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穴位可以治病(3)腕部扭伤的对症治疗

[复制链接]
查看2235 | 回复1 | 2006-9-18 14: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                         腕部扭伤的对症治疗
   孙儿十一岁时,在一次打羽毛球时将左手腕扭伤,手腕周围有些轻微肿胀,腕关节不能转动,活动受限,触痛拒按,腕关节活动无力,吃饭时不能端腕拿筷子,心中害怕加之持续疼痛吓的眼泪直掉。
   腕部扭伤属于经筋受损,腕部筋伤一般以拧、扭伤为多见,大部分发生在尺桡侧副韧带。手掌侧有桡侧腕屈肌、手背侧有桡侧腕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等,桡侧关节有尺侧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拇指腕掌关节等。孙儿腕部扭伤属于腕部诸肌组织扭伤,经络间是相互联系的,诸筋扭伤通过经络的传导,必然促使多脏器受累,影响气血循环,虽然是轻度受伤,因为是诸肌组织受累,必须要及时治疗和调整受到损伤的多条经络,使患病的经筋阴阳平衡、疏筋活血、通经活络。
    治疗前孙儿焦急地问,手腕痛啥时能治好?我说,治疗后马上就能减轻,但是治疗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造成扭伤地原因看起来非常简单,治疗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所谓得病容易去病难就是这个道理。
    手腕扭伤是患病的一种表象,而不是病因,在治疗上就不能单纯治疗腕伤,因为手腕部位有很多肌组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包括肌肉、肌腱、关节、韧带等组织,即使说肌肉也包括多块肌肉,所以,对患病的经筋相联系的经络,要一条一条的调整梳理,调整一条经络,肌组织的一个部分的气血循环就得到改善,活动的范围就大一些,因此,被扭伤的肌组织的各个部分必须要都得到治疗,腕部才能不痛。
    经诊脉,为肝脉虚,余脉平,病在肝脏。肝主筋,统管全身之筋脉。根据患病脉象调整肝、胆经,然后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调整肾、膀胱经,治疗后腕尺骨部位疼痛减轻;再次诊脉,为脾脉虚,在调整后脾脏又出现不平衡,病在脾脏。脾主肌肉,统管全身之肌肉。根据患病脉象调整脾、胃经,然后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调整三焦、小肠经,治疗后腕部活动量又有所增大;再次诊脉,为肺脉虚,肺脏又出现不平衡,病在肺脏。肺主气,主一身之气。根据患病脉象调整肺、大肠经,然后,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调整脾、胃经,治疗后腕部活动的范围又大了许多,基本不痛了。一次治疗后,脉象必须出现平脉,才算治疗中止,孙儿一次治疗出现三次病脉,通过三次治疗,才出现平脉,也就是说经过三次治疗才恢复腕部的正常功能。第一次治疗后,吃饭敢使用筷子了,晚饭后又能正常打羽毛球。
    临睡觉前孙儿又问,啥时能一点也不疼,我说,今晚睡觉前再治疗一次,到明天应该就不疼了。经诊脉,为肺脉虚,余脉平,病在肺脏。调整肺、大肠经,然后,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再调整脾、胃经。治疗后孙儿接着又问,为什么到明天一早就不疼了呢?我说,经过连续多次治疗,使患病的每条经络都要阴阳平衡,失衡就是有病,平衡就是健康。睡觉也是一种治疗方法,经过治疗后入睡,使人的身体处于放松没有压力的自由状态,体内的气血依据自身的规律,通过经络的传输,使患病脏器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平衡,不断地修复,经过一夜的休息,如果病情不重的话,一般到明天手腕就不会再痛了。
第二天晨起,问孙儿:活动一下手腕看看还痛不痛?孙儿活动手腕后说,真的就一点也不痛了,高高兴兴的上学去了。
    为什么腕扭伤后三次调整经筋?从经筋的分布上看,有的经筋分布腕部,有的经筋不分布腕部,但每次治疗腕部都有一定的好转呢?其原因:
    1、依赖于经脉中的子络、孙络为经筋提供营养。经筋没有自己的循经路线,其营养来源于经脉的供给,经脉又分为若干子络、孙络等络脉,形成网状的形态布满全身,纵横交错、相互营养、相互制约,对经筋有滋养作用。
    2、经别与脏腑发生属络关系。《黄帝内经灵柩集注》释云:“所谓别者,言十二经脉之外而有别经……,谓经脉之外别有正经,非支络也”。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别行分出的另一经脉体系,但仍属于正经的范围。通过其它脏腑的别经提供营养物质。
(别经出入于关节上下,其治疗效果是通过别经的补、泻来完成的。如:调整脾胃经,脾胃经的循行路线都不到腕关节,小肠和三焦的别经都通过腕部。)
    辽宁  李青山  邮箱:lqs1944@163.com
  [/watermark]
pletchernhf | 2015-1-20 00: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网不聊天,气死活神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