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原创]浅谈“痢无止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浅谈“痢无止法”
[复制链接]
990
|
1
|
2004-9-23 23: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
“痢无止法”这是前人根据长期临床实践观察总结出来的经验。
中医认为痢疾起病,大多由于饮食不慎,再感暑湿之气,则湿食气血郁阻而形成,故又有“无积不成痢”之说。清化导滞是常法。病情虽重,如形体尚实,正气未衰,要用通下导滞的方法。切忌早补、纯补或止涩。久痢虚者亦当通补,宜导滞消积,清热解毒。行气和血。
常用药物有:葛根(有热无热下痢泄泻皆可用)。黄芩黄连(苦寒清热解毒,且可去肠中湿热蕴毒)木香,槟榔(行气导滞。有通下除后重的作用)白芍,甘草(可缓急止痛减轻后重)
加减法:兼表证加荆芥、防风,兼暑湿加藿香、佩兰、扁豆花、荷叶;伴食滞加焦三仙、枳实、大黄;肛门灼热、痢赤,加白头翁、秦皮、马齿苋;下痢伴腹痛明显后重,是气血凝滞现象,加当归、大黄、肉桂;久痢虚寒滑脱者加参、附、诃子、粟壳。
通过临床观察:不发热或低热者为轻。高烧者为重。能食为轻,不能食为重;痢下挟粪为轻,纯下脓血为重;小儿泄痢哭多泪者为轻。少泪无泪者为发重;下痢呃逆气短口糜烂者难治;下痢呕吐不止,食水不进者病危。这些应切实掌握,方能辩证正确无误。
:em02: :em03: :em05: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ustr2971
|
2014-4-25 08: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介是神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走进中医
长江一碗水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