论唯六病,六病分阴阳,阴阳复三分。或言“太阳随经入里”,不可混阴阳与经络脏腑。
表里阴阳讨论
阴阳表里,自然无误。执此论病,失于粗疏。不失大概,笼统过度,详辨证脉,名词不拘。
内经和伤寒关系讨论
医经、经方,所通在医,言理言用,所验在实。
阴阳共用,道合于一。明言撰用,理通无异。
三阴三阳,尚有彼此。争论异同,大可不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蔡加喜
|
2012-9-27 16: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清风流云
|
2012-9-27 17: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人高论,习之有益,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天王星
|
2012-10-1 17: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汉风堂
|
2012-10-3 06: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坏人
|
2012-12-8 17: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坏人
|
2012-12-9 12: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葬花2012
|
2012-12-21 11: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葬花2012
|
2012-12-21 11: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小萌BOBO
|
2012-12-21 12: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尊生保健
中药方剂
金谷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