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道家 四时起居调养

[复制链接]
查看1214 | 回复1 | 2004-4-22 20: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时起居调养”篇
春季冰雪消融,阳气开发,万物苏醒,天地自然,生机勃勃。春季的起居应顺应春天的气息,采取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春季起居宜晚睡早起。春加大地,天气渐暖,空气湿润,使人皮肤腠理逐渐舒展,循环系统功能加强,皮肤末稍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负荷增加,于是中枢神经系统易引起催眠状态,使身体困乏,民间称为“春困”。如何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元代高道邱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就是说为适应这种自然与人体的变化,就当晚睡早起,散披长发,舒展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温行,使思想意识、灵感随春天生发之气生发不息。
  春季在起床时,先不要马上睁开眼睛,稍候片该,等心中感受到没有睡意再慢慢地睁开。古人所谓:先醒心,后醒眼。醒后慢慢坐起、平心静气,叩齿三十六通,再手合掌搓热,干洗脸数次。起床后打开门窗使室内空气流通。再梳头一二百下,然后去室外活动。头为诸阳之会,春天头部的阳气更旺,如经常梳理可以达到舒通经脉、活血化瘀的目的。对头晕头痛、目疾等都有一定疗效。另外《养生论》曰:“春三月……至夜卧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中方卧,使风毒脚气勿令壅塞。”
  春季要注意防风御寒,注意养阳敛阴。《理虚元鉴·知防》中指出:“春防风,以防寒。”衣着方面既要宽松舒展,又要柔软保暖。同时根据初春乍暖乍凉的天气特点,衣服不可顿减,如果过早脱去棉衣物极易寒,寒则伤肺,出现呼吸系统的疾患,如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病。虽提倡“春捂”,但也勿要过暖而出汗太多而伤及阴气,对身体反而不利。道经还认为春天的衣着宜“上薄下厚”以“养阳收阴”。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但盛于外而虚于内。贪凉太过,阳气大伤,与自然界不能相应,机体本身平衡也失调,疾病就会随之而生。
  夏季人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胡文焕的《类修要决·养生要决》中说:“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即最晚不要太阳出来之后,最早不要在鸡叫以前起床。这样晚睡可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起可以顺阳气的充盛。邱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说:“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不得梳着头皮;当在无风处梳之。”这样可以除头痛,使眼睛明亮。
  夏日宜适当午睡,以恢复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但切不可在室外露宿,卧居潮湿之处及坐冷石冷地。虽日暑热湿胜,宜防暴晒,但不可只图一时之快过于避热趋凉。睡眠时亦不可让风直吹,亦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
  夏季室外乘凉不可太晚,《理虚元鉴》中说:“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因为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容易引起物手足麻木不遂,面瘫等。《老老恒言》中指出:“夏热必戒纳凉,凉入里也。”
  夏季冲身,洗脚最好用温水。夏天炎热,但不可为了凉爽用冷水冲身,洗脚,这样虽一时痛快,对身体却十分不利。一可损伤卫阳之气,二可使汗液淤积体内,代谢产物不得排泄,淤积日久将会产生疾病。
夏季在衣着方面,由于夏天天热多汗衣服要薄一些,衣衫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汗衣,刺激皮肤,会引起多种疾病。夏季刚晒过的衣服不可即穿,否则,轻的会引起汗斑,重的会引起其他疾病。
秋季之初,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但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的说法。但“白露”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所以说是“多事之秋”。
  秋季起居宜早睡早起,合理安排睡眠时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白天为阳,阳气上升故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夜间为阴故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之气,有人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认为,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此类病的形成机会,因为这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脑血管中血流速度越来越慢,血栓容易形成。
  道家认为睡眠的方向秋季应头向西睡。清晨睡醒,应闭目叩齿二十一下,一呼吸叩一次,要做到全身放松,平心静气,叩齿有力,有津液时慢慢咽下,以两手搓热熨目数次。秋季行此,对眼睛和全身非常有益。
“燥”是秋季气候基本特点之一,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力大,汗液蒸发得快,常使人皮肤干裂,皱缩增多。可做些按摩和皮肤的护养。方法如下:用拇指,食指夹住鼻根两侧用力向下拉,由上而下,连拉十二次。再用拇指,食指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下拉十二次,然后点按迎香穴十二次、印堂穴十二次、按揉风池穴、承浆穴、合谷穴各十二次。本法对颜面、鼻部的保养有特殊功效。也可以预防感冒、鼻炎等。
  秋天有时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但不要忙添衣,让身体冻一冻。因为秋季干燥,风力较大,空气湿度较小,体内的津液易从皮肤表面蒸发出来,再加上因夏天的炎热,体表的毛细血管和毛孔多处在舒张状态,故在天气刚变凉的时候,冻一下,使毛细血管收缩,津液的蒸发减少,这样真气也得到蓄积,为过冬打下基础,否则会出现阴虚旺等现象,而造成“太阴不收而肺气焦满”等不利之病。但对老弱者来说,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也要适当添一些衣服,防止他病。
冬季 五脏肾旺而心衰,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道家的养生学主张应以养阴为主,兼以防寒。若此季可以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不使真气外泄,并补足,那么可以健康地度过冬天,对来年的健康也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冬天起居就早睡晚起,以养阴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养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以养阴气。待日出而作,可避严寒,求其温暖。
  《理虚元鉴》中提出:“冬防寒,又防风。”石成全《养生镜》则强调:“冬三月乃水藏闭涩之时,最宜固守元阳,以养真气。”所以,除起居作息合理安排外,还必须保持室内温暖恒定,室温低则易伤元阳,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大,又很容易外感,还可引起很多其他疾病。
  衣着方面,要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内衣以棉布质地为好,和暖贴身,外衣要稍宽大,鞋袜也须稍大一点,使气血流通,四肢舒畅温暖。冬天一定要注意手足的保暖。寒从脚起,冬季宜冻头不冻脚,故在睡觉前要用温水泡一下脚,然后双手搓热,按摩脚心和腰部,叩齿三十六下,静心安神端坐片该,然后入睡,这样不仅可以补肾,促进血液循环,且对心脏,肺脏都有益处。
会联想的风 | 2004-4-22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道家 四时起居调养

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