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俞景茂治疗小儿哮喘经验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俞景茂治疗小儿哮喘经验
[复制链接]
206
|
0
|
2019-8-20 22: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俞景茂教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经验丰富,尤善治疑难杂症,对小儿哮喘病的治疗匠心独运,疗效显著,现将俞师治疗特色介绍如下。
1 推本溯源
哮喘乃儿科常见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由于肺气不足,卫外之阳不能充实腠理,故常易为外邪所侵;同时又由于肺为水之上源,若肺气虚衰,治节无权,失于输布,则凝液为痰;脾胃乃水谷之海,脾气虚弱,运化失司,则湿聚为痰;肾主人身津液,肾气虚衰,失于蒸化,则水泛为痰;宿痰胶固,伏藏于肺,气机郁滞,升降失常,不仅会导致津液凝聚生痰,同时还会影响血液运行,形成痰瘀交结的局面。痰挟瘀血,结成窠臼,潜伏于肺,遂成哮喘之“夙根”。可见素体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留伏,痰瘀交结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内在因素,如遇外感、饮食不当、劳累等因素则引动伏痰而发,出现以肺气上逆为标,痰瘀交结为本的证候特点。
2 辨证论治
在治疗上,俞师指出:应始终紧紧地扣住治痰、治瘀这一环节,方谓得其要法。早期运用活血化痰药,使肺宣邪散,防止病之延续及转化;后期运用活血化痰药,使气血流通,脏气平调,机体康健。
2.1 发作期 应当攻邪以治其标,并辨其寒热而施治。俞师认为痰与瘀是哮喘病变中的关键,且痰瘀两者往往相互为患,因此治当将活血化痰融为一体,根据其证情的寒热性质不同而选择相应的药物。属风寒束肺,痰瘀内阻者,以温肺散寒、祛痰平喘、理气化瘀为治则。方选小青龙汤加味,药用炙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姜半夏、五味子、紫菀、苏子、款冬花、赤芍、丹参、辛夷、甘草。属风热犯肺,痰瘀内阻者,治宜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活血化瘀。方选麻杏石甘汤加味,药用炙麻黄、杏仁、生石膏、浙贝母、款冬花、桑白皮、苏子、黄芩、地龙、全蝎、丹参、辛夷、甘草。
2.2 缓解期 应当扶正治本,调节脏腑功能,去其生痰之因。肺气虚,不能布散津液,脾气虚,不能运输精微;肾气虚,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痰瘀交结,是本病发生的“夙根”。因此治当将益气固表、健脾补肾与活血化瘀融为一体。方选柴胡桂枝汤加味,药用柴胡、桂枝、黄芩、太子参、法半夏、玉竹、杏仁、丹参、全蝎、辛夷、炙甘草、大枣、淫羊藿。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9岁,1993年2月16日初诊。哮喘反复发作5年,历经治疗无效。近2天来哮喘复发。诊见:咳嗽,咯痰色黄,喉间哮鸣,气促,大便干结,纳差,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证属痰热内蕴,肺失宣降。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定喘。药用:炙麻黄4g,杏仁6g,炙苏子6g,炒葶苈子6g,炙款冬花6g,地龙6g,全蝎2g,丹参6g,黄芩6g,桑白皮6g,辛夷6g,甘草4g。服3剂后咳减喘平,大便通畅。依前方出入,再进7剂,临床诸症消失。随后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8周,随访3年未见复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儿科
聆听你的声音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