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身心,六大圆融

[复制链接]
查看1193 | 回复8 | 2004-5-22 16: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古印度文化中,认为人是五重身心,六大圆融之体。这种认识方法还是比较适合于现在人的思维方式的,
所谓五重身心,是指物质体,精微体,意念体,心量体,智光体,物质体是最内一层,外层控制内层,内层影响外层。现代科学对于物质体的认识已经开始了,但是对于其它好象还不知道。
六大指水火风空地五大加识大。
中庸之医 | 2004-5-23 07: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重身心,六大圆融

这种学说是我几年以前认识的,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行家指正。
现代西医基本上是在物质体的基础之上研究的,调整基本也大多在五大中的地大中调整,
传统中医基本上是在精微体的基础上发展的,因为是以元气为基础理论,调整的基本就是五大,有时也涉及识大。
现在民间还见到的一些巫医,以及上古时代的祝由,基本上是在意念体中调整的,调整的基本上是识大,也就是生命信息。
从目前所见的这三种体系来看,并无优劣之分,仅仅是人心变化的结果,现在人总用一种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心态去看待事物,西医中有病毒就杀,有肿瘤就割就非常正常了。这是时代的产物。
星河 | 2004-5-23 09: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重身心,六大圆融


是的,“现代科学对于物质体的认识已经开始了,但是对于其它好象还不知道。

传统医理讲究的就是气血的运行,精气神的运化。这才是生命科学的真谛。

中庸之医 | 2004-5-28 21: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重身心,六大圆融

这种以斗争性为基础的医学反作用于人体,是造化弄人,还是心态所感,还是业力所造,真是境有心造,心随境转,万法随缘。而这种整体协调,以和为尚的传统医学的的沦落,又是因为什么。
中医基本上是研究的精微体,以能量运化为主要研究目标,现在有人要拿出经络来看看,就好象要现代人拿出声音 电等东西来看看一样。
五大基本上相当于中国的五行,是五种物性,而不是五种物质。至于识大,现在研究的遗传基因应该是物质体中的识大的一类了吧。相当于信息。
至于意念体和心量体,在宗教中讲的比较多。
在中国基本上把生命分为性体和命体。古代印度的这种分法好象更详细一下。
医道云乎哉 | 2004-5-29 11: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重身心,六大圆融

                  
中庸之医 | 2004-6-17 21: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重身心,六大圆融

当然我说的都是宏观性的,但是要是不明了这些,研究医学有如无的放矢。生命是一个整体。
中庸之医 | 2004-7-27 16: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重身心,六大圆融

首先对生命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看到中医在这套理论体系中占据着一个什么位置。是古人从哪一个层次和角度去认识生命的。这样就容易给中医定位。
中医是从气的角度出发的,是精微体中的调整,当然不可避免的一定会涉及到物质体和其他的,因为人是整体,中医仅仅是侧重于精微体的研究。
通过这些认识,应该知道人的最原始的能量应该来自先天,并非象现代认识的炭水化合物。那么人的能量又是如何转换的呢,
阴苻经上讲天地万物和人是相互盗取元气的,人和自然是互补的,天通过呼吸盗取人的元气,地通过饮食盗取元气,万物通过思维 运动等盗取人的元气。但同时人通过呼吸和饮食将自身先天元气转化成后天元气,中医治疗疾病的理论和方法就从此开始了。
每一门科学都是有其基础的,而医学这门科学的基础就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只有了解了人的整体,才能给中医定位,才能看到现在中西医之争的根本缘由。
中庸之医 | 2004-7-30 21: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重身心,六大圆融

[这个贴子最后由中庸之医在 2004/07/30 09:34pm 第 1 次编辑]

如果说西医是从形的角度上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原理的,那么中医主要是从气的角度上出发的。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是中国古文化的精髓,有得其一,万事毕之说,这个一也基本上相当于原始动因,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宇宙的第一催动。这个一在人和天地万物都是相通的。对于医道来说,这个一就是先天一气,先天真一之气自虚无中来。来自这个一。人体正是因为这个一气的流通才出现生命的活力。
古代的中医也正是围绕着这个一展开这种抽象的思辩和探讨的,阴阳五行都是因为这个太极点的存在才存在的。越是分的精细,离这个一就越远。这个一气的流动和变化,就如一位网友说的简化和简易。构成了人体阴阳错杂的生理现象。因此古代的中医对于疾病的调理仅仅是调理这个一气的阴阳变化,比如说,伤寒论上的桂枝汤治疗感冒就是调理阴阳,因此被后人称为和剂祖方,这其中哪位药是抗病毒的,现在还把病毒分出甲型乙型帽子型。就是看见了还不是都没戏。古代的中医仅仅是通过调整一气流通的阴阳错乱就解决问题。神农本草经讲药360种以应360度。并非仅仅有360种药物可用,而是仅仅用这360种药物相互配合就能基本治疗所有的病。也是围绕这人体的一气出发的。
寻找 | 2004-9-14 12: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重身心,六大圆融

看的不是很懂。隔行如隔山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