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家来过过招——有点看不懂的医案

[复制链接]
查看1218 | 回复9 | 2005-1-19 19: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
戈道士,年二十余,先患伤风咳嗽,寻日后免力负重,发热卧床,于是口渴痰盛,自汗胁疼,兼下血水数次,微利便黄,前医四剂不效,加以气短食减,来延予诊。予见其面色浮红,三言三止,早已知属虚者半矣,乃诊之则弦数浮滑,左大于右,一似有余者然,然按之豁如,且不耐久诊,久则手动作振动之势,告曰:“乃内伤、外感并发,由下虚而上盛,气怯而神露也,若纯用下气清热等药,症将不起矣”。方用丹皮、花粉、桔梗、桑叶、橘红、薄荷、甘草、茯苓、白芍,加倍灯芯为引。一剂热退,二剂气平,再服二帖,去花粉、薄荷,加麦冬、苡仁,遂获愈。——学山公                                                                                                     《龙砂八家医案》

疑问1 :脉弦数浮滑,左大于右——外感未解,但方中所用以柔肝者居多。
    2 :予见其面色浮红,三言三止,早已知属虚者半矣;按之豁如,且不耐久诊——为何不用托邪外出之法?
    3 :取效如次甚捷,为何?[/watermark]
羊角锤 | 2005-1-19 22: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大家来过过招——有点看不懂的医案

1:脉弦数浮滑,左大于右——部分外感病例经西医抗生素治疗多日不愈者,可见此脉象,配以疏肝柔肝药物,疗效明显。
2 :予见其面色浮红,三言三止,早已知属虚者半矣;按之豁如,且不耐久诊——可能是防止滋补生热助邪,从用药上来看属于正虚无力抗邪外出,并非实邪留恋。
3 :取效如次甚捷——“年二十余,先患伤风咳嗽,寻日+前医四剂”年轻、新病,“四剂”获愈,我觉得这很正常。
某男、30岁,卖菜商贩,感冒咳嗽头痛,西医“头孢”肌肉注射7天、输液2天未愈,取中药一剂(桑叶、竹叶、豆豉、芦根、瓜蒌、忍冬藤、当归、栀子、桔梗、陈皮、旋复花、前胡、独活、细辛、甘草)一周后再次来取药3付,得知上次服药后诸症缓解,于是停药,此次因着凉复发;此后至今已经月余 未再来。
庖丁解牛 | 2005-1-20 22: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大家来过过招——有点看不懂的医案

其实,我提出这个验案是想让大家分析一下虚劳证中的外感夹虚与肺燥的区别,本案之所以疗效讯捷并不是因为年青,而是因为本案实为肺燥,看上去像是内伤很重,羊兄的治疗是对的,但分析本案不正确。
羊角锤 | 2005-1-21 19: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大家来过过招——有点看不懂的医案

受教了,愿与“庖丁解牛”先生继续切磋。
窃以为:此方意在散邪,不在润燥,“丹皮、花粉、桔梗、桑叶”有散痈之势,无润燥之实,“再服~加~苡仁”其意显然,可惜没有药物剂量可以参考,只能臆断了。
庖丁解牛 | 2005-1-21 22: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大家来过过招——有点看不懂的医案

羊兄所說:“此方意在散邪,不在润燥,“丹皮、花粉、桔梗、桑叶”有散痈之势,无润燥之实”,吾意實在不敢苟同,想此人勞力傷肝,兼下血水,相火鬱結之勢可知,口渴痰盛,自汗胁疼,木火刑金之勢以漸,“丹皮、花粉、桔梗、桑叶”何來散癰,若說無潤燥之實,那麽《毉門法律》的清燥救肺湯中只阿胶、胡麻仁、麥冬有此之實了,更何況治燥不必非潤燥呀。
羊角锤 | 2005-1-22 12: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大家来过过招——有点看不懂的医案

再谢“庖丁解牛”先生。
窃以为:“相火鬱結”为实火,迫血妄行,不寻常道而出血,又何来“木火刑金之勢以漸”,且与病因“勞力傷肝”不成因果。
热郁而成痈,痈溃而下血,实火可为,虚火亦然;方药凉而散之,与之对应。
请问先生“再服~加~苡仁”如何理解?
冷酷到底 | 2005-1-26 20: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大家来过过招——有点看不懂的医案

1.虚风欲动,还为潮热,柔肝为佳
2.正气不足,强行托出不可;用药已轻清,发之.
3.火郁于内,上下分消,本属本虚标实,不伤正气,邪去正安.
扁陀 | 2005-2-1 20: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大家来过过招——有点看不懂的医案

答六楼:楼主此证,阴虚火燃未旺而夹痰,确有“木火刑金”之势。再服二帖,去花粉、薄荷,加麦冬、苡仁,以养阴清心、袪水湿而不伤阴。
羊角锤 | 2005-2-1 21: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大家来过过招——有点看不懂的医案

谢“扁陀”先生
先生所言“阴虚火燃未旺而夹痰”就是说 火为虚火;虚火不足以迫血妄行,看来先生是认同我对“下血水”的解释了;如果不是,请详细说明。
“麦冬、苡仁”一个养阴、生津~;一个利湿、清热、排脓~——痰热胶结用之甚好。请问先生这痰(湿)(火)热停留在哪里?
火锅儿 | 2005-2-3 13: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大家来过过招——有点看不懂的医案

忘其名,得其神,乃解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