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痛风慢性期的中医治疗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痛风慢性期的中医治疗
[复制链接]
169
|
0
|
2019-8-20 21: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原发性痛风以往在我国比较少见,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特别是饮食方式的改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对本病认识的加强,痛风的发病率明显增多,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对本病的治疗尚缺乏病因治疗和根治措施,在其急性期虽可用特效药秋水仙碱控制病情,但如果在其慢性期不能有效地将血尿酸的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则会迅速复发,并发展成慢性甚至诱发肾功能衰竭、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各种并发症。至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问世以来,开辟了痛风治疗成功的新途径,但它的副作用大,使用的安全范围小,大部分患者不能坚持治疗。因此,利用中医药的优势,针对其病机特点,在其慢性期加强中医药的治疗,对预防痛风的复发和控制其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1 治疗特点
1.1 补法当先 痛风一病,在古代或称痹,或谓历节,或曰痛风。就其病因病机,《济生方*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永类钤方》曰:“体虚之人,受风寒湿毒之气,使血气筋脉凝滞,传于骨节四肢间,肉色不变,骨如虎噬之痛,昼静夜剧”。可见痛风的形成乃体虚所致,其病机主要责之于先天脾肾功能失调。脾主运化,脾失运化则痰浊内生;肾司二便,其气化功能失调则湿浊排泄缓慢,而致痰浊内停。此时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内伤七情、饮食、劳倦,或关节外伤,则致痰浊流注于关节、肌肉、骨骼,使气血不畅,经脉痹阻不通而成痛风。痛风以肝肾亏虚、脾失健运为本,风寒湿热、痰浊、瘀血闭阻经脉为标,本虚标实。因此,其慢性期补虚为其根本治法。
1.1.1 调补肝肾 肾为先天之本,藏元阴而寓元阳,司气化而主水液代谢;肝藏血主筋,为罢极之本。原发性痛风为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其在未发生临床症状之前,就已有先天不足,肝肾亏虚的表现,加之处于慢性期,久病体虚,或急性期过服治疗的化学药物内伤元气,肝肾亏虚尤为明显。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经脉失养或肾司二便功能失调,湿浊内聚,流注于关节、筋骨、肌肉,闭阻经脉,形成痛风,出现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痛风石不消,或关节变形,屈伸不利,腰膝?痛或足跟疼痛,耳鸣眼花等。此时治宜调补肝肾,补益气血,常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多用杜仲、怀牛膝、桑寄生、熟地黄、白芍、党参、当归、茯苓、独活、秦艽之类;偏于阴虚,常用左归丸加减,多用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山茱萸、桑寄生、龟板、鳖甲、何首乌等;若偏于阳虚,多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常用药如熟地黄、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狗脊、续断等。
1.1.2 健运脾胃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痛风病先天不足,致阴阳失调而累及脾脏,脾失健运,一则水不化津,转化为水湿,凝聚而成痰浊,即脾为生痰之源;二则完谷不化,尤对厚味、酒食运化不及,而致痰浊内生,滞留于关节。脾虚生化无源,气血无以充养关节经脉,亦致痛风,故临床上痛风多见于脾虚肥胖之人。此时治宜健运脾胃为主,兼顾化湿消浊,常用参苓白术散之类,用党参、黄芪、山药、白术等健运脾胃;芳香化湿、利水渗湿类药物消除湿浊,前者常用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等,后者常用茯苓、防己、薏苡仁、木瓜、萆?、滑石等。
1.2 补不忘消 痛风病久,气血周流不畅而致“久病入络”、“久病必瘀”、“血停为瘀,湿凝为痰”。《类证治裁*痹证》在论述痹证日久不愈时,明确指出“必有湿痰败血瘀滞经络。”痰瘀互结,阻闭经络,流注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痰瘀胶固,则致僵硬肿胀畸形。脾肾亏虚日久,水湿不化,蕴积化热,煎熬津液致石淋。故在痛风的慢性期,常需配合祛瘀涤痰、消石通淋等消除痰浊瘀血积滞之法。
1.2.1 祛瘀涤痰 痛风慢性期,炎症未能完全消失,关节轻微肿痛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出现皮下结节,固定不移,其皮肤瘀暗,甚或关节僵硬变形,此乃痰浊瘀血有形之邪留阻于经络、关节、肌肉。瘀阻脉络,则关节肿痛,痰瘀发于肌肤则见痰核、硬结,皮肤瘀暗;邪气深入,痹阻筋骨,而致关节僵硬变形,难以屈伸。此时在补益肝脾肾的同时,宜加强活血化瘀,涤痰通络,软坚散结。常配合使用桃红饮、二陈汤之类,多用桃仁、红花、川芎、法半夏、茯苓、胆南星、白芥子、海藻、昆布等。久痹邪深,痰瘀互结,非一般药物所能透达,唯穿透力强,搜风剔络的虫类药,如全蝎、蜈蚣、地龙、僵蚕、土鳖虫、穿山甲以及乌梢蛇、蕲蛇等独具善功。
1.2.2 通淋消石 脾肾不足,无力以化水湿,久积化热耗液成石淋。因此,尿路结石在痛风慢性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临床症候。故在慢性期常规补虚的治疗方法下,常加入利尿通淋消石之品,促进结石排出。临床多用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滑石、?蓄、车前子、木通、大黄等。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儿科
亮仔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