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大医国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大医国手
[复制链接]
1280
|
5
|
2004-5-1 02: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大医国手
这个题目很简单
要学中医很容易,要学好中医很难
先学十年《四书五经》,再学十年围棋,一共二十年
两件事情一起做,也需要15年
从五岁开始,到20岁
这是基础,中医的基础是“中”!
对,就是中国的文化精髓
20以后开始学吧!
或者现在的小孩子要读小学初中高中,那就从30开始学中医,10年乃成
大医国手是也!
刚看到说“中医院校在培养自己的撅墓人”,并非危言耸听
为什么?
现在的中医院校,基本上招收的是读数理化出生的学生
中医是科学的,但是学生入门之前的“科学观”却是西化了的。
道家阴阳,九章九宫一概不知者多了去了!
这样招生,简直就是引狼入室
不才言重了
大医国手
学儒释道三家思想,学围棋,懂周易,才能成为中医的基础
中医人才从10岁开始抓起
中西医结合是必要的,所以大家还是要学中文和英文的
中西医结合是必然的,为啥?因为经济基础的共同发展,文化的交融是必然的,中西医必然交汇
这就需要更为扎实的基础
中医基础不扎实,就去“结合”,那就是出卖中医,毁灭中医
可以说,西医的基础就是物理化学,高中的课程
当然这都是要学的,不学不行
所以任务更重了
不仅要从10岁开始培养中医人才,而且“大语文”改革也要跟上
语文好了,不仅是中医获利,这个大家都知道。
还是那句话,大医国手,建议各大中医院校开设“国学院”,教授国学精粹,围棋京剧等等,本来这些就是辩证统一的
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就是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现今就应当儒释道弈医艺六学并进
当然,广中医不必教授京剧,上中医可以教授沪剧等等
“大医国手”就是国学文化炼就好中医
中西结合的必然性,使得中医学生也要学英语
总之,中医院校的领导不好当,中医院校的学生也不好当,不要作自己喜欢的中医的掘墓人。
大医精诚、大医国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5-1 02: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医国手
不才挑灯夜战,意犹未尽,刚才说西医的基础是物理化学,当然还有生物地理等课程
比如上海,两家医学院归并入复旦交大,但是中医学院没有
我的意见,中医学院永远不要对并到那种地方
不是那些大学不好,实在不合适
不清楚“香港中文大学”教什么,不过我们却是学要这样的“中文大学”
国学中的好多东西都是不能独立的。高考分科,那本来就是适合西方的教育模式
中国的教育模式就是“琴棋书画样样拿手”,古人不就学“六艺”吗?有“文”有“艺”还包括一些“武”的成分
比如现在的中医院校大多有“武术课程”,这就很好
让学生精通“六艺”才是国学发展的基础
西方讲究“分割”,东方讲究“包围”,分割是由大而小,越份越细,比如高考分科和大学分专业,医院分科室等。“包围”由小而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也!
分割,使得“大家”变成了“小家”,包围使得“小家”变成了“大家”。
大医国手就是这个道理
全才,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基础的全面是必然的。西医西方讲究分割,小学中学基础全面,到了大学分科目。中国的国学教育不是这样的——应该从一项爱好入手(比如中医学),渐而融合诸子百家
中医学校的校长们,你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我要是教育部长,就给你们特权,单独考试,只考语文,卷子你们出
苏步青先生就有说过: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就考语文,考完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后的功课就不用考了。
物理学家周培源在《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一文中,援引了上面这段话。
两位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尚且如此,何况是国学中医呢?
所以中医学院的考试应该与众不同,这是不才给教育部长的意见
还有,就是进了学校不要分科。古代中医本来就没有分科的嘛!
还有就是要多学点“诸子百家”“文韬武略”,“曲艺杂谈”
这个上面已经讲了包围分割,不再重复了
这是给张建中老师的意见
我是上海人,就先给上海中医药大学提意见吧
=========================
原文首发北京中医药大学论坛,第一次转发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易舒设区,第二次在中医久久论坛,第三次在中国健康网中医论坛,这里是第四次转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星河
|
2004-5-1 06: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医国手
思路是对的,但对“大医”的定义,还是比较肤浅。
来大医论坛这些时日,说句不中听的话,的确没有看到有能准确定义“大医”者。
因为这不仅仅是个定义的问题,因为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对中医理法、方法的认识和使用。
只有明确了“大医”与“小俦”,我们也就明白了我国的中医教育为什么不能造就“大医”,也就明白了那些学院是怎样成批生产“小俦”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5-2 00: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医国手
谢谢楼上的回复
显然,我说的中医大医,是针对西医小俦而言的
学习中医的人,都应该先学好中国的传统文化
首先现在的学生从6、7岁开始就学习了,他们了解世界的方法是西方式的
有些基础是要学的,数理化等等
可叹中国传统的文化仅靠语文一门课维持,是不够的
“三个代表”思想所说的文化传统,特别强调“革命传统”,当然也有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
小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需要我们放弃一些,融合一些
但是作为基础的东西,应该牢牢守住
现在都是到了大学才学中医,似乎是舍本球末了
现在的好多外企,都会和高校联合办学,定点培养人才
那个中医大学的校长有魄力,到各个高中去招人?
从高二开始,培养中国传统文化?高三选课加上“中文”?
要求远远高于以往“文科”学生的“历史” “政治”
这又有一个前提
就是初中的教育,中文方面要跟上
不仅有语文课,还要有其他“中文”课程
高考对文科生的要求必须提高
并有专门的中医、中文、历史类大学定点录取
这是创举!
谁干?
功在千秋的
我若是教育部长,即便“杀头”,也要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星河
|
2004-5-4 07: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医国手
医道大矣哉!
非学博天人,非理穷奥秘,非传得异人,则不可以谈医。
甚矣,医道之大而难也。
人之病,苦患多;医之道,苦患少!
夫医人不知运气不可以疗病,不晓阴阳不可以疗病。知运气,晓阴阳则方说必不可拘,古方必不可泥。
何医道之大也?精也,神也!
然大而不知其大,精而不知其精,神而不不知其神,且犹之不大、不精、不神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儒释道
|
2004-5-5 01: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医国手
楼上的高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儒释道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