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孙浩治小儿乳蛾经验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孙浩治小儿乳蛾经验
[复制链接]
63
|
0
|
2019-8-20 21: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乳蛾又名喉蛾(相当于扁桃体炎),前者其形似乳头或蚕蛾命名,后者以发生部位在喉间和形态命名。发生在喉之一侧为单蛾,发生在喉之两侧为双蛾。按其发病暴久又分急性乳蛾和慢性乳蛾两种,多见于3~6岁小儿。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孙浩主任中医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国医名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乳蛾一病辨治颇具经验,现归纳如下:
【急性乳蛾】
风寒乳蛾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手足欠温,喉一侧或两侧乳蛾突起,Ⅰ-Ⅱ度肿大,色微红,或微痛或不痛,舌苔薄白、中根略厚,脉浮。此缘风寒之邪搏结喉核发为乳蛾。方用苏羌达表汤合荆芥汤、甘桔汤加减。药用紫苏叶、防风、羌活疏风散寒,荆芥、牵牛子、白芷、连翘、桔梗、甘草等利咽消肿。考诸方书认为,急性乳蛾多系肺受风热之邪,兼胃有燥热之气(或称胃火),发于咽喉所致。病性属热属火,多主以清宣泻火之剂。至于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几未论及。但从孙浩临床经验所见,属外感风寒而发者十居二三,其辨证要点在于风寒表证凸显,风寒去则乳蛾自消。清·陈宗良所著《喉科指掌·乳蛾门》中明确记录了“风寒乳蛾”和“白色乳蛾”的证候,均主以辛温解表法,可见因风寒而致之乳蛾,在临床上并不罕见。
风热乳蛾
症见咽红如丹,两侧喉核肿大,状似樱桃,上见二三脓点,咽痛,吞咽不利,恶寒发热,体温常在38℃以上,咳嗽,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方用银翘散疏风散热;天花粉、浙贝母清胃润燥;山豆根、板蓝根泻火解毒。外用冰硼散或西瓜霜喷剂喷喉,每日数次。
【慢性乳蛾】
肺脾气虚证
临床表现为体质虚弱,动辄多汗,经常感冒,乳蛾发则滞留不消,色淡红,无脓点,喷嚏,鼻流清涕,偶发低热或不发热,有时咳嗽,常与“过敏性鼻炎”等并发。方用补中益气汤(丸)或玉屏风散加大枣,两方皆补中有散,而以补为主,使肺脾气壮,四季不受邪,则乳蛾自可消矣。
肺胃阴虚证
原本肺脾气虚,反复呼吸道感染,乳蛾不消,因脾虚生化无权久之转化为肺胃阴虚,虚火上炎,以致蛾体略见增大,咽干微痛,常有低热,两颧泛红,舌光红无苔,脉细数。方用养阴清肺汤去薄荷(生地黄、麦冬、生甘草、玄参、川贝母、牡丹皮、生白芍),加川石斛、地骨皮、射干养阴清热,凉血消肿。外用西瓜霜喷喉,俟症状改善后,予沙参麦冬汤去甘草、桑叶(南沙参、麦冬、玉竹、白扁豆、天花粉),加太子参、黄精、碧玉散(包)、赤芍,意在气阴两固,以杜外感,稍佐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药,以消乳蛾。
慢性乳蛾有反复发作、僵固不消者,《喉科秘钥》谓之“石蛾”,需应用活血、化瘀、散结药治疗;如久治不消,蛾大妨碍吞咽,并丧失卫外功能易频致感冒者,须及早手术摘除,以免外邪深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妇科
青橄榄网络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