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分享]蒲辅周谈疫痉证治概要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分享]蒲辅周谈疫痉证治概要
[复制链接]
1009
|
1
|
2004-5-23 15: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疫痉证治概要
疫病好发于冬末春初。起病多有头痛项强,甚者迅急出现项背拘急,角弓反张,神昏厥逆。以病因论属疫疠之气为祟,以症状而论属痉病的范畴。有谓“无湿不成痉”之说,这是根据病机十九条中“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的精神而来的,此说尚有可商之处。
本病初起,大多为内外合病,从病变部位讲,多在太阳,阳明,病轻的不闭厥,虽有三阳并病亦易治,若内外俱病,出现三焦逆乱,营卫不通,甚至六经症状皆见。厥逆抽风者,治之甚难。倘正气素盛,津液 素足,治之得法,三焦得和,营卫得通,闭厥解除,即可转危为安。若治之不得法,内闭外脱,死亡最速,而最棘手者,莫过于内闭外脱。
宗历代先哲之法,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心得,我将此病大致分为三型:极重型,重型,一般型。
极重型
此病多见于小孩,以小孩为稚阴稚阳之体,加之生活不能自理,内易停食,外易感邪,容易给病邪可乘之机。
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骤,初起即见高热,头痛,项背强,四肢麻,烦躁,呕吐或下利,肢厥,抽搐,昏迷等现象。此为表里同病,古人以“奔马”、“闪电”名之,乃形容其病势之急骤,危害之剧烈。
此时当急用一般的刮痧法,用碗口稍沾清油,从上至下自风池、风府刮至骶骨两旁,以疏通太阳。此经脉纵贯一身,为一身之藩篱,此脉通畅与否,关系到一身之气血周流,不但治疗外感热病至为重要,即内伤诸病,亦不可轻忽。另从手弯,腿弯刮,以疏通厥阴,太阴。刮时必轻,勿破伤皮肤,以刮现出紫红点为度,或用针消毒后,浅刺少商,中冲或十宣穴,令出恶血少许。刺前先用手从臂上向下推至指头数遍,后用麻绳扎住第二指节,即可刺,出血后立即去掉麻绳,昏厥可兼刺人中,不宜出血,或掐人中即可,以上系开闭之法,凡属闭证皆可使用。无论何种外感热病闭证,开闭极为重要,若忽略开闭,表里不通,营卫不畅,邪无出路最易形成内闭外脱之险证。
治疗时先别阴阳,如面青,唇淡,舌不赤,苔不黄,目不赤,气不粗,烦躁不甚,神昏厥逆,扪之胸腹不热,急用苏合香丸研末开水化后灌服,得吐更好,牙关紧闭者,开关散可以使用,外柔颊车,以助口开。寒闭不能与寒症等同,如确系阴证,烦躁肢厥,呕吐甚,脉沉微,属厥阴、阳明合病,急则治标,吴茱萸汤可用,待吐止厥回,再随症治之,此为救急权变之法。又有寒闭开后见头痛身热,无汉烦躁诸热象者,此系寒热混杂,可用小剂双解散加葱白少许(约三寸)生姜二片水煎服。若苔黄、舌干,烦躁无汗,里证重,表证轻者,三黄石膏汤亦可选用。若表证重,里证不多,只见烦躁无汗,腹不硬满者,亦可用大青龙小剂服。若开闭得法病势随减则易于救治。
属阳证者,虽有厥逆,抽风,烦躁,神昏腹部扪之必热,腹中必满硬,二便不利或大便溏二极其恶臭,面色必红,母赤,唇干燥,色赤苔黄,气粗恶热,虽有肢冷,呕逆,不可用温燥辛烈之品,宜用凉开,如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均可选用。喉间痰盛者酌加玉枢丹,开闭之后,可用杨氏增损双解散加减使用,抽搐甚者如羚羊钩藤汤。大凡用增损双解散,必酌情加减,如抽搐甚者加钩藤、羚羊角、葛根,口干加花粉等,如叶天士所说“不可就认板法”,既要掌握规律,又要结合变化,疫痉闭证虽有寒热之分,但究竟属热者多,寒者少。病势减退,则以调和胃气为本,不拘阴阳两证,到后期皆需调和胃气,叶天士曾有面色白者,清热至十分之六七,即不可过于寒凉,恐成功反弃。面色苍者,须要顾其津液,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不可就云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也。这一论述十分正确。由于禀赋各异,故尔治疗亦异,这一点一定要细心揣摩。不过,所谓“白”应是“白而肥者异”,“苍”应是“苍而瘦者”仅一白字,一苍字似嫌不够明白。白而肥者多湿甚,苍而瘦者多津亏。这段论述不仅在一般湿热的治疗上有执导意义,就是在杂病的治疗中,也极有参考价值。
调胃之法,不可急于用术、砂、蔻等辛温香燥,免伤胃津,以至造成长时间低热不退,津液难复,温病后期复津液即是复正气,保胃津即是保胃气。要注意勿将津和液混为一谈,津是液在气化下的产物,标志着液存而气化正常,故胃津存,即是脾胃升降正常的表现。二者功能正常,则水谷之气不衰,余邪自然易退,否则往往流连难愈。
调胃宜以沙参、玉竹、山药、扁豆、五味、麦冬、石斛、谷芽、麦芽等甘淡之品为主,佐以少许陈皮;若大便干加火麻仁,蜂蜜;口渴甚加天花粉,知母;服胀少加枳壳、郁金;若反胃呕清,可酌用半夏、生姜;若邪去津伤,无它症者,以鲜葡萄、樱桃、枇杷、蔗浆、梨汁、西瓜等水果、少少与之,既不伤阳,亦无滋腻之患。其奇妙组合,爽口之长,诚为人工组合所远远不及,造物之灵,可见一班。若天寒地冻无此物者,我在梓潼时常嘱病家用菠菜熬稀粥,亦不失为热病后养胃阴之佳品。
重型
发烧头痛,项背强,或有肢厥而昏迷抽搐。此型治疗亦以祛邪为主,重在太阳、阳明,以一主表,一主里耳。先辨表里寒热轻重,一般酌用河间双解散,或增损双解散。两解表里,病势必衰,随症施治,法如上述。
一般型
发烧、头痛俱不甚,无肢厥,间或呕吐下利。以逐秽解毒清热为主治。可用藿香正气散或香苏饮加味,解三阳经之表,若无汗身痛甚,口不甚渴,苔薄白者,亦可用十神汤或苏羌发表汤,此系表寒重者。若兼心烦甚者加用栀子豉汤,呕吐加生姜,表闭夹热者亦可选用葳蕤汤。
更有轻者,其治法与一般感冒大致相同,偏寒者用人参败毒散、加味香苏饮灵活加减,偏热者可用葳蕤汤加减,或银翘散加僵蚕、蝉蜕等;夹食滞者加神曲、谷麦芽;有气滞加香附、腹皮或厚朴、枳壳少许。
极重型与重型的治疗重点在于祛邪开闭,尤其极重型,开邪气之出路至关重要,切勿一见高热则轻率地投以苦寒重剂,那样更易兵伏邪气,邪无出路,必致病邪加重,甚至内闭外脱。又祛邪一定要参合化浊,因为此病并非单属热邪或寒邪,往往夹秽浊之气,化浊逐秽是治疗中的关键,邪退之后要处处注意胃气。
这是我综合各温病学派,结合我数十年的临床心得之概要,临床中应对具体情况灵活化裁使用,不可胶柱鼓瑟。
附方:增损双解散:
白僵蚕9克、蝉蜕12枚、姜黄2克、防风3克、薄荷3克、荆芥穗3克、当归3克、白芍3克、连翘3克、黄芩6克、桔梗6克、生石膏18克、滑石9克、甘草3克、大黄(酒浸)6克、芒硝6克。
水煎去渣,冲芒硝入蜜三匙,黄酒半杯和匀冷服,按:此方可不入蜜酒。
蒲志孝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silence
|
2004-5-24 12: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蒲辅周谈疫痉证治概要
希望您繼續貼這樣的醫案醫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岐黄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