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医存亡大论争

[复制链接]
查看1953 | 回复13 | 2004-4-30 13: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中国健康网健康社区中医论坛]
中医存亡大论争
中医存亡大论争 作者:张其成 来源:中医天地26期    作者简介:张其成(1959~ ),男,中医世家。198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学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哲学、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进入90年代以来,关于、中医学是存是亡的问题,又一次严峻地摆在中医学界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面前。由于视角不同,观点纷呈,因而构成了很多学术流派,主要有: 1、“剥离派”,该派主张中医学是一个复杂的学术体系,含有巫术、哲学、科学等多种成分,应将其一层层剥离,即将那些巫术、哲学等非科学成分丢弃,只保留科学的成分,故又称解构派。2、“改造派”,该派认为中医学从本质上看,是一种难以与现代科学接轨的传统体系,为了适应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应该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将中医学的传统体系改造成科学体系。3、“补天派”,又称修补派,该派主张立足于中医自身的传统思维方式来研究和发展中医,对其不足的地方给予修补。4、“重认派”,主张重新认识医学的目的,重新构建医学的价值系统,该派认为西医和中医的区别在于,西医以认识疾病的能力为目的,中医以整体性稳态和主体性适应为目标、以稳态适应性的组织调节为动力。中医诊断是目标动力学诊断,西医诊断是疾病本质原因性诊断。而医学的目的应该是人,中医学讲的就是“生生之道”,然而现代中医研究者却误读了中医的本质,也误解了医学的目的,因而需要重构中医学的理论体系。5、“重构派”,认为中医学要发展要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作一番重构,将中医学建立在科学的形态基础之上。6、“中西医结合派”,主张中西医学的结合,该派影响重大,情况也较为复杂。7、“现代化派”,该派主张中医学要发展就必须现代化。关于什么是“现代化”,则有不同的看法。但该派中占主流的则是“科学现代化”或称“现代科学化”。 我个人认为上述各观点流派大体上可归入两派,即传统派与改造派。改造派立足于打碎传统,传统派立足于保持传统。        我个人是属于“传统派”的。针对近年来关于中医发展的主导口号——“中医现代化”,笔者在1999年第1期《中国医药学报》上发表了《中医现代化悖论》[1],笔者这个“悖论”是针对占“中医现代化”主流的“中医现代科学化”而论的,可表述为:“中医要实现不改变其非现代科学内涵(特色)的现代科学化”。“悖论”提出后即引起学术界的争鸣。《中国医药学报》、《医学与哲学》连续几期发表了论争的文章,《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华读书报》等媒体也作了报道或发表相关的文章。学术界称这是一场“关于中医现代化悖论命题的世纪论争”[2],并将“中医现代化悖论”列为十三大科学悖论之一。[3]媒体称 “中医现代化悖论”问题实际上是中医学遇到的“是生存还是死亡的哈姆莱特问题”。[4] “否认或者回避‘中医现代化悖论’的存在对中医学的未来是毫无益处的,事实上,这个‘悖论’正深深地困扰着每一个从事中医现代化研究的人,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无从谈起。”[2]如何走出这个“悖论”,笔者曾简要地提出“修补”中医特色、发展中医优势的观点。[1] [5][6] [7]。    在我看来,“改造派”主张“中医现代科学化”、“中医西医化”,归根结底是由于对中医学特色的错误认识和错误评价所造成的。他们之所以主张“改造”中医,其根本原因就是认为中医不科学。虽然该派中有人也认为中医有“科学的成分”,但在对待中医的最有代表性的特色——即特有的思维方式却认为“不科学”,他们所谓的“科学成分”无外乎就是指那些符合西医的部分。他们的价值标准显然只有一个,那就是“现代科学”,就是“现代西医学”。    那么这种特色的中医学究竟是不是科学?究竟还有没有用处?究竟是“先进”还是“落后”?这无疑涉及到对中医学的评价标准问题,评价标准的不同,对上述问题必然会作出正面或反面、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必然会形成以保持“特色”、继承传统为主导的“传统派”和以改造“特色”、否定传统为主导的“改造派”的两派对峙局面。因此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应该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曾指出,评价中医学的标准不应当是西医学或现代科学,而应该是实践。[8]实践不仅是判断真理的标准,而且也是判断一门学科是不是科学的标准。中医学不是现代科学,但从实践标准看,中医学决不是不科学,中医学是科学的,中医学是一种有别于西方科学结构论、原型论形态的传统科学,也就是说中医学是一种以生成论、模型论为特征的科学。[1] [7]由此看来,100多年来在西方现代科学评判标准支配下对中医学所作的种种评价,是到了认真反思、重新纠正的时候了。        我始终坚持作为一种传统的科学形态,中医学传统不能丢,中医学特色不能丢,中医学特有的模型论思维方式不能丢,[6]特再重复以下四点理由:1、从哲学角度看,中医和西医是认识人体生命规律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中医偏向于从整体、动态、关系、时间、自然、社会、文化等层面观测人体生命规律,西医偏向于从局部、细节、个体、结构、空间、物质等层面观测人体生命规律,两者分别从不同的层面探讨并揭示人体生命规律,就思维方式而言是各有优劣,互为补充,而不是谁比谁绝对优势。这两种思维方式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难以融合在一起。2、从文化学角度看,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人类的文化形态是多元的,并没有什么高低、上下、优劣、先进落后之分,所谓的“西方文化中心论”、“西方文化优等论”是必须批判的,后现代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多元并存”,中医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不应该让它消亡的。上海三位名老中医说得好:“我们认为中医与西医不能简单地、机械地用‘先进’与‘落后’来定位……譬如,能说太极拳比广播体操落后吗?能说京剧比西洋歌剧落后吗?能说国画比西洋油画落后吗?能说二胡比小提琴落后吗?”[9]3、从科学角度看,中医虽然不是现代科学,但却是一种传统科学。科学的形态也应是多样的。有传统科学形态,也有现代科学形态。中医学不是那种建立在结构论、形态学基础之上的科学,而是一种建立在生成论、功能学基础之上的科学;中医不是公理论、原型论科学,而是模型论科学。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学的某些原理虽然与现代线性科学不符,却与现代系统科学、非线性科学、混沌科学的某些原理相吻合。4、从实践角度看,中医经过了数千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它有独到的疗效。有一些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往往能治好;有一些西医需要花很大代价治好的病,中医往往只需要花很小的代价就能治好。说明中医是有用的、有效的,因而不能全盘抛弃。有一位医学人类学家在考察了中西医临床行为以后认为,一个中医要做很多事情,是全方位的,他既要研究病史,研究得病的文化、社会、心理、生理等复杂原因,又要进行多途径的治疗,同时还要做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多方面工作,如果“剥离”了的话,那么原本很丰富的临床工作就会变得很单纯,就与西医“物化”治疗没什么区别了。这个警告值得我们反思。    要谈中医的发展,不能不谈中医的特色;要谈中医的未来,不能不谈中医的过去。梳理清楚中医学的过去,正确评价中医学的本质与特色,无疑是中医现代化的前提。笔者曾提出中医学的特色就是中医学的特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以下特征:重整体、类比,轻个体、分析;重动态、功能,轻实体、形态;重直觉、体悟,轻实证、量化;重程式、循环,轻创造、求异。这些思维特征集中体现在阴阳五行、太极象数的思维模型上。[10]笔者进一步认为“模型”与“原型”是中西医的本质区别,阴阳、五行、象数的“模型”思维正是中医理论的特色与本质。[7]    只有正确认识了中医模型论思维方式的科学性,才能找到中医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只有正确认识了中医模型论思维方式的优势和不足,才能选择一定的研究方法,发扬优势、修正不足。虽然“修补”“重认”等“传统派”的观点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还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研究、集体攻关,但坚持传统、坚持实践、坚持科学,无疑是中医药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选择。有识之士指出,21世纪人类面临四大健康忧患,生活条件、物质条件、医疗条件大大改善,使人类身体素质下降、体质日益衰弱;过分讲究卫生、讲究舒适,使机体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减少,抵抗力下降;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交通便捷,来往频繁,使疾病扩散机会明显增大,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11] 的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精神生活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结构性变异,人类受到现代综合征、癌症、心身疾病、医源性疾患等的困扰,因此痛感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而将目光移向了东方传统医学。在21世纪,中医学将是大有作为的,中医学的现代化(而不是现代科学化)、中医学的复兴将是指日可待的。参考文献张其成.中医现代化悖论 [J].中国医药学报, 1999, 14(1):4~8周东浩、周明爱. 关于中医现代化悖论的“悖论”[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4):3泽  熙.经典悖论漫游[J].新语丝.2000,(6):12张即弛.中医现代化面临哈姆莱特问题 [J].中华读书报,2000,8,9:21张其成.关于中医几个重要理论问题之我见 [J] .中国医药学报, 2000,15(1):9~13张其成.再论中医特色不能丢 [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3):3~5张其成.模型与原型:中西医的本质区别 [J].医学与哲学,1999,20(12):25-27张其成.再论“原型”与“模型”及其中医学评判标准问题[J].医学与哲学, 2001,(3):60-61张镜人、颜德馨、夏翔.谈中医之“变”[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6-10张其成.论中医思维及其走向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4):10~12 阚百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四大健康问题[J].光明日报,2000,10,23
溪流 | 2004-5-1 08: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医存亡大论争


非常赞同本文的观点。
张其成先生为我们上了一堂多么好的课。
每个从事中医工作的工作者都应当读一读.
尤其是什么是科学?为什么说中医是科学?本文做出了较好的回答。
中医研究工作者应当从哲学的逻辑学的角度阐释中医立足的必然性。可惜以前这方面进展微小。是应当加大研究力度的时候了。
让黑格尔的“西方文化中心论”见鬼去吧。
飞龙戏水 | 2004-5-1 09: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医存亡大论争

下面引用由溪流2004/04/30 01:47pm 发表的内容:
1、从哲学角度看,中医和西医是认识人体生命规律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中医偏向于从整体、动态、关系、时间、自然、社会、文化等层面观测人体生命规律,西医偏向于从局部、细节、个体、结构、空间、物质等层面观测人体生命规律,两者分别从不同的层面探讨并揭示人体生命规律,就思维方式而言是各有优劣,互为补充,而不是谁比谁绝对优势。这两种思维方式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难以融合在一起。
    我不同意从哲学角度看问题,前苏联从哲学上认定摩尔根遗传学是唯心主义的东西,结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关心事实上是什么样子,不关心哲学上是什么样子。
下面引用由溪流2004/04/30 01:47pm 发表的内容:
2、从文化学角度看,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人类的文化形态是多元的,并没有什么高低、上下、优劣、先进落后之分,所谓的“西方文化中心论”、“西方文化优等论”是必须批判的,后现代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多元并存”,中医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不应该让它消亡的。上海三位名老中医说得好:“我们认为中医与西医不能简单地、机械地用‘先进’与‘落后’来定位……譬如,能说太极拳比广播体操落后吗?能说京剧比西洋歌剧落后吗?能说国画比西洋油画落后吗?能说二胡比小提琴落后吗?”
    我印象里中医是治病救人的,什么时候变成“文化形态”了?如果真是“文化形态”,咱们找冯巩把中医改造成相声不就可以到春节文艺晚会上大展身手了吗?
下面引用由溪流2004/04/30 01:47pm 发表的内容:
3、从科学角度看,中医虽然不是现代科学,但却是一种传统科学。科学的形态也应是多样的。有传统科学形态,也有现代科学形态。中医学不是那种建立在结构论、形态学基础之上的科学,而是一种建立在生成论、功能学基础之上的科学;中医不是公理论、原型论科学,而是模型论科学。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学的某些原理虽然与现代线性科学不符,却与现代系统科学、非线性科学、混沌科学的某些原理相吻合。
    对这段话我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中医也有结构论和形态学,只是中医不能建立在原子论上,从分子角度研究中医至今我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和证据。
下面引用由溪流2004/04/30 01:47pm 发表的内容:
4、从实践角度看,中医经过了数千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它有独到的疗效。有一些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往往能治好;有一些西医需要花很大代价治好的病,中医往往只需要花很小的代价就能治好。说明中医是有用的、有效的,因而不能全盘抛弃。
    整篇文章,我最欣赏的就是这句话,我举双手赞成。
    总之,我认为,只能从科学和实践的角度来认识中医。

溪流 | 2004-5-1 14: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医存亡大论争

1,苏联认为摩尔根主义唯心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等于人们认为中医富含丰富的哲理是错误的,这属于逻辑中的错误类推,因为此事物不等于彼事物,A不等于B,所以A错误也不等于B错误。
2,文化的概念是很宽泛的,涵概很丰富的内容。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人类劳动创造财富的总和。难道中医不是人类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吗?文化中怎能不包括中医?
把文化狭隘的理解为曲艺方面,是把文化从宽广的大道上引向了崎岖小路。所以那个比喻是很不恰当的。
狭隘的理解文化的概念是错误的。
飞龙戏水 | 2004-5-1 18: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医存亡大论争

1 摩尔根事件至少证明了哲学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可靠的,黑格尔也是哲学家,他的结论你就很反对嘛。有什么理由认为中医里的“哲学”就一定是对的?没理由。事实上内经里关于自然规律的常识性错误多得很。
2 很多人都把文化往中医的脖子上套。我不否认任何一门科学为了表述出来,必须借助某种文化表达才行,但不能本末倒置了,科学内在的规律唯一地取决于事物自身的变化规律,用英语表达也好,用汉语表达也好;用古文表达也好,用白话文表达也好,这个规律都不发生变化。中医诊断、治疗的技术都是客观规律的反应,并不依赖你用哪种文化方式表达出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能看出花儿来吗?
溪流 | 2004-5-1 20: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医存亡大论争

摩尔根事件证明了“错误的哲学”是不可靠的,不是证明了“哲学”是不可靠的。
哲学本身并没有错。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及思维知识的一个概括和总结。
对于各种学问而言,哲学是一切学问的理论基础,是一切学问之母。
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在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下才能正常的发展,换句话说,只要是正确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中都内涵丰富的正确的哲理。
中医当然是正确的科学,内含丰富哲理就不奇怪了。
而研究中医的哲理, 正是为了正确的发展中医和振兴中医。
用错误的哲学理论指导中医,也会把中医引向歧途。
黑格尔是哲学家,但是它是一个正确理论与错误理论兼备的哲学家。他是辩证逻辑的开山鼻祖,这是应当肯定的一部分。而他的宇宙观又是唯心主义的,这是应当批判的一部分,还有他对中国文化的无端蔑视,也是应当批判的,我是反对他错误的那部分
,并不是全面反对黑格尔。
还有应当把“哲学”与“黑格尔”区别开来,黑格尔不等于哲学,即便我是反对黑格尔也不等于反对哲学。
飞龙戏水 | 2004-5-1 21: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医存亡大论争

我只坚持一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别的任何理论,包括哲学都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王不留行 | 2004-5-1 22: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医存亡大论争

下面引用由飞龙戏水2004/05/01 09:05pm 发表的内容:
我只坚持一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别的任何理论,包括哲学都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支持您的观点,我也不同意把中医说成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说法,溪流先生的辩解并不成立!
溪流 | 2004-5-1 22: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医存亡大论争

你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就是一条哲学命题,你在用哲学的自身来否定自身的哲学。如同骑着马喊马没用一样。
其实关于“实践检验真理”的命题也在受到质询,有些哲学工作者提出,实践是验证真理的,而不是检验真理的,实践从来就不是标准,当然也不可能是真理的标准.无数的人有无数的实践,那么真理是不是有无数个标准呢?相反,真理倒是检验实践是否正确的标准。
飞龙戏水 | 2004-5-2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中医存亡大论争

听说过逻辑学吧,有很多人把逻辑学归入数学,我也这样看,但数学中所有不符合逻辑的推论都被认定是错误的,你由此能得出结论,这是在用数学来否定数学吗?其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命题的本身也受到实践的检验,如果你能找到证据证明这个命题不正确,你同样可以否定它。可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任何证据证明这个命题不正确,倒是“真理是检验实践是否正确的标准”是很荒谬的,当年地心说被认为是真理,布鲁诺从观察实践中得出地心说与真理相矛盾,按你的逻辑,真理检验实践,那么布鲁诺的实践当然是错误的了,哈哈哈哈,活该烧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