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讨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讨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
[复制链接]
1393
|
5
|
2004-5-9 23: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药学是在优秀的中国传统哲学指导下,以一套与希腊科学思维方式有差异的整体系统性思维模式为核心而创立并不断发展形成的大成性人体生命与医学科学综合体系。因此,中医药学的发展方向不应是少数人认为的所谓西方式的“科学化”。我比较欣赏中医药学现代化的准确提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国家投入的资金、人力与物力特别是给予的政策等不能说少,虽然取得的成就也很大,例如各种探索性的诠释学说等,然而这些“发展”似乎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中医药有进一步萎缩的苗头,中医药学的生存问题似乎已摆在了人们面前。2004年年初,吴仪副总理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2004年科研指南与加大科研资助力度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等,一方面间接证实了这种担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学事业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为新世纪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殷切的期望。中医药学的现代化步伐似乎要加快了,但是,作为中医药业内人士,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历史重任的艰巨性。这种艰巨性,不仅是表现在财力、物力等外在因素方面,更是表现在个人思想、智慧以及团队综合探索能力与探索精神等内在因素方面。
当前制约中医药学发展的几个业内因素主要表现在:
(1)中医人才偏重临床问题。
在与当今众多中医人才的交流中,一个较为普遍的流行理念是“中医不懂临床就不是中医”,说明了中医的整体人才队伍理念的主流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的优势在于准确地传承,两千年的一脉相承证明了中医事业的强大生命力。但是,这种过于强调一体性的弊端势必造成了大家的思维目的、方法甚至思维方式的极为相似性,特别是只是强调“医技”发展而忽视了“医理”发展。中医药学发展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便是有它作为了制约因素之一。建议:增加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才队伍,确立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人才的定位与重要价值。理由:中医药要发展,基础理论必须先行。这也是非常符合中医药整体系统基本观点的做法。
(2)中医药人才的定位标准问题。
多年来,著名中医学者或专家的称号不是完全用学术水平来衡量,更多的是强调祖传、师承等。其弊端是不能鼓励新人的加入,这种已经被当今剔除的“宗族门派”论,在中医界尚有一定的残存。建议:建立与完善中医人才的评审与认定体系。理由:依法治学是发展的保证。
部分中医药人才的综合素质偏低。现在部分中医人才,职称虽然是中高级,但起码的医古文阅读能力也很难达到,理解也相当困难,更不要说同时还能熟悉中医的竞争对手所必须掌握的外语(尤其是英语)、西医知识、西医研究理念等。这批人中流传的“熟背药方100个,不懂中医也能医”的错误论调不能说不是制约中医药学发展的一个因素。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现在中医人才队伍的继续教育和考核力度,重点是中青年骨干的综合素质与研究探索能力的提高。理由: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系到科技发展与创新的最关键因素。
(3)中医药学的教育问题。
目前的中医药学教育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是存在一定缺憾的。例如,对完全采用西医思维方式形成的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众多主干课程的不经任何整合的直接借用问题,对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课仅仅以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经络学等少数而简单的内容设置等等。这种教育模式,无论是对于中医专业,还是对中西医结合专业,都是非常不利的。许多青年学生通过这种模式的教育,部分产生“中医药学怎么有些玄呼?与西医比较,它是迷信”的错误念头就是完全在意料之中的事情了,本欲培养接班人,反而培养了反对者。建议:在加大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探索的同时,鼓励中医药院校(包括中医类系部)的基础学科主动探索编制新型中医药学基础理论教材,突出与强化它们对中医药学的强大支持作用。理由:中医药学的发展与现代化,人才是关键,大批优秀的中医药学青年学生培养,必然是明天真正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4)中医药目前的研究成果问题。
在建国以来的50多年中,中医药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了对包括《内经》在内的历代中医药名家的学说与理论的诠释、领悟与临床应用性解释上,就是在当今使用“系统论”的发展方面,也仅仅是对以往理论的思悟性整合,而没有达到实质性真正的整合层面。建议:“中体西用”理念下,大胆主动吸收与消化包括西医在内的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来营养自己。这就需要分化出一批专门人才,一方面进行新知识吸收转化工作;另一方面,进行古语词汇向现代语言词汇的翻译工作,包括向外语、网络语言等各种现代信息交流方式的转化等。理由:中医药学现代化,吸收世界上一切可用成果和使用现代化的交流形式是重要的标志之一。
(5)中药学探索方向问题。
我个人认为,中医学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中药的使用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担纲作用。中药学是完全承袭了中国传统哲学整体系统观点,从中药的选定、炮制、组方、煎服等一系列的近乎于完美的精致要求,特别是它独有的稳定疗效,无一不证实着它的核心是科学的。但是,当今以西医思维方法进行的“主药核心成分提纯”,作为一种探索中药的实验是可以的。不过,这种类似于西医对人体采用解剖方式进行的探索,收获肯定有,可要真正用于解释实际问题时必然会出现尴尬。建议:中药学的发展方向应是在“中药核心成分提纯探索与在整体系统论指导下的组方、制药、煎服心理作用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同步进行”。理由:我想借用一句中医的经典名言:“万物阴阳,阴阳互根,阴阳互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星河
|
2004-5-10 08: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
这些所谓的“瓶颈”,仅仅是表象。并没有反映扼制当今中医发展的真正症结。
假如把文中的“瓶颈”都消灭了的话,中医就能得以发展么?
那不过是痴人说梦。
大家如果想弄明白这个问题的话,只需要破解一个谜底就可以了:
-------为什么当今的中医成果频频诞生在西方而不是在本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smz311
|
2004-5-10 13: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smz311在 2004/05/10 01:43pm 第 1 次编辑]
哈哈。。。。。。也许真有一天我们需要找“洋中医”看病,吃“洋中药”治病了。
为我们的中医悲哀!!!!!!
连中医自己都大开杀戒——恨不得中医界只留下自己,。。。。。。
欲哭无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中庸之医
|
2004-5-10 13: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应该看的长远些,发展西医就是发展中医,并不是在使坏,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就决定了这一点,中医界的人士应该把精力放在学问上,不是这些无谓的争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hunan
|
2004-5-10 19: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
中医药人才流失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一大瓶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会联想的风
|
2004-5-10 20: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
这都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在于中医始终没有再展示出自己的包容性,没有包容现在的西医以及现在所发展的各个新兴学科。要是中医能把这些学科都包容在中医的范畴内的话,大家也就不会那么排斥中医了。中医自古以来都有着博大的胸怀,现在的中医更应该展露出博大的胸怀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灵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