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唐福安论肺癌证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唐福安论肺癌证治
[复制链接]
134
|
0
|
2019-8-20 22: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院唐福安主任中医师,系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六十余年,医术精湛,学验俱丰,尤善治呼吸系统疾病,对肺癌的治疗上,亦有独到之处,临床疗效颇佳。兹将待诊体悟所得,摭要如次。
1 洞察先兆,见微知著
肺癌,古代医典虽无此病名,但对其体征和症状却早有载录。如《济生方》曰:“息贲之状,在右肋下,覆大如杯,喘息奔溢,是为肺积;诊其脉浮而毛,其色白,其病气逆,背痛少气,喜忘目瞑,肤寒,皮中时痛,或如虱缘,或如针刺。”其部分内涵散见于“肺积”、“肺胀”、“息贲”、“咳嗽”、“痰饮”等文献之中。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渐进性疾病,发于内而形于外,通过对该病细致入微的观察,结合临床理化检验指标(包括X线及CT等)的监测,综合病人接触煤烟污染空气及情志嗜好等内外因素的分析,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2 情志为先,治癌不忘解郁
人之一生,惟赖内外相应,五脏气机协调,气血津液流畅,升降出入不悖,乃享百年之寿。郁者,抑而不伸之义也。朱丹溪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唐老以为,乐观是战胜疾病的首要条件。平素性情豁达开朗者不易得病,即使得病也能积极配合治疗。如若七情太过或不及,或因正气虚损,邪气乘虚袭肺,郁结胸中,造成肺气郁,宣降失司,积聚成痰,痰凝气滞,瘀阻肺络,日久而成肺癌。《素问.六元正气大论》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故临证除疏导病人乐观开朗,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外,在用药上,不忘加入理气解郁之品,如郁金、枳壳等。
3 化痰祛湿,兼以活血解毒
痰、湿、瘀、毒是形成肺癌的主要病因,痰瘀若与外来邪毒互相搏击结于肺络,日久则变生为恶肉;若痰与烟毒搏结,积聚于肺则为肺积,即肺癌。因此在治疗上要针对病因,重在利湿化痰、消瘀蠲毒,饮食上避免食用糖类等助湿之品。因湿为阴邪,湿浊内阻是积聚形成的重要病理机制,湿邪留恋不去,往往造成病情缠绵难愈且易复发之弊。很多肺癌病人晚期往往出现阳虚或阴虚,这与湿邪的寒化、热化有关。寒湿日久,损伤真阳;湿热日久,耗损真阴,最终出现阴阳两虚,亡阴亡阳之证。肺癌病人易并发肺部感染,反复难愈,这与湿邪粘滞不化的特点有关,临床在辨证基础上,加用芳香化湿或淡渗利湿之品,疗效就佳。不少肺癌病人,经手术,放、化疗治疗病有所好转,但仍有半数以上在5年内复发或转移而死亡,原因是患者虽经治疗,但肺内仍有转移灶,即流痰未清,这是肺癌复发和转移的根源,因此化痰祛湿是一项长期的治则。
4 顾护脾胃,健脾不忘通腑
肺癌之为病,病在脾、肺、肾三脏,然脾胃为后天之本,惟有时时处处顾护脾胃,勿使受伐,才能使整个治疗过程顺利进行下去,达到木旺金生,母壮子健的效果。此外,健脾不忘通腑,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通畅则肺热有泄降之途。可用麻仁、瓜蒌、大黄等治疗便下不畅之证。
5 保护正气,祛邪先扶正
“久病必虚”,“久病多瘀”。肺癌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临证每多虚实夹杂。其病位在肺,与肾相连。本虚以肺肾气阴两虚为主,标实则有气滞血瘀、痰湿热毒之证。实者重在治肺,虚者重在补肾。应从标本缓急立法,讲究“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则往往能切中肯綮。
6 蠲毒去热,善用虫类之品
晚期肺癌高热不退或伴脑转移者,以全蝎、蜈蚣、壁虎等虫类药加入基础方中,常有出奇制胜之效。
唐老对肺癌的治疗,以理气解郁、化痰利湿、祛瘀蠲毒为治病法则,自拟抗肺癌方(基础方)。处方:绞股蓝15g,藤梨根30g,白花蛇舌草20g,猫人参15g,半边莲30g,薏苡仁30g,郁金12g,枳壳12g,生甘草6g。方中绞股蓝、藤梨根、白花蛇舌草、猫人参、半边莲、薏苡仁等均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作用;枳壳配郁金有行气化痰破瘀之力;生甘草润肺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化痰利湿、消瘀蠲毒之功。临证时在此方基础上每根据不同的病期及证候而灵活加减。疾病早、中期以祛邪为主,晚期以扶正固本为主。病人痰多伴咳嗽者,可加浙贝母10g,竹沥半夏12g,黛蛤散(包)24g,桔梗9g,前胡12g,百部6g,炙紫苑9g;气短乏力者,加党参15g,黄芪20g;伴胸痛者,加延胡索12g,红花9g,桃仁12g,瓜蒌20g;湿重者加冬瓜子、皮各20g;痰中带血者,加仙鹤草30g,白茅根30g,三七粉6g(分吞);热重痰稠者,加金银花20g,黄芩12g,鱼腥草30g;伴胸水者,加葶苈子15g,大戟3g,苏子10g;患过肺结核者,浙贝母改用川贝母6g。
7 病案举例
患者,男,74岁,干部,1997年4月16日初诊。患咳嗽伴右胸痛半年余,经胸部X线及CT扫描检查,证实为右侧中央型肺癌,伴肺门淋巴结转移,胸片可见右侧有少量胸水及右膈肌抬高。经住院检查,3次痰检找到腺癌细胞,已无手术指征,遂予化疗。化疗后出现严重的副反应,被迫放弃,延请唐老诊治。刻诊:T37.2℃,消瘦貌,面色紫暗,呼吸急促,咳嗽胸痛,舌质暗红,苔根黄腻,脉弦而涩。辨为气滞血瘀,痰湿内阻,治以理气化痰、祛瘀蠲毒之法。处方:藤梨根30g,白花蛇舌草30g,猫人参20g,半边莲30g,薏苡仁30g,郁金12g,炒枳壳15g,竹沥半夏12g,黛蛤散(包)24g,炙紫苑12g,延胡索15g,桃仁12g,瓜蒌(打)18g,冬瓜子15g,桔梗6g,鱼腥草30g,苏子10g,生甘草3g。7剂,水煎服,1日3次。持续辨证加减治疗至1998年4月,咳嗽胸痛基本消失,经CT检查肺部肿块有所缩小,能操持日常家务。嘱予定期复查及继续中药调理,至今仍健在。
按:患者经X线片及CT检查结果,为肺腺癌已有转移,伴胸水及膈肌麻痹,诊断明确。现代医学认为预后较差,不宜手术。化疗又出现严重反应,故延请中医治疗。经以理气化痰、祛瘀蠲毒之基本方为主辨证治疗1年后,咳嗽胸痛症状消失,能做日常家务。患者治疗前NKC(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淋转率均明显低下,用药后两者均明显增高,显示中药在治疗肺癌、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同时,患者性情乐观,能积极配合治疗,也是疾病好转的一个重要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語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