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医养生

[复制链接]
查看2269 | 回复2 | 2004-11-8 19: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中医养生与现代人的健康困境
笔者年少有志于医学,曾就读于著名中西医学府,曾辗转于多所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面对于现代人的健康困境,笔者深有感触。
生于现代,一方面我们是幸运的,不用像祖辈们那样躬耕垄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另一方面,我们又是不幸的。我们的生存的环境,空气、水、食物,无不留下了现代工业的副产物-污染,我们从很小开始(如今从幼儿园)就得积极参与到为生存而竞争的洪流中去,主动改变自己的天性,使其顺应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原则。
渐渐地,人们发现自己在这忙忙碌碌之中丧失了一种对生存、对快乐至关重要的东西-健康。
具WHO统计,40岁以上的现代人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哮喘等慢性病困忧者竞达50%,剩下的50%也将在未来10~20年内陷入疾病缠身的境地,高昂的医疗费使得象美国、荷兰、澳大利亚这样的富国都捉襟见肘。
朋友,请小心,说不定哪个慢性病杀手就在下一个拐角处等着你。
其实,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早就给我们准备了一份厚礼,这就是中医,中医早就有“不治己病治未病”之说,孔思邈有云“导引,中药,房中,得其一者皆可度百岁乃去”,笔者仅在此把十余年探索中医养生的经验简述如下:
1.未病先防,小病先治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谈到阴阳二十五人,现代医学也认为,人类遗传上就有患某
病的倾向性.无症状、无不适、并不代表无疾病,有些早期的病理过程在身体里发生时,仅有舌象、脉象的变化,不仅病人感觉不到,现代的医疗仪器检测手段均难觅其综迹。因此,中医养生是非常依赖于训练有素,尤其对舌、脉象精通的中医师的。
2.强调个体化原则
这也中医的特点之一,中医养生对辨证论治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因为疾病在“未
病和小病”阶段,证象都很隐匿,需要医者对人体阴阳经络藏象的高度敏感性,才能把握其实质,运用方药宜量体裁衣,不可千人一面,当前,所谓保健品开发,成千上万的人服用一种或几种保健药品,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3.  小剂量长期用药
中医养生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人体中的阴阳失调,并合理运用方药,将疾病消灭于
芽状态。因此,中药剂量小于一般临床用药。另外,这种阴阳失调往往根于人体的一种遗传上的偏性,故需长期用药纠偏,防患于未然。

笔者十余年來积累了一些典型个案,下回著文披露。
[/watermark]
xiagang | 2006-9-18 09: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医养生

先感谢楼主的辛苦劳动。不知怎样才能看到全文,望告知。
txjyl1952 | 2014-4-25 14: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再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