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如果有,也不止一种可能。如果上个世纪中国人不接受西医,或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我国的中医一定会达到使无前例的辉煌,说不定早已成为世界主流医学,1000多万中国人的性命就不会含冤西医之下。如果我国卫生部门真正执行国家“中医并重”的方针,各投资二分之一的资金,制定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正确政策,今天的中医事业绝对是兴旺发达的景象.。
不全对!中医事业绝对是兴旺发达的景象不可总象现在报业广告,有庸俗化成分!让人看不起!还附个旧文:
《 经络图示仪 》可避免中医庸俗化
蒋新民 12/22/2006
摘些网文,引出我要说的话。用『 』来标之!
“《中国针灸》原主编王居易也认为“取消中医”思潮的出现不是坏事,目前的中医有庸俗化的倾向,打击那些假中医有好处。目前,西医、中西医结合和中医三驾马车不平衡,中医只是跑龙套的。“西学中”的人虽然为中医作了一些贡献,但关键时刻容易回到西医的思维上去,中医的发展还是要靠中医自己。现代中医教育有时会把中医理论写错,我们要相信《内经》写出来的东西是真理。王教授根据多年的针灸实践,指出中医讲的经络在变动(是动)时是可以摸到的,《内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所言节者,非皮肉筋骨脉”,是一种缝隙,临床上可以用手擀开针刺,不出血。中医经络是在动脉之后,静脉之前,这里才是气血交换的地方,是中医生理的部位。古代中医诊查经络很细致,而现在的中医甚至连脉都不切就开了处方。对中医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如《内经》中说“鸠尾穴”是:“高手乃得。” 我一直不敢用此穴,因为自己不是高手。一次偶然机会才弄清,原来是要患者高举手再扎该穴,可见《内经》中有许多我们没领会的东西,中医要自强才能发展。”
『这就是品悟的实际效应。』
“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所马晓彤博士指出,取消中医浪潮是件好事,能促使我们反思中医,推动中医的健康发展;同时出于道义与理性,也要在高层次上有针对性地予以回应。尽管批评中医的说法有多种,但核心问题还是否定中医的科学性。因此应该围绕这一关键点,从科学哲学、科学以及法律三个方面予以系统说明。科学哲学应强调近代西方还原论科学观的狭隘性,提出更为切合科学发展实际,更有利于解放思想、促进创新的广义科学观;科学领域注重说明古典中医理论本身的科学内涵以及现代转化的可能性,介绍社会公众尚不熟悉,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现代中医理论研究成果;法律方面则强调对中医的立法保护,求得实际上的公平地位,依法处理那些不负责任,对中医做出超越学术讨论范畴之外的诋毁与伤害,并带来既成结果的个人与机构。”
『中医的传承难复制性,造成了仅认为中医仅是经验医学,随意性和辦之无标样以及总认为老态“ 悬壶 ”即是纯中医,反之便抵毁之。我一直认为中医“ 不纯 ”则无发展,但此纯乃以中医之理法不可不纯。像根据胃病的发病机理,在古方剂的基础上, 采用纯中药,结合现代学、药理学、物理学,成功开创"激活胃粘膜合成疗法",对治疗顽固性胃炎、肠炎、胃溃痛、十二指肠溃疡; 结肠炎, 有独特疗效。专家组,根据各种 胃病的病史、发病原因,对症下药,一人一方, 辨证施治,标本同治。一般患者服药一周期, 腹胀、腹痛、暖气、呃逆、烧心、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腹泻等症状基本消失,短时间达到康复。"激活胃粘膜合成疗法"已为 众多胃病患者解除了痛苦。有关部门对该药 及疗法进行论证,一致认为"该药稳定无副作用,疗法针对性强,疗效快,治愈率高",深受 患者的认可和好评。的宣传。这种"激活胃粘膜合成疗法"的说法不论不类,对解释中医理法方药的技朮传承有庸俗化的误导。
还有宣传如:糖尿病人多有这样的感受: "每天吃药,而且越吃药量越大,不但要忍受各种井发症的 折磨,还要看着好吃的自己却不能吃的痛苦。" 那么有没有一 种方法在降血糖的同时治疗并发症,不用严格控制饮食,并摆 脱终生服药的痛苦呢?今天我们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一名干部,患糖尿病已有十多年了,患病前身 体非常强壮,一般的小伙子都比不了,后来感觉经常口渴,小便也变多了,体重也渐渐地下降,他的 一个朋友提醒他可能是糖尿病的 征兆,一到医院检查,果然得了糖尿病。此后的治疗一直都不理想, 血糖经常忽高忽低,体重也由原 来的150多斤,瘦到了只有110 多斤, 十多年来不断受糖尿病的折磨,得了一身的并发症,头发干枯、四肢无力、下肢浮肿、手脚麻木,性功能丧失,看东西也模糊,还患上了糖尿病足,每天打45单位的胰岛素,空腹血糖 还在12mol/L,以上,尿糖卅号以上,经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均不明显,家人非常焦急。中医专家对他的病因、病理作了详细分析,拟以中医"胰岛修复再生疗法"对其进行治疗,重点恢复 患者的胰岛R细胞的功能入手, 加以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辅治,半年后,手脚都不麻木了,看东西也清楚了,性功能还有了恢复。糖尿病足也治好了。现在每天爬到5楼,气都不喘一下…。 成功研制中医 "胰岛修复再生疗法” 是继1958年人工合成胰岛素之后的 又一重大突破。经大量临床证实,一般经治疗7天左右血糖 即可平稳下降,半个月后告别 眼睛模糊,全身无力,手脚]麻木等症状。一个疗程之内不管病情轻重血糖均可控制正常,并发症可明显好转,经2至3个疗程治疗后即可康复, 停药以后血糖不易反弹。 :让"胰岛修复 再生疗法"服务更多糖尿病患者,使他们早日摆脱疾病困扰……。
不讲中医对此类病的中医传统理法解释,以及治病方药的中医药的辨症思维,一味地往西医认识理论上生靠,不是把西医或近代研究成果同中医在比较消化中让中医之理得到发展和普及!其后果造成中医庸俗化,将使中医消沉并受到诋毁与伤害。我提出用经络测图地诊察方式使中医坐堂有约束,有诊治的合理流程,加入四诊的记录,让中医的理法过程普及,有经络测图的参考将使辨证和一人一方有依据及建档,为此案例的传承复制,提供普及的可能。 西理的什么,血糖,胰岛R细胞等解释在中医的辨症施治的标本认识中,在有经络测图的参预下将有可能获得合理解释,从而可引出中医经典施治,原汁原味地发挥中医长处,而不是为了屈从西医而削足适履,哗众取宠。』
“ 北京第六医院李定忠大夫指出,“取消中医”思潮对中医有负面的影响,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应该正面宣传中医,同时还要揭示西医中的不科学之处,中药的副作用远远小于西药,西医攻击中药的副作用是贼喊捉贼。要从各个角度阐述中医理论、用药的科学性,比如,西医杀菌就是单纯杀菌,不管毒素的出处,而中医即杀菌又能消除毒素的症状,到底哪个更科学。再比如几十年的经络研究,可以肯定经络的存在,经络的功能和经络实质中可以用现代科学解释的部分,争取舆论和官方的理解。另外,西医的发展是多学科介入的结果,我们不能让老中医去发展中医,国家要向对待西医那样平等地对待中医,给中医研究拨钱。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岳凤先教授认为:以往中药现代研究的成果如黄连素、麻黄素等,在中医临床上不用也没法用,如果中药都是这样研究的话将导致中医临床无药可用。保留中药的基本内容,并用现代科学阐明其微观机制,是我感兴趣的,但此路漫漫,人参研究了一百多种成分仍然说不清楚。另一条路就是研究西药的中药内涵,可以被中医所用,即西药的中药化。中西医要承认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中医是宏观准确但不精确,西医微观精确但不准确,这是学科性质所决定的。中医不等于中医药学,中医是掌握中医药学的人,有四类人:中医院校毕业的天然中医,从事二、三十年中医工作的自然中医,正在研究和使用着中医药的当然中医,还有就是承认中医药理论,按照中医理论指导进行实践和研究的必然中医人,目前,前三类占绝大多数。中医的根本问题是决策。西医加在中医头上的三个标准是客观指标、双盲和统计学处理。实际上,宏观辨识如认一个人,无须知道他的鼻子多高、DNA是什么既可完成,中医判断不需要很多的客观指标,关键是我们是否承认科学知识的两大类:宏观知识和微观知识,后者是现代科学的基础,但宏观包含统帅微观,微观可以阐述宏观,但绝不能包含和统帅宏观。但是目前的知识以微观为主,中医又必须得适应这一环境,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为中医所用。”
『我深信中医同仁的上述网文,对澄清和推进中医的进步功不可沒。尤其不以中药应用炮制的古法深入浅出地研究,简而处之的危险,将“如果中药都是这样研究的话将导致中医临床无药可用” 不是危言!保留中药的基本内容,并用现代科学阐明其微观机制。从技术上解决釆用经络图示仪的临床测图完成实际积累,使研究中药的归经,有的放矢,依据临床施药的前后记录分析来品悟配方的 “ 四气五味 ”也就有了“ 血肉 ”来做“标递 ”,进行现代科学阐明其微观机制才行得通,这样的“ 药性赋 ”才是可联系历史地传承中医,为现代所融合。反之中医临床上不用也没法用。
《 经络图示仪 》可避免中医庸俗化就是因有了经络测图的系统把关,才使中医不受干扰,並可以方便地把其施治的技朮过程,利用现代技朮在此框架上得以复制扩张,中医有“ 根 ”方可发达!有关经络图示仪的祥情文章,可登录 www.jingluo.cn 通过各个栏目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