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予诊治。主要症状:腹涨,主要是脐部两侧涨,脐下部也涨,有时会累及两肋胁涨,如大便解干净,则一天会舒服很多,但此种情况较少;一般上午较好,午餐后涨,晚餐后腹涨更甚,有时如鼓;晚上睡觉前后有矢气,且如臭鸡旦味,有时半夜里也放屁。大便绿棕色,很烂,不成形,有时为稀水样,十几年无便意,每日早起时定时如厕,很难解出,一点点解出,要20分左右,并用两手指按住脐部两侧,离脐约三寸,才可易解,常常解不干净。有时解大便时,脐部以下中间部位的内部有隐隐涨痛。
吃药史:曾于去年下半年吃了半年培菲康和多酶片,前5个月腹不涨,但大便颜色仍为绿棕色,很烂,不成形,有时很稀,无便意,每日定时早上如厕,要20分钟左右。但以后效果越来越差,有时会累及两胁胀痛。现已不吃。05年1月24日诊断:慢性结肠炎,腹痛腹涨,肠鸣,矢气多,便溏,酸腐臭,呈绿黄色,舌淡灰苔白腻,脉弦滑。拟方运脾化湿,疏导肠胃。吃7剂中药方:炒广术15g,炒白芍15g,广木香10g,煨葛根15g,川厚朴10g,炒枳壳12g,白茯苓20g,沉香曲15g,川连6g,清吴萸3g,炮姜5g,苏木10g,焦楂曲20g,黄芩12g.仅腹涨消。1月31日诊断:腹涨已消,觉大便稀溏,舌淡红苔薄,脉弦滑,拟方温中运脾,疏调肠胃,开5剂:补骨脂10g,清吴萸3g,炮姜6g,白豆蒄6g,煨玉果10g,煨木香12g,煨葛根20g,北五味子6g,炒白芍15g,焦楂曲15g,炒防凤10g,无效果。2月5日诊断:大便稀溏,泄而不爽。舌淡红苔薄,脉弦细小滑。拟方:清泄疏导肠道湿热。开10剂:煨木香15g,川厚朴12g,炒枳壳12g,槟榔12g,川连5g,黄芩12g,葛根20g,秦皮9g,白头翁12g,黄柏9g,沉香曲15g,焦楂曲20g,炒麦芽30g。效果和第一次差不多。2月16日诊断:湿热内蕴肠腑,舌紫红,苔薄白,脉沉小滑。开5剂,现吃方:黄芩9g,黄连6g,秦皮9g,黄毛耳叶30g,虎杖30g,红藤30g,煨葛根20g,制大黄12g,槟榔9g,炒枳壳9g,煨木香12g,苦参15g,地锦叶30g,凤尾叶30g.仅吃两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