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奇谈怪论”之九:一个“有眼无脑”的怪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奇谈怪论”之九:一个“有眼无脑”的怪人
[复制链接]
850
|
0
|
2004-6-7 11: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近年来,中国的艺术家们为中国人塑造了一个怪物,活跃在电视银屏上,特别引人注目。一个人的眼睛是长在头上的,可是这个怪物,不但没有脑壳,而且仅有的一只眼,却长在一双大脚上,行走非常敏捷。这个似人非人的怪物,真令人琢磨不透。
最近才明白,中国的艺术家们给中国人塑造的是一个别开生面的棋子形象。尽管这个棋子在棋盘上十分活跃,行走如飞,本领高强,但究竟是木头做的,自己无法挪动,一举一动,全受人控制,毫无自主可言。用它吃掉对方的棋子,用它将军,用它制对方于死地,都不是出于它的本意;它本意是不愿的,但不愿意又有什么用呢?尽管有多大不满,都只能忍气吞声,只能任人摆布,只能凭别人按照他们的意图,把自己挪来挪去做枪使。这次杀死了对方,也许下次可能被对方杀死。杀来杀去,总是在自相残杀。而控制者也总是利用棋子在彼此进行较量。棋子是无辜的,不管谁胜谁败,遭殃的也总是棋子。即使被控制在强者之手,也没有什么可骄傲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决不可能有“常胜将军”。所以这样杀来杀去多少年了,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了。又谁来为棋子鸣不平呢?由于棋子是木制的,没有头脑,不可能有自主,所以剥夺棋子的一切主权,就成为天经地义、千古不变的歪理了。
当今社会,由于奉行西方文化,皆以“于我有利者而为之,于我无利者而不为”为处事之宗旨。人人突出“我”,处处突出“我”。所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是极端尊重一个“我”字。人人自私,人人都想将财物占为己有,但世界上的财物是有限的,自然就会出现你争我夺。所以人人都想向社会广罗人才,为其所用。而其所选用的标准自然是“棋子”似的人物,一句话,凡是没有头脑不能自主者,皆可选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所以历代帝王常以“水”喻民,因在万物中,水最顺自然,水最柔弱无为,在圆则圆,在方则方,其形态变化皆随人意。可见,历代帝王皆喜用像“水”一样不能自主而无头脑的人。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说明孔子也是把“民”看成或变成无头脑的人,以维护帝王的统治。看来,中国的艺术家们给中国人所塑造的“有眼无脑”之怪象,却是一个没头脑、不能自主的棋子形象。其用意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了。
这使我们明确了一个问题:一个人能不能自主,关键在于有没有头脑。有头脑就能自主;没有头脑,就只能受人控制,任人摆布。由于历代帝王喜欢没有自己头脑的人,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早在周时就只承认“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却不承认“脑髓”为脏,而且把“脑主思维”的功能附寄于“心。”所以,人身脏腑只有“五脏六腑”,却不承认有“六脏六腑”。因此,当时人们把“脑想”、“用脑”说成“心想”、“用心”,一直沿用至今。本来,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若干脏腑器官构成的,这些脏腑器官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每一脏腑都是人体有机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都不能脱离开整体而独立存在。而“脑髓”,本属于人体六脏六腑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为何要人为地将“脑髓”与“五脏六腑”分割呢?
是周时不知“脑”具有主“思维”的功能吗?其实,古人早在造字时代就认识到了“脑主思维”的功能。如“思”字,其中“田”字,古文作“囱”。故“思”字是“从心从囱”,段玉裁引《韵会》曰:“自囱至心,如丝相贯不绝也”。说明心气通于脑,才构成“思”字,思维是在脑中形成的。如果只有“心”没有“囱”字,就不会成为“思”字。说明古人对“脑主思维”的认识是很明确的。所以,明知不以脑髓为脏是不合符医理而为之,显然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皇家的统治地位。
《内经》非官家所作,乃出自民间之手,不吃皇家俸禄,不作皇家官,自然不为皇家所控制,因而他们有自己的头脑,喜欢自主,喜欢做自己愿意作的事情,不愿听从别人摆布。所以,《内经》的编撰者们不顾皇权的镇慑,坚持了中医学的特点—整体观念,以脑髓为脏,将“五脏六腑”与“脑髓”结合为“六脏六腑”,组成一个完整的阴阳组合系统,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完整的有机整体。说明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头脑,才能进行自己的思维,思维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发展中医学。可以说,《内经》以脑髓为脏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大的革命。有了以脑髓为脏,中医才能真正的开展“生命科学”的研究。才能有条件开展脑科学的研究。
《内经》以脑髓为脏,首先从脏腑之阴阳可以看出:从文字上看是“五脏六腑”,脏为阴,俯为阳,“五脏六腑”即是五阴六阳,阴阳不平衡,很显然是不符合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的。所以,《内经》立脑髓为脏,改“五脏六腑”为“六脏六腑”,这样,脏腑“六阴六阳”阴阳就平衡了。
其次,从《灵枢·经脉》篇可以看出,十二经脉所络属的脏腑为六脏六腑,乃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合,形成了人身六脏六腑一个完整的阴阳组合系统。即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心包络合三焦(心包络即脑髓的代用词)。与易理“一阴一阳谓之道”完全相合。很显然,若不以脑髓为脏,《灵枢·本输》说三焦是“孤之府”,今以脑髓为脏,与三焦相配,三焦就不是“孤之府”了。《灵枢·本藏》说“肾合三焦、膀胱”,乃“一脏配二腑”、“一阴配二阳、“一里配二表”,显然与“脏腑配合理论”不合,今以脑髓为脏,三焦与脑髓相合,肾只与膀胱相合,就与“脏腑配合理论”相符了。
其三、从《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论“十二藏”、“十二官”也可以看出。古时“藏”与“府”可以互训,故有二字连用为“藏府”者;官,《广雅·释宫》:“府,官也。”说明藏、府、官三字之义相通,是知“十二藏”即“十二官”也。《灵兰秘典论》所论“十二官”即: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肝者,将军之官;胆者,中正之官;膻中者,臣使之官;脾胃者,仓廪之官;大肠者,传道之官;小肠者,受盛之官;肾者,作强之官;三焦者,决渎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此非五脏六腑,乃六脏六腑。在这十二官中,“膻中”,显然是一脏。根据《灵枢·胀论》“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心主”指“心包络”而言也。可知“膻中”乃“脑髓”之代用词。心包络与膻中皆为“脑髓”之代用词,此《内经》异常论述之方法也。
其四、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但根据《内经》,“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六腑乃后天之精,后天之精藏于肾,是知肾只可为后天之本,不可为先天之本也。根据《内经》,《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说明先天之精藏于脑,是脑髓生肾精,而不是肾精生脑髓,是知脑髓为先天之本也。所以,脑与肾的关系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先天者,后天之主宰也。后天肾既可为脏,哪有先天脑髓不为脏之理!
其五、从《素问·灵兰秘典论》“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的论述中也可以看出,说明“十二官”中还有一个“主”,这个主的地位显然在“心”之上。明·赵献可说:在十二官之中,还有一个人身之主,这个一身之主,即是命门。其地位在“心”之上,是人身之“真君真主”。但他认为这个“真君真主”命门,是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这就错了。肾只为后天命门,主宰六脏六腑者,乃先天命门脑髓也。
由此可见,《内经》以脑髓为脏是很明确的。不但以脑髓为脏,而且远比其他五脏更重要。古人非常重视“脑主思维”的生理功能,可是我们现代的艺术家们,不懂得古人的用心良苦,却为中国人塑造了一个“有眼无脑”的怪人,只有一只眼和两个脚。很明显,塑造者们的意图是要人们对社会上任何事情,只看,用不着想。而且是要跑着看,跑得越快越好,可以在短时间内,能看到很多地方。但这个怪人只有一只眼,也许是开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那么认真吧。其实,跑得快,能看到什么呢?特别是没有头脑,看了之后,一点印象都留不下来,看了也等于没看。完全是一个受人控制的白痴。那还有半点中华民族精神!在他们眼里,中华民族文化没有了,中华民族没有了,中国成了不能自主的殖民地,中国人变成了外国人的奴才。什么都是外国人的好,所以,中国的西医院、中医院都以引进外国设备为时尚,夸耀于人。大批资金往外流,穷了自己富了别人。难道这就是中国的艺术家们所作的贡献!
我们奉劝中国的艺术家们,古人以水喻民,当水能畅通流动时,是非常顺从人意的,要方则方,要圆则圆;但当水流遇阻时,就会无坚不摧。“水可浮舟,也可覆舟”。中国人是不会那么好欺侮的。[/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刘养元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