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儿科急症治验:小儿高热、急性肠梗阻、婴儿腹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儿科急症治验:小儿高热、急性肠梗阻、婴儿腹泻
[复制链接]
199
|
0
|
2019-8-20 22: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临床诊治小儿急症,屡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若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小儿急症亦能得心应手。兹举笔者临床治验小儿急症3则,以供同道参考。
1 小儿高热
洪某,女,8岁,1997年8月27日诊,患儿持续发热39℃~40℃已5天。曾用青霉素、先锋霉素及退热剂等治疗,热势不减,遂来我科诊治。症见高热,午间尤甚,热时形寒,手足微凉,伴头痛无汗,口渴烦躁,大便不畅,微有咳嗽,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而干,脉滑数。查:体温39.8℃,咽红,扁桃体Ⅰ°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109/L,中性粒细胞0.60,淋巴细胞0.40。西医诊断:发热待查;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外感风热,邪热郁于太阳、阳明二经。治宜清热解肌,疏风和卫。方用柴葛解肌汤加减:葛根、黄芩、银花、连翘、板蓝根各9g,生石膏15g,生甘草3g,羌活、柴胡、桔梗各5g。1剂后汗出热解,2剂后诸症消退。
按:小儿纯阳之体,一旦感受外邪则传变迅速,且易热化,往往太阳之邪未解而阳明热盛, 致表里同病之候。故解表与清里同时应用。方中柴胡、葛根辛凉解肌,疏郁透邪;羌活发汗 解表;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石膏、黄芩清泄里热;甘草、桔梗宣肺利咽。共奏疏 达表邪,清泄里热,表里双解之效。
2 急性肠梗阻
洪某,男,6岁,1997年11月3日诊。患儿阑尾炎术后3月。2天前突然腹部疼痛,阵发性加剧,渐见腹胀伴呕吐,而急送医院诊治。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8×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15。X线透视:腹部肠腔充气,有液平面,膈下无游离气体。诊为粘连性肠梗阻。经西药治疗效果不显,改用中药治疗。观其患儿面黄消瘦,脘腹胀满,疼痛难忍,大便不通。舌苔黄腻而燥,脉弦数。中医辨证:瘀热蕴结于肠道,腑气不通。证情重笃,急宜通腑开结,化瘀清热。方用复方大承气汤化裁。药用生大黄(后下)、玄明粉(冲服)、厚朴、莱菔子(炒)各10g,桃仁、枳壳、赤芍、黄芩各6g。服上方2剂,大便通畅,腹痛消,呕吐止而愈。
按:急性肠梗阻为外科常见病症,属于祖国医学“肠结”范畴。本案则属手术后脉络受损,气血瘀滞,腑气不畅而阻结。盖六腑以通为用,故立通腑攻里,行气化瘀之法。方中重用生大黄、玄明粉通腑散结为主,辅以厚朴、枳壳、莱菔子行气导滞,黄芩、赤芍、桃仁清热化瘀为佐。诸药合用,促使腑气下行,一旦腑气畅通,通则不痛,瘀热燥结亦随之而散。
3 婴儿腹泻
陈某,男,8个月,1989年10月20日诊。患儿平素体虚,大便溏。本次腹泻1周,泻下水样便,量多,每日10余次,且伴有发热。诊为秋季腹泻(病毒性肠炎)。曾予抗生素及静脉输液,口服次碳酸铋、复方苯乙哌淀等药物治疗。虽体温降至正常,但腹泻依然,转中医治疗。诊见:患儿面黄形瘦,精神萎靡,乳食不振,肠鸣泄泻,大便色黄呈蛋花汤样,夹少许粘液,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而沉。大便镜检:脂肪球( )。证属脾胃虚弱,湿热内生。治宜健脾化湿止泻。药用:炒党参、炒白术各6g,炒扁豆、车前子各3g,炮姜2g,煨葛根、陈皮各4g,炒黄连1g,1剂泻减,再剂而愈。
按: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有“脾常不足”的特点。《幼儿集成》亦认为:“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足见脾胃健运失职是导致腹泻的根本原因。若脾运失职,湿热内生,则泄泻难愈。故采用炒党参、白术、扁豆健脾和中,茯苓、车前子、陈皮渗湿理气,更用葛根升清,炮姜温脾。配伍少量黄连,一则清肠解毒,二则以其苦寒之性,以缓姜之温燥,具有反佐之妙。诸药合用脾健运复,升清降浊,故收桴鼓之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莎拉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