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3)

[复制链接]
查看1074 | 回复1 | 2004-4-28 17: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3)
一、A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入本题题干后的()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影响中医学的古代哲学思想?
A.精气学说 B.藏象学说 C.五行学说 D.阴阳学说 E.整体观念
2.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是:
A. 水 B. 火 C. 运动 D. 神 E. 气
3.五行生克关系中,肺为肝之:
A.所不胜 B.所胜 C.我克 D.母 E.子
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补阳扶阴
5.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侮之“侮”的实质?
A. 相克 B. 乘袭 C. 欺侮 D.反克 E. 制约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津液的范畴?
A.血液 B.泪液 C.涕液 D.肠液 E.胃液
7.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的依据?
A.肾阳为五脏阴阳的根本 B.脾阳根于肾阳 C.先天生后天
D.肾精可化生为血 E.肾阴为五脏阴液的根本
8.气机升降之枢是指哪一种升降关系:
A.心火下降,肾水上承 B.肝主升,肺主降 C.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D.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E.肺主宣发肃降
9.肾开窍于:
A.耳 B.鼻 C.舌 D.口 E.目
10.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中最重要的是:
A.促进胆汁分泌 B.调畅情志 C.有助于男子排精
D.促进运化 E.调畅气机
11.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次序,足阳明胃经下接哪一经?
A.手太阴肺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太阳经
D.足太阳经 E.手阳明经
12.“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
A.脾运化水液 B.大肠转化糟粕 C.肺通调水道
D.小肠泌别清浊 E.膀胱贮尿、排尿
13.疠气最主要的致病特点是:
A.发病急 B.传染性强 C.病势重
D.症状相似 E.老少皆能致病
14.下列哪些可归属于正治法的范畴?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用寒远寒
D热因热用 E虚者补之
15.前额部头痛,主要与哪一经有关?
A.阳明经 B.少阴经 C.厥阴经 D.太阳经 E.少阴经
16.瘀血内停,面色多表现为:
A.面色红润 B.面色淡白 C.面色紫暗 D.面色萎黄 E.面色发赤
17.被称为“阳脉之海”的是:
A.阳跷脉 B.阳维脉 C.督脉 D.任脉 E.冲脉
18.阴胜则阳病形成的证候是( )
A实热证 B寒实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E真寒假热证
19.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 )
A.气血的盛衰 B.阴精阳气的盛衰 C.脏腑功能的盛衰
D.邪正盛衰 E.体质的强弱
20.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
A.朱丹溪B、李杲C、张从正D、刘完素E、张元素
二、D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相互间有特殊联系的答案,并将其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入本题题干后的( )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阳盛则热与下列哪两项有关?
A.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实热证 D.虚热证 E.格阳证
2.以下脏腑与生理功能中, 哪两项有关( )
A三焦 B小肠 C大肠 D主液 E主水
3.下列哪二项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则?
A.实则泻腑 B.虚则补脏 C.虚则补其母
D.实则泻其子 E.培土生金
4.下列脏与形体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肝 B.心 C.爪 D.发 E.胆
5.三焦主要通行:
A.血液 B.津液 C.元气 D.宗气 E.卫气
6.可以表现为“水火既济”关系的二个脏是:
A.肺 B.肾 C.心 D.脾 E.膀胱
7.易伤津耗气的病邪有( )
A火邪 B燥邪 C暑邪 D风邪 E寒邪
8.与足太阴脾经前后交接的经脉是: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厥阴肝经
D. 手少阴心经 E.手太阳小肠经
9.下列哪二项均为湿性粘滞的致病性质:
A.病程缠绵 B.小便涩滞不爽 C.周身困重 D.病位游移 E.腠理闭塞
10.就病因与致病特点而言,哪二项是相对应的?
A.疠气 B.七情 C.直接伤害内脏
D.可引起多种肠道疾患 E.地区性
三、X型题:从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入题干后的( )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属于阳的属性有:
A.推动 B.滋润 C.外在 D.温煦 E.兴奋
2.寒邪的性质有:
A.粘滞 B.收引 C.主疼痛 D.凝滞 E.重浊
3.观察肾中精气盛衰的外在标志有:
A.齿 B.骨 C.面 D.发 E.舌.
4.人身“三宝”是指: ( )
A.精 B.气 C.血 D.津液 E.神
5.以下属奇恒之腑的是( )
A脑 B三焦 C髓 D女子胞 E脉
6.对血液运行有推动作用的是:
A.心主血脉 B.肝主藏血 C.肝主疏泄 D.脾主统血 E.肺主宣降
7.“髓海”是指:
A.目 B.脑 C.骨 D.肾 E.头
8.气逆病变可见于下列哪些脏腑?
A.肺 B.肾 C.心 D.胃 E.肝
9.下列哪些是影响发病的外界环境因素?
A.气候因素 B.地域因素 C.体质因素
D.工作环境 E.居处环境
10.下列哪些可归属于正治法的范畴?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用寒远寒
D热因热用 E虚者补之
四、填空题:请在( )内填入恰当的文字,并使试题所叙述的内容正确无误(每空1分,共10分)
1.阴阳的相对性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二是阴阳之中可( )。2。“正气存内,( )”;“邪之所凑,( )。”
3.《素问。举痛论》指出:“怒则气( ),喜则气( ),悲则气( ),恐则气( ),惊则气( ),思则气( )。”
五、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同病异治
2.相乘
3.中气下陷
4.十二经筋
5.通因通用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2.简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肺、脾、肾三脏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
2.试述阴偏衰与阳偏衰各自的病因病机及证候表现。

  
岐黄子 | 2004-4-28 17: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3)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3)答案
一、A型题
1、B 2、E 3、A 4、B 5、D 6、A 7、D 8、C 9、A 10、E 11、B 12、D 13、B 14、ABE
15、A 16、C 17、C 18、B 19、D 20、B
二、D型题
1、AC 2、BD 3、CD 4、AC 5、BC 6、BC 7、AC 8、BD 9、AB 10、BC
三、X型题
1、ACDE 2、BD 3、ABD 4、ABE 5、ACDE 6、ACE 7、B 8、ADE 9、ABDE 10、ABE
四、填空题
1、相互转化 再分阴阳
2、邪不可干 其气必虚
3、上 缓 消 下 乱 结
五、名词解释
1、相同的疾病,证候不同则治法不同。
2、相克太过的异常反应。
3、脾胃气虚导致内脏下垂的病证。
4、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5、用通利作用的药物治有通泻症状的实证。
六、简答题
1、走向: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阳头外足,足之三阴足内腹。
交接: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2)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头为诸阳之会)。
3)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2、① 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②风性善行数变:
③风性主动
④风为百病之长
七、论述题
1、1)肺主通调水道,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对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肺气宣发,使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布散全身,外达皮毛,代谢后以汗液的形式由汗孔排出体外;肺气肃降,水液向下向内输布而成为尿液生成之源,经肾的气化,化为尿液贮存于膀胱,而后排出体外。
2)脾主运化水液,脾有吸收、输布水液,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的作用。一方面脾吸收、输布水液至全身,以发挥滋养、濡润作用;另一方面脾将多余的水液转输至肺和肾,化为汗或尿,排出体外。脾气健运,,则水津四布,而不致有水液贮留,脏腑组织得以濡养。
3)肾主水,肾有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①肾阴、肾阳的协调平衡对参与水液代谢的诸脏腑器官有调节作用。
②肾阴、肾阳平衡,开合有度,水液排出适量。③肾阳的蒸腾气化促进水液的进一步升清降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