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穴位可以治病(4)痛风病症的临床探讨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穴位可以治病(4)痛风病症的临床探讨
[复制链接]
1950
|
1
|
2006-9-18 14: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 痛风病症的临床探讨
一位先生,六十三岁,03年上半年开始右脚二趾痛,慢慢的发现脚趾红肿,接着大脚孤痛,自认为可能不注意由外伤造成的脚痛,也没有在意,用频谱仪治疗几天就好了。过了一段时间患病的部位又开始痛,经医院检查尿酸盐增高,诊断为痛风病。几年前也曾患有腰椎间盘膨出症。
来诊后,经诊脉为,肝、脾脉虚,余脉稍强。根据脉象分析,病因应在肝和脾,根据经络调整法的治疗原则,首先调整脾、胃经,然后,调整心、小肠、心包、三焦经补之。治疗后脉象为平,脚趾、腰痛感立即减轻,走路轻松的多了,二趾红肿没有大的变化。
第二天开始至第七天的治疗,大部分的病脉在脾,走路逐渐的恢复正常。
第八天脉象仍为脾脉虚,余脉平。在治疗中为了加强效果,增加足部周围的奇穴,治疗后,二脚趾感到痛,直到第十一天,共治疗四天,脚二趾红肿完全消失。
第十二天至十四天均为脾脉虚。
第十五天,脾脉平。右脚脖走路痛,和痛风初期的症状相同。
第十六天,脉象为肝脉虚,是筋拘紧所致。治疗后脚脖痛立即好转。
第十七天,脾气盛,余脉平。晨起脚脖又开始痛。治疗后立即好转。
第三十天………。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脚趾恢复了正常的功能。从临床记录的脉象和脉形的观察,绝大部分时间患病的脏器在脾,痛风是脾脏受累其功能下降所致,脾是痛风疾病的主要病因,应治疗脾脏,应坚持以脾为主,其他脏器为辅的原则。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发病男性高于女性,主要侵犯男性和老年女性,多数患者有家族史。临床特征为急性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急性发作。
中医学认为:脾位于中焦,其生理功能主要是运化、统血、主肌肉和四肢。人体肌肉的丰满和四肢的正常活动皆与脾的运化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脾的运化功能旺盛,可将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送到全身和肌肉中去,为之营养,使其丰满健壮,四肢活动有力。张志聪在《素问集注﹒五脏生成篇》的注释中说:“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现代医学称肌肉为肌组织,脂肪及皮下组织都属于肌肉的范畴。肌肉居皮下,附着于骨骼关节。
四肢运动与肌肉在生理功能上有密切的关系,二者同为脾所生。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人身的肌肉四肢皆赖其煦养,清阳之气靠脾气的推动以布达,所以脾脏的功能健旺与否,往往关系到肌肉的壮实和衰萎。脚趾痛为疾病的症状或称为表象,而不是病因,脾脏患病才是痛风疾病的病因所在。每次来诊时,其脉象大部分为脾气虚,余脉平,这种脾脉频频出现的现象,说明选择治疗脾脏是非常正确的。
这位先生所患的痛风病症,为什么始终出现脾虚这种脉象?脉象是脏腑患病的外在表象,体内的各种病症都要在脉象上反映出来。痛风发病的原因是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腔内,则引起滑膜的急性炎性反应,使滑膜充血、肿胀、关节液增加,引起脚趾疼痛。脚趾属于四肢中的一部分,脾主肌肉、四肢,四肢中的某一块肌肉发生病变,脚趾痛必然要通过经络的传导,在脉口上必然反映脾的功能状态。按经络的分布,脚的大趾为脾经的起始点,脚的二趾为胃经的终点,大趾和二趾疼痛为脾胃不和所致,均会影响到脉象的变化,痛风足趾痛又都发生在大趾和二趾。
中医学还认为:人体的脏腑具有多种功能,每个脏腑因其功能上的差异,临床表现各有其特点。即使是同一脏腑病变,由于病因病机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尽一致,在脉象上可出现一脉多症。杨先生临床出现的脚趾痛、腰椎膨出等症,其病因大部分属于脾脏的范畴(其中也有其他病症),所以重点在于治疗脾脏,恢复脾脏的运化功能,使其经脉滑利、气血流畅、代谢加快,促使病情逐渐好转。
中医的治则为:“虚则补之”,脾气虚应在补脾。在阴阳五行中脾为土,心为火,“心为脾之母”,“以其母补其子,”在治疗上才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第一次治疗根据患病的脏器,调整脾胃经络,脾胃经穴上的“感受器”受到力的刺激,对气血的转运速度加快,脾胃脏器的气血得到补充。“虚则补之”又调整心、小肠经,心主血脉,调整后心气充足,增加通往脾脏血的容量,有利于脾的运化功能,促使脚趾部肌肉的气血循环。在瞬时间内通往脾脏的血液流速加快、肌肉柔软、弹力增强,减少组织间结晶部位的磨擦间隙扩大而痛感减轻。第八天,在治疗中脚趾周围选用一些奇穴,这些奇穴运用又进一步增加脚趾部的血容量,使血中的尿酸值降低,有利于关节腔内尿酸盐溶解返回血液中,再从尿中排出体外。关节腔属于软组织范畴,本身没有血管,其营养来源于周围血管组织的渗透,通过周围血管组织(脾经传导)的逐步渗透,关节腔内尿酸盐在血中逐步溶解,又回归血液中,使二趾关节腔及周围肌组织逐步消炎消肿。
脾气,是脾功能活动的动力,而脾血则是通过血液滋养脾的特殊物质,脾血与全身之血的不同点在于,它直接参与脾运化水谷等功能。据许多研究发现,脾虚患者可见到胃肠道粘膜萎缩,平滑肌菲薄。人体各个“管道”,包括气管、血管,其管腔内都有平滑肌,气和血通过管腔内平滑肌的舒缩,推动气血循环。这项研究意味着脾虚者血管内平滑肌薄而无力,舒缩功能减弱,推动气血运行无力。脾经过治疗其功能加强后,其营养不断的得到补充,逐渐使平滑肌增厚富有弹性,增加血管内平滑肌舒缩的频率,加快血液的流速,使尿酸盐的结晶,迅速得到溶解,返回血管内,从尿中排出体外。
痛风是一种疑难杂症,发病的原因是来至多方面的,在治疗上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根据临床中观察,痛风疾病的患者除及时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好一些预防性的工作,把住“进口关。”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注意饮食的摄取
痛风的发作与吃肉喝酒有关,肉类中的蛋白含量非常高,摄取超过需要的蛋白质时,会在人体的组织里残留很多有毒的代谢残留物,进而引起自体中毒,如酸缄度失去平衡(酸度过剩),营养缺乏(一部分营养被迫排出),尿酸的蓄积,组织里积存嘌呤等。肉类,尤其是牛羊肉,属含嘌呤高蛋白膳食,在体内代谢后,产生大量尿酸;饮酒,乙醇代谢产生的乳酸就会阻止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嘌呤代谢紊乱,沉积关节腔内。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控制高蛋白的摄取,以摄入优质蛋白、嘌呤低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鸭蛋、皮蛋等。
2、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痛风的病因非常复杂,是一种难症,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一般可分三个时期。急性期 发病突然,一般都在早晨或夜间发作。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伴有全身不适等症状,一般持续数日或数周后,症状逐步消退,数月或数年再发。慢性期 关节反复肿痛,逐渐发生肌肉萎缩,关节畸形,在关节附近软组织中及耳壳可摸到痛风石。
任何疾病的治疗都存在最佳的治疗时间,痛风疾病的治疗更是如此,如果在急性期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转为慢性期,而且波及到其它脏腑,可以出现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等病症 。
痛风患者一定要注意夜尿的次数,当尿酸盐结晶 损伤了肾小管,肾脏的浓缩功能时,可导致液尿增多,使病情加重。但一些特殊情况应加以区别,如睡觉前饮水,水果吃的过多、失眠等。
3、选择好的治疗方法
一个好的治疗方法,无疑有利于病情恢复和身体健康。痛风病症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发病率在逐年增多,这种难症也不断被人们所认识,但更重要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治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基本上都以药物为主,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具有毒副作用,尤其是西药,对身体的毒副作用比较大,药物说明都标识的非常清楚,都以损伤肝、肾为代价的。痛风病进入慢性期以后,必然会侵蚀其他的脏器,如果再依靠药物治疗,就会影响病情恢复和身体健康。
4、注意经常性的治疗
痛风是一种疑难病症,治疗的难度自然是比较大的,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除注意日常饮食外,坚持治疗是第一位的,关键是要注意治疗的及时性。发现病症要及时治疗,当病症开始出现时,关节腔内就已经存有结晶体,通过治疗将晶体溶化入血,在排除体外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晚治不如早治,要做到“水不来先迭坝”,做到经常性的治疗,疾病没有发生就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患于未然。
经络调整法是一种不靠药物,通过疏通经络、平衡脏腑,调节阴阳,达到治疗作用的物理疗法,因为不用药物自然就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有利于痛风疾病的恢复。
经过多例痛风患者的临床治疗验证,在治疗中除治疗脾脏外,对其它脏腑的经络做全面调整,对相关脏腑一并得到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痛风病症的恢复,均取得很好的疗效。
辽宁 李青山 邮箱:lqs1944@163.com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sjdlfsjki
|
2013-2-17 14: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lqsh1944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