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道家 四时运动调养

[复制链接]
查看1029 | 回复0 | 2004-4-22 20: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时运动即是按照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这一思想的基础来源于老庄哲学。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种符合自然环境,天人相应的思想指导下,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产生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运动养生原则。
  春季有三个月,生机勃勃。从立春到立夏,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气节。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阵,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汉律志》说:“当审时气,节宣调摄,以卫其生。”人体之阳气也顺应春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节制,宣达春阳之气。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体质投资的最佳季节。春光明媚,空气清新,明暖风拂面,万物勃发。这种环境最益于人体吐故纳新,采纳真气,以化精血,充养脏腑。实践证明,春季进行锻炼的人,抗病力强,一年中很少患呼吸系统疾病和其它传染病。学习和工作起来,思维敏捷,办事效率高,不易疲劳。
  由于寒冷的冬季中人们多在室内活动,室外活动少,因而各脏腑器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进入春季后,就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择室外锻炼项目,一般以简单易行的健身操为好:如太极拳。最适宜修练的是嘘字功。嘘字功的具体练功法:面朝东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如悬,含胸拔背。两手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全身放松,两眼睁开,平视前言。彩腹式呼吸,呼气时收腹,提肛,缩睾,人体重心略向后移,脚跟着力,足趾轻微点地;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腹部隆起。呼吸要自然均匀,用鼻吸口呼。站定放松,呼吸调顺后,两手缓缓上提,经腰上肩,过头顶后,两手重叠,右手掌覆在左手背上,掌心向里,轻压在脑后。头慢慢转向右侧,微向右上方仰视,上半身随之稍微向右侧转。转动过程中慢慢吸气,待转至右侧头仰定,两目怒睁,用力呼气,同时发“嘘”字音。嘘毕,头慢慢转向左侧, 重复以上动作,如此反复三遍,共嘘六次。
  此外,一些富有兴趣的室外活动也不错,如放风筝、荡秋千、慢跑等。进行这类活动,能让身体在春光中最大限度地汲取大自然的活力。我国道家养生家早就提出“闻鸡起舞”的晨练主张。经过一夜睡眠,晨起到室外活动,有助于排除一夜积留在呼吸系统中的有害物质,加强新陈代谢。清晨又是一天中阳气始生之时,晨起运动调神养性,练气保精。春季晨起锻炼,实则养生之一大法。
  根据春季气候和身体特点,运动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轻缓的项目。一般而言,不要进行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大运动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
2、注意锻炼时间。在太阳出来前,不要到绿树丛中锻炼,那里充满一夜中植物呼吸的二氧化碳,对身体没有好处。
3、做好锻炼卫生。春季气候时常干燥,锻炼时不要以口呼吸,要用鼻呼吸,鼻腔有加温和湿润空气作用,可以避免咽干、咽痛等不良症状。
4、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运动之后切忌穿湿衣让冷风吹,应换上干净的内衣。
  夏季三个月,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从立夏到立秋,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之交,万物华实。”按道家“天人合一”的道理,人体也与之相应,阳气最盛但易于新陈代谢,易于发泄,。所以夏季运动的原则是保护阳气,表现出一种开放的心胸,使得肌体气机能畅。
  因为夏天太阳升得早,清晨空气新鲜,早起后到室外参加一些活动,对增强体质颇有益处。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坚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以适应夏日养长之气。观察发现,夏天经常参加锻炼比不坚持锻炼的人其心脏功能,肺活量,消化功能都好,而且发病率也较低。
  夏季炎热,对人体消耗较大,且人体机能旺盛,阳气外发,心气火旺。锻炼方法以养心平火为主,兼以导引。养心平火可选静坐功法,此所谓“心静自然凉”。方法是:选择宽敞净屋,面向南方,垂腿坐或盘腿坐。全身自然放松,两手心向下似挨非挨地平放在两腿上。身体自然平直,舌抵上腭,两眼微闭,鼻吸鼻呼。意念集中于舌根处。如杂念丛生,可想自身处在山中,微风轻拂,清水石上流,凉爽无比。也可数数以定心志。时间为三十分至两小时。也可以静坐代替午睡。收功后叩齿,吐纳,漱津咽液各五次。
  夏日锻炼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在阳光下时,要戴上淡帽子,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锻炼时的衣服以松软,宽大,色淡,便于身体散热的样式为好。室内锻炼要敞开门窗,使空气流通。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些盐开水,不要喝大量的凉开水。大量出汗后,不可冷水冲洗,这样易引起感冒,关节疼痛不利。
  夏天运动最要紧的是适度,不要过度疲劳。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胃炎等到的病人,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运动锻炼。
  秋季三个月,从立秋开始到立冬前一天止。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并以中间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时至秋令,正是收获的季节。但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内火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变化,从“夏长”到“秋收”是自然阴阳的变化,而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由“长”到“收”改变,因此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阴气,以养阴治燥为主,保持内心的平静,收敛神气。
  秋季,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此时的锻炼应针对季节主“收”的特点进行自我锻炼。在秋季,可多做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等静功,亦配合动功锻炼,如五禽戏等。经常锻炼可达到养神强身之功效。不同年龄的人,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青年人可打球,冷水浴,游泳等,年老体弱的,可打拳,散步等。总之,秋季锻炼时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内养为主兼以导引。
  运动时切忌大汗,以防伤阴。早锻炼时,以微微出汗为度。全向出汗后, 不要急于把衣服脱掉,让身体裸露在冷风中极度易感冒。另外在运动前喝些温开水,平时饮用菜汤,牛奶,果汁,可以补充水分,水溶性维生素,保持粘膜正常分泌,呼吸道湿润,皮肤润泽。
  冬季三月,从立冬起至立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阴气极盛,阳气潜伏。自然界中一切生物处于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以适应来年新的生机;人体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人的运动旨在保养精神,固守心志。
  冬天切不要终日紧闭门窗,围炉取暖,或在空气污染的室内聊天,打扑克,织毛衣,更不应长时间恋床,睡懒觉。这样会使精神萎磨靡不振,体质迅速衰退。
  冬天夜长昼短,阳光微弱,多在室外锻炼,可弥补阳光照射的不足,另外不断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增强造血机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但冬天天气严寒,锻炼也要遵循封藏原则,运动量要由小到大,要注意精神内守,否则将在“冬日阳气潜藏之时,斫丧过甚,精气虚竭”即损伤太多,以致造成精气虚弱枯竭。
  冬天的早锻炼不要起得太早,一般在太阳即出时外出为宜。年老体弱者避免在大风,大雾,大寒,大雪中锻炼,尤其是冬天冷高压影响下的早晨,低层空气多受污染,在这种环境下锻炼是不适宜的。
  此外,冬季锻炼要注意预防感冒和冻伤。运动前应作好准备活动,防止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开始时衣服要多穿些,待身上发热时再脱去厚衣服,运动后要及时更换衣服,切不要穿湿衣着冷风。戴帽子和手套外出活动,可预防冻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