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论治病当抓主要矛盾 [原创]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论治病当抓主要矛盾 [原创]
[复制链接]
847
|
2
|
2004-4-16 08: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治病当抓主要矛盾是我积几十年行医经验所得的重要经验之一。
我在青年时,“有幸”卷入了上山下乡大潮,过度的劳累,使我患上严重的心肌病。主要的症状是气短心悸四肢无力。服西药效果不大,即而找中医治疗。第一次找的是我市最有名的老中医之一,他迷着眼睛诊了20多分钟脉,给我开了两盒十全大补丸。我服了后毛事没管。第二次找的是一名中医大毕业的青年中医,他给我开的方子如下:党参12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阿胶12克, 麻仁10克,桂枝12克, 生地12克,麦冬10克,生姜5片,大枣7个。桃仁12克,红花12克。丹参12克 。后来我学了中医,知道从方议上来看,大约是炙甘草汤加减。此方服了十余付,亦未显多大疗效。后来病势越加沉重,已经不能出门活动,"有病乱投医”,当时我母亲给我找了一名"民间中医",此人着装打扮是一个标准的"贫下中农",土里土气,胡子半尺长。我记得他当时只望了我一眼,就说“气虚”!连脉也没摸。就开出方子:人参一两,麦冬五钱,五味子三钱 。字写的歪歪扭扭。
服了七八付後,居然见效了。各种症状都见轻。一直服到痊愈。
就是这一“服”,引起我对中医的兴趣,引导我发奋走上了学中医之路。
过后我总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本市的名老中医,中医学院毕业的青年中医, 在治病的疗效上,不如一个民间中医?
在学中医十余年后,我终于找到答案。
就是诊病时要视出病人病机的“主要矛盾”,治病时要抓住“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一解开,次要矛盾迎刃而解。” 治病的思想离不开哲学指导。
一种病证,在一个时期内,必有一个起主要作用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解决后,其他矛盾随即减轻或化解。
回忆当时我患的心肌病,主要矛盾是什么,是因过度劳累引起的元气大虚,初为虚寒证,日久转为虚热。
气虚阴虚是主要矛盾!那个大概连脉也不一定会摸的“民间中医”,一眼能视出我的病根是气虚阴虚。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所施之方 故有效。
而其他科班的“中医们”,懂得“病机辩证”太多了,越辨越昏,反而“歧路亡羊”,没能抓住“主要矛盾”。
那个青年中医的炙甘草汤也不是完全不对,但是桂枝麻仁不当用,针对主要症状气虚的药又太轻了,杯水车薪。
自从悟出这个道理之后,在以后的医疗实践中,我总是认真履行着这一原则。
每诊一病人,必要弄清病人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在针对主要矛盾主要症状上,下大剂量解决,
然后再兼顾其它矛盾予以解决,不过药量相对要小一些。
效果然渐入佳境。
不过,欲想抓主要矛盾,必须要中医诊断技术过硬 ,不然,就南辕北辙了。
我这样说,不是主张可以忽视次要矛盾,古人云:“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园行欲方”。
我曾经举出一个病例,说明临证治病时有一点虑及不到,结果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为医临证要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只不过是要安排好“重轻主次。”
“重点突破,全面开花”,治病颇有一点指挥一场战斗的味道。[/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中庸之医
|
2004-4-16 17: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治病当抓主要矛盾 [原创]
古方往往药简力宏,跟现代的专家的庞大的方子相比简直就是野方子,再说药少了怎么赚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会联想的风
|
2004-4-16 21: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治病当抓主要矛盾 [原创]
我看病就这抓主证,效果好。但有个矛盾,就是我所开的药就那么几块钱,根本谈不上什么经济效益!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考虑的就是提高医生的诊费,让有水平的人得到应有的待遇,不要老是在药上做文章,这样会把中医给拖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溪流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