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病当抓主要矛盾 [原创]

[复制链接]
查看847 | 回复2 | 2004-4-16 08: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治病当抓主要矛盾是我积几十年行医经验所得的重要经验之一。
我在青年时,“有幸”卷入了上山下乡大潮,过度的劳累,使我患上严重的心肌病。主要的症状是气短心悸四肢无力。服西药效果不大,即而找中医治疗。第一次找的是我市最有名的老中医之一,他迷着眼睛诊了20多分钟脉,给我开了两盒十全大补丸。我服了后毛事没管。第二次找的是一名中医大毕业的青年中医,他给我开的方子如下:党参12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阿胶12克, 麻仁10克,桂枝12克, 生地12克,麦冬10克,生姜5片,大枣7个。桃仁12克,红花12克。丹参12克 。后来我学了中医,知道从方议上来看,大约是炙甘草汤加减。此方服了十余付,亦未显多大疗效。后来病势越加沉重,已经不能出门活动,"有病乱投医”,当时我母亲给我找了一名"民间中医",此人着装打扮是一个标准的"贫下中农",土里土气,胡子半尺长。我记得他当时只望了我一眼,就说“气虚”!连脉也没摸。就开出方子:人参一两,麦冬五钱,五味子三钱 。字写的歪歪扭扭。
服了七八付後,居然见效了。各种症状都见轻。一直服到痊愈。
就是这一“服”,引起我对中医的兴趣,引导我发奋走上了学中医之路。
过后我总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本市的名老中医,中医学院毕业的青年中医, 在治病的疗效上,不如一个民间中医?
在学中医十余年后,我终于找到答案。
就是诊病时要视出病人病机的“主要矛盾”,治病时要抓住“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一解开,次要矛盾迎刃而解。” 治病的思想离不开哲学指导。
一种病证,在一个时期内,必有一个起主要作用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解决后,其他矛盾随即减轻或化解。
回忆当时我患的心肌病,主要矛盾是什么,是因过度劳累引起的元气大虚,初为虚寒证,日久转为虚热。
气虚阴虚是主要矛盾!那个大概连脉也不一定会摸的“民间中医”,一眼能视出我的病根是气虚阴虚。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所施之方 故有效。
而其他科班的“中医们”,懂得“病机辩证”太多了,越辨越昏,反而“歧路亡羊”,没能抓住“主要矛盾”。
那个青年中医的炙甘草汤也不是完全不对,但是桂枝麻仁不当用,针对主要症状气虚的药又太轻了,杯水车薪。
自从悟出这个道理之后,在以后的医疗实践中,我总是认真履行着这一原则。
每诊一病人,必要弄清病人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在针对主要矛盾主要症状上,下大剂量解决,
然后再兼顾其它矛盾予以解决,不过药量相对要小一些。
效果然渐入佳境。
不过,欲想抓主要矛盾,必须要中医诊断技术过硬 ,不然,就南辕北辙了。
我这样说,不是主张可以忽视次要矛盾,古人云:“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园行欲方”。
我曾经举出一个病例,说明临证治病时有一点虑及不到,结果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为医临证要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只不过是要安排好“重轻主次。”
“重点突破,全面开花”,治病颇有一点指挥一场战斗的味道。[/watermark]
中庸之医 | 2004-4-16 17: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治病当抓主要矛盾 [原创]

古方往往药简力宏,跟现代的专家的庞大的方子相比简直就是野方子,再说药少了怎么赚钱。
会联想的风 | 2004-4-16 21: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治病当抓主要矛盾 [原创]

我看病就这抓主证,效果好。但有个矛盾,就是我所开的药就那么几块钱,根本谈不上什么经济效益!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考虑的就是提高医生的诊费,让有水平的人得到应有的待遇,不要老是在药上做文章,这样会把中医给拖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