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王明芳分期论治眼底出血症的经验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王明芳分期论治眼底出血症的经验
[复制链接]
187
|
0
|
2019-8-20 22: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眼底出血是临床常见致盲眼病之一,类似于中医“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等病。因“外不见症,从内而蔽”,故属内障范畴。本病病程较长,危害诸多,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并能引起视网膜脱离等重症。由于眼底出血与内外各科的出血症不论症候与治疗都有所不同,出血即使停止,但瘀血为患,更易损目,故治疗眼底出血必须细审证候,明确把握出血的不同阶段及用药特点,方能取得较好疗效。因此目前西医采用的对症处理,其疗效往往不及中医辨证论治的结果。王明芳教授在治疗眼底出血症方面确有独特经验,今简要介绍如下。
1 出血期宜止血兼活血
出血期多指发病半月内,出血开始或为出血活动期,眼底镜下见视乳头色红,边界模糊,视网膜见点状、片状鲜红色出血。或出血以视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出血进入玻璃体可见红色凝血块。视网膜静脉阻塞者,可见动脉变细,静脉扩张及动静脉交叉压迫征。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者,可见血管白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可见新生血管、微血管瘤等。中医辨证应着重于气与火。气有气虚与气滞,火有实火与虚火。正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所云:“动血之由,惟火与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无论为气为火,治疗均以止血为要。基础方为生蒲黄汤,临床上辨证加减。生蒲黄汤为我院已故著名眼科专家陈达夫教授的经验方,全方由生蒲黄、旱莲草各25g,郁金、丹参各15g,丹皮、荆芥炭、生地各12g,川芎6g组成,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若实火伤络者,多突然发病,出血量多,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凉血止血兼活血,生蒲黄汤加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菊花、夏枯草、白茅根、侧柏叶等,以加重平肝清热止血之力。若虚火灼络者,多血色鲜红,量较少,伴见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生蒲黄汤加知母、黄柏、北沙参等,以滋阴降火。若气虚不摄者,除眼底出血外,全身伴见神疲倦怠,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生蒲黄汤加泡参、黄芪、山药、茯苓等,以益气摄血。若气滞不通,血瘀眼络,日久出血者,伴见情志抑郁,两胁胀满,生蒲黄汤加香附、郁金、枳壳等,以行气解郁。在整个出血期,用药尤其要注意2点,一是方中少量掺入活血药,这是根据眼底出血的特点而决定的。因为出血之前病因多为“郁”,出血之后瘀血停留为患,故宜止血不留瘀;二是注意不要寒凉伤胃,因为不论虚火实火之治,多有寒凉之品,故加山楂、炒麦芽、炒谷芽等以顾护胃气。
2 瘀血期宜活血化瘀
在瘀血期,眼底出血基本停止,见血色暗红,或黄白色颗粒,或玻璃体呈褐色,眼底窥不进,此期多为病后半月至2月之间。治疗主要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两方面入手。眼底出血之病因多有郁滞,并且在出血之后,常因视物不清或视物不见而更致心情抑郁,故此时治疗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方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加减。前者是基础性活血化瘀处方,属活血化瘀轻剂,力量比较平稳,活血不伤正,用时常加郁金、香附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力。后者为活血化瘀重剂,是治疗眼底出血的最为行之有效的常用方,其方特点为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解郁,活血不耗血,祛瘀而生新。气虚血瘀者,多见于体虚多病之人,治以益气活血,常用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泡参、山药各30g,茯苓、丹参、赤芍各15g,川芎、红花、郁金、陈皮各10g。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莎拉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