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鲁迅并非是光辉的一生——答王不留行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鲁迅并非是光辉的一生——答王不留行
[复制链接]
1864
|
4
|
2004-5-10 19: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 鲁迅并非是光辉的一生
——答王不留行
为追查中医一直处于被“改造”地位的历史根源,我写了《为中医的“生存”而呐喊》一文,立即遭到了“《中国生命科学论坛》研究生乐园”王不留行的谴责,他说:
“看来先生的常识严重欠缺,不要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乱发表意见,尤其对我所向来敬重的鲁迅先生,您的攻击根本站不住脚,简直是颠倒黑白,连文化大革命也算到鲁迅的头上,这是谁跟谁呀!!!”
做为《中国生命科学论坛》中医版块的版主王不留行,当认真地想一想,人家必有人家的道理,为何如此心胸狭窄,一听到反面意见就跳了起来呢?更不可轻易说出“攻击”、“颠倒黑白”等不中听的话。有理不在言高,你可用你的理来驳斥对方,以 表示自己有“研究生”的风度,岂不是更好。可是你不是这样,自以为是研究生,就了不起了,就以为很有知识的了,稍不顺眼就可以随便训人了。如果认为自己很有知识,为什么不用真名真姓而叫王不留行呢?何况这是学术论坛,而不是聊天室,训人、骂人都是要负道义上的责任的。在中医学术讨论上,一个研究生的水平又算得了什么呢?就是一个教授、研究员讲话也要客观一些,要留有余地。因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史哲根底,有时也是难以讲清楚的。不要以为中医学院毕业,即使是高才生,又有多大能耐呢?《内经》中“左肝右肺”之说,现在的专家、教授、研究员,又有谁能解释得清楚呢?所以,我们还是谦虚一点为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首先得把人家的文章消化,特别是论证的证据,可靠不可靠。只有消化了人家的文章,才有权利进行评论。看来,王不留行的知识也是“严重欠缺”,他并不了解鲁迅的一生,连我提供的《鲁迅评传》一书也没有看过,而只是听信某些人的评价而已。所以,我当时立即就回敬了他:
“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你看过《鲁迅评传》这本书没有?你是被西方文化浸透了灵魂的中国人,你根本就看不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真谛。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策?”
“谁要扫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谁就不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被鲁迅扫除了,请问‘中华民族’何在?难道这也值得人民敬仰吗?鲁迅要‘全盘西化’,请问他所呐喊的民族是西方的什么民族?是苏维埃民族吗?这值得人民敬仰吗?其实,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这段时期,他没有指南针,是在乱撞。”
“鲁迅是个伟人,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现在的社会,又是怎样的社会呢?你是那么满意吗?打牌压宝、贪污受贿、嫖娼、诈骗……这就是他喊出来的社会!”
所以,鲁迅的一生,并非是光辉的一生。我们认为,只有从 1927年至1936年,也就是从47岁到56岁,在上海的最后的十年,才是鲁迅一生中最有成就辉煌的十年,因此,人们誉之为“一颗迟出的亮星。”《鲁迅评传》说:“十年之中,他以一个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英姿,率领左翼文化新军和全国文化界进步人士,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批判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的以至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高举共产主义思想大旗,为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为革命文化事业,立下了永不磨灭的奇勋”。鲁迅逝世以后的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周恩来称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说明鲁迅在最后的十年中的成就是辉煌的,是受中国人民敬仰的。可见,鲁迅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敬仰,也就是这光辉的十年。这是当时中国处于白色恐布十分严重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改变了鲁迅原有的思想偏见,完全与人民大众站在一起,同生死、共患难,养成了他“硬骨头”的性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给中国人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所以人们称之为“一颗迟出的亮星”。
我们认为,评价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以点代面。不能以鲁迅这十年的光辉,就说鲁迅是光辉的一生,就不容许别人说半个不字了。若谁说了鲁迅半个不字,就是“颠倒黑白”,就是对鲁迅的“攻击”,就是“常识严重欠缺”。历史是无情的,只有历史才能作出公正的评价。
我写《为中医的“生存”而呐喊》一文,时间是从1893年鲁迅的祖父科场作弊起,一直到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文化运动“人员风流云散”为止,也就是鲁迅13岁到39岁,26年的时间。是围绕“新文化运动”而写的。在这段时间,鲁迅的思想主要是“好就绝对的好,坏就绝对的坏”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偏见很大。为什么“新文化运动”中的许多同夥,都“风流云散”了呢?鲁迅自己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随便谈谈。……只因为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
其实,五四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上空,群星灿烂,交相辉映,这一颗颗星光,冲破历史的乌云,放射出思想光芒。第一颗明星是陈独秀,他主编了《新青年》,鼓吹民主政治,提倡人权,反对特权。特别是他提出了一个中心思想:中国需要改弦更张,就是说要:变。他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响亮口号,举起了“科学与民主”的旗帜,提出了以新文化代替旧文化,要求实现“建立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的理想。(《鲁迅评传》第296页)
第二颗亮星是李大钊。他在1916年《青年》杂志创刊不到一年,刚刚改为《新青年》时,便从日本寄给陈独秀一篇文章,题目:“青春”。这是一篇闪烁着青春光华的美文。他提出了青春的宇宙观与人生观,即他的革命民主主义的宇宙观与人生观。这时的鲁迅还被沉默、怀疑和寂寞的云雾,遮盖着,在补树书屋里蜷伏着。
钱玄同是第一个招呼鲁迅走出书房一同前行的人。他在1917年以后,经常出现于鲁迅的书斋,几乎每隔两三天就来访一次。他们之间的友谊,非同一般。钱玄同在鼓动鲁迅投身战斗,以及学术上的互相切磋,政治上的互相鼓舞等方面,都起了作用的。
刘半农原本是上海滩上的才子。因为投稿于《新青年》被召到了北京。他和钱玄同写了那封影响很大答王敬轩的双簧信。鲁迅还赞赏“半农的忠厚”。他说,“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因此鲁迅说:“我爱十年前的半农”。
鲁迅与胡适也曾经有过一段交往。他们是《新青年》这个战斗集体中的战友。鲁迅对胡适《红楼》、《水浒》的研究,还是给予了肯定的评价的,他们有书信往还,讨论学术问题。胡适把自己的作品寄鲁迅看,鲁迅称赞这文章“警辟之至,大快人心。”
吴虞在《新青年》也很打了几仗,被称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
周作人也够得上是一颗亮星,是鲁迅的同时代人中最不可忽视的一个。这不仅因为他们是兄弟,而且,因为他们从幼年到青年到壮年,从在绍兴共读到南京同学,后来同时留学日本,从一同跟章太炎学习到同办《新生》杂志和共译《域外小说集》,从五四运动中共同战斗到“三·一八”事件中同站在一条阵线。然而,后来他们却分道扬镳,彻底决裂。
上述的同时代人可以说都是“亮星,”都离开了鲁迅,当然李大钊和陈独秀例外,是实干实的组织共产党去了,其他人离开鲁迅,虽然借此可以说明鲁迅革命性的坚定和顽强,但也不可否定这些人对鲁迅的作法持有不同意见。显然,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变成了“风流云散”。这能是鲁迅的光辉吗?他处于沉默与彷徨,又说明了什么呢?这能说不与他“好就绝对的好,坏就绝对的坏”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无关吗?应该说是“失败。”如果说这也是他一生的光辉,就只能说是各取其所需了。可他自己说,是在“乱撞”,这又做何解释呢?是他的美德自谦吗?
我在《为中医的“生存”而呐喊》一文中,指出“新文化运动”是一种错误,把中医打入地狱,把西医捧上天,这不正是鲁迅“好就绝对的好,坏就绝对的坏”的错误做法吗?这也是我在“颠倒黑白”、“乱发表意见”吗?但我还得感谢王不留行,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找到了洗清我罪名的证据。我以前只是根据历史和事实,把“中国”分为“两个中国”:一是中国人的中国,一是西方人的中国。中国人的中国灭亡了,代之而起的是西方人的中国。有人说我对现实不满,身上长了“反骨”。现在好了,陈独秀给我做了证,他说要实现“建立西洋式的新国家,组织西洋式的新社会”。这使我对“新中国”的“新”字,有了一个新的理解。这个“新”字不是“新旧”的“新”,而是“西洋式新国家”的“新”,是“西洋式新社会”的“新”。这表明现在实现的不正是“西洋人的中国吗”?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他的话总可以洗清我的罪名,消除我身上的所谓“反骨”了吧。这使我进一步体会到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了。
至于说我“连文化大革命也算到鲁迅的头上”,当然也有我的理由:一、只在鲁迅逝世后的四年,毛泽东就对鲁迅作出了高度评价,但“新文化运动”远远没有完成,如果扫除“传统”的运动不彻底完全,马列主义就会在中国站不住脚。所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彻底批判孔孟之道,不就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吗?二、毛泽东在评论鲁迅时就说过:“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就是提倡新文化、打倒旧文化吗?怎能说文化大革命与鲁迅无关呢?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是错误的,所以也就造成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莫大的灾难。这是事实,也是历史。既然有两个中国,那么对鲁迅的评价自然也有两种说法:从中国人的中国来说,鲁迅到抗日战争期间才出现亮点,所以鲁迅并非是光辉的一生;从西方人的中国来说,不论“新文化运动”,也不论鲁迅的最后的十年,都是光辉的,所以说鲁迅是光辉的一生。很显然,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是站在西方人的中国说话的。我说鲁迅并非是光辉的一生,是站在中国人的中国的立场上说的。王不留行说我在“攻击”鲁迅,是在“颠倒黑白”,显然是站在西方人的中国说的话。这是各人站的位置不同罢了。[/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王不留行
|
2004-5-10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鲁迅并非是光辉的一生——答王不留行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不留行在 2004/05/11 00:37am 第 2 次编辑]
答刘养元先生:
没想到我一个小小的回复,引出刘先生长篇大论,对于这类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着眼一点、不计其余的口舌官司我本不愿纠缠进来,没有那个时间,可是刘先生扬扬千言,蛊惑力还很强,并且针对我来的,不得不辩之!!!
对鲁迅怎么评价,历史已经给了比较公正的答案,本不劳吾等俗辈多舌,但您以鲁迅参加《新青年》晚了一点来作为否定鲁迅的证据,这种论据能服人么?难道发现了太阳上的黑子,就可以否认太阳的光辉么??!!
鲁迅由于生活的经历,对中医有一定的偏见,在开拓新文化时,对旧文化的反击有过当之处,如果以历史的眼光看,这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鲁迅评传》我没有读过,可是鲁迅的文章却是我所喜欢读的,而且读了不止一遍,五四以后鲁迅的锋芒所指主要是吃人的礼教,如《我的节烈观》等文,写得非常好,鲁迅并没有全面否定什么,说以后的文化大革命也和鲁迅有关系,完全是无稽之谈。
鲁迅的苦闷是一个探索者的苦闷,鲁迅的孤独是一种战士的孤独,这种苦闷和孤独造就了鲁迅作品中一种独特的深刻的震撼力量,这种力量现代再没有人达到过,这是一种美,虽然这种美有一种冷峻的基色!
作为探索者,思想的交锋和人员的离合是很正常的,这不必大惊小怪,这些人都有着各自独立的思想,有些人离开了鲁迅,但也有更多的人受鲁迅的影响加入到他的同盟中来,从总体上来说,我到认为鲁迅作为探索者来说是较为成功的。
至于中医的衰落,和目前中医西化的歧路直接相关,而和鲁迅以至新文化运动没有什么关系,现代社会的某些黑暗面并不是鲁迅他们鼓动出来的,事实上,正是鲁迅们所积极反对的,这中间有非常复杂的原因,这帐根本就算不到鲁迅们的头上,这种栽赃的方式我看不像出于什么恶意,只能说是幼稚,怪不得有人说这是“哭爹骂娘告老师”的幼儿园的手法呢!
我写那篇回复和研究生不研究生没什么关系,就事论事而已,不要一下子把自己摆在一个弱势的位置上,以博得其他人的同情,我也不同意先生划分中国、西洋的说法,拿中国文化当挡箭牌,仿佛给人戴上个西洋的大帽子自己就已经站在胜利者这一边了,这些心理都很耐人寻味。网上论坛,人人平等,没有什么身份贵贱高低,有的只是道理对还是不对,我也只服从真理,不会屈从权威,当然更不会惧怕您的西洋帽。相反,中医里头有股盲目排外、迷古崇古的歪风却是我坚决反对的!!
网上签不签真名是个人的自由,难道这个也代表什么吗?!
当然,刘先生维护中医的精神是应该敬佩的,但方法还值得商榷,要真为了中医好,光靠护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是怎么发展它,怎么使它强壮起来!!
此致
敬礼
王不留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王不留行
|
2004-5-11 00: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鲁迅并非是光辉的一生——答王不留行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不留行在 2004/05/11 01:04am 第 1 次编辑]
我看鲁迅——兼答刘养元先生
鲁迅的怀疑、压抑、愤激乃至绝望、空虚、孤独是和他所处的恶劣的社会环境相关的,他是个永远也没有停止寻找的探索者,他是个勇敢的以笔为武器的战斗者,总之,他是个大写的人
鲁迅对中医的认识和某些中医的不良现象对他的影响有关,虽然鲁迅讽刺的利笔曾经刺及过中医,但鲁迅并没有把中医一棍子打死,就像胡适那样,即使中医给治好了病,也还是不信中医。鲁迅对中医没有什么好感,但他还是赞扬了中医的《本草纲目》这本书。
虽然我并不同意鲁迅对中医的认识,但他的的真诚和犀利都是我所十分佩服的。
如果抛开具体的历史环境去理解一个人的行为,是不全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刘养元
|
2004-5-12 13: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鲁迅并非是光辉的一生——答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先生:
你读中国书读得太少了。特别是研究鲁迅一生的专著《鲁迅评传》,你竟一直不看。你总是只相信自己的感觉。看来,话不投机半句多。我只把《糊涂学大全》“结束语”中的一段话抄送给你:
“生命之根在自己祖国的土地上,文化的底蕴在五千年中国传统之中。
不是我们不信西方,而你是首先是中国人,尔后才是世界的公民。母亲生了你:黑头发、黄皮肤,你摆脱不掉生你养你的中国文化,你挥之不去已积淀于你心中的九州情。不管你是在巴黎还是在北京,住在曼哈顿的高楼还是在北京的四合院中。”
我很尊重你的劳动,你的“回复”我已复制并打印了,附在拙著之后。其是其非,让世人来评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张天宇
|
2004-5-12 14: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鲁迅并非是光辉的一生——答王不留行
人无完人。
要全面具体地看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刘养元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