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许华治疗小儿疾病经验介绍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许华治疗小儿疾病经验介绍
[复制链接]
55
|
0
|
2019-8-20 22: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许华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对小儿体质学说的临床应用有较深人的研究。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颇多,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1 小儿体质易趋性
1.1 脾胃脆薄,易虚易实许教授认为,小儿处于发育阶段,对水谷精微的需要迫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全赖脾胃生化滋养。但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尚未健全,加之饮食不知自节,寒温不知自调,稍有不慎即易损伤脾胃,临床常见小儿唇舌淡白或带黄白,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倦,不好活动。脾虚失运,饮食停滞,常出现厌食、呕吐、泄泻等虚实夹杂症。小儿I~常不足的状态是生理性的,是逐步完善、发育健全的过程,以适应小儿生长发育对于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而不是静止、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只要调摄适宜,并不发生疾病。随着小儿年龄增长,脏腑发育完全,脾胃功能健全,小儿易伤脾胃的症状会逐渐得到改善。
1.2 肾气易虚,气血未充许教授认为,小儿疾病易表现为肾气不足证候。小儿体属稚阴稚阳,发育未全,肾精尚不足,阳气未充,故易虚。同时,小儿在母体中, “五脏六腑成而未全” ,父母体质差异、遗传性疾病、胎儿在母体中营养不足、母体受惊、过劳、饮食起居失常、早产、产时缺氧等,都可造成小儿出生时先天禀赋不足,肾虚体弱、对外邪易感性。如地中海贫血、小儿哮喘等,均可从其父母体质找到病因。小儿出生后, “脏腑柔弱” , “全而未壮” ,尤以肾气不足,体质差的患儿,常表现为反复外感,迁延不愈;动辄泄泻,反复难愈;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较同龄人迟缓等。许教授常强调小儿气血未充,脏腑柔弱,尤其是气血生化之源的脾胃发育未全,易于损伤;同时,幼儿营养物质主要靠母乳获得,如不及时添加辅食,或小儿嗜食零食、偏食,很容易造成营养物质匮乏,气血不充。
2 治疗经验
2.1 调治脾胃以扶补为本许教授十分重视调补小儿脾冒,认为无论是小儿生长发育,还是治疗疾病,均以脾胃为本, “脾强者不伤”,故治疗强调扶补为本。用药主张补不呆滞、消不伤正,不提倡动辄消磨,滥用寒凉以损伤脾胃。崇万全治病思想,脾热者多以泻黄散,胃热者以人参白虎汤,脾胃寒者以理中汤丸,脾胃虚者常用四君子汤、异功散、调元汤、参苓白术散、养脾丸,同时根据小儿情况,配合使用神曲、山楂、谷芽、麦芽等健胃开食之品,以鼓舞脾胃生生之气。治疗虚实夹杂的积滞,许教授主张养正而积自消;因脾虚不能健运药力者,或消补并行,或补多消少,或先补后消;凡用攻下祛积前,必先以六君类补其胃气,待其脾胃之气固而下之,免伤胃气也;如见小儿体质素弱者,虽有积必不宜下,当以补为消,异功散加木香以理气,加焦三仙以和胃,鼓舞脾胃生生之气。治疗中配合饮食调护,主张节乳食,适寒温,尤其脾胃虚弱患儿,常嘱家长避免予之饮汽水、可乐等,免伤脾胃,并可适当予米汤以养胃。
2.2 固肾气,培元气,补益气血小儿生长发育及抗病力都与肾脏有关。许教授认为,小儿不论外感、内伤,常易累及脾肾阳气,因此用药强调培补脾肾。小儿机体是在不断地生长发育着,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高于成人。故只有在脾运健、命火盛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地得到水谷之养以濡养形体,得阳和之气以资温煦全身脏腑。阳气盛,则元气生生不息。脾胃健运,肾气充实,既符合小儿不断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能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祛病御邪的作用。她又指出小儿脾胃弱,乳食易伤,藩篱疏则得病后又易于传变。并认为脾病每易传肾,导致脾肾受伤。反之命火衰微不能温养脾土,亦可导致脾虚不能健运,故治疗上常需脾肾兼顾。所以,证见肾虚即使无明显脾虚证候,亦当于补肾药中酌加健脾之品,以资运化。反之,证见脾虚,延久不愈者,虽无明显阳虚证候,亦当稍增添柴薪,则灶釜沸腾,收效益宏。临证时许教授常询小儿在母体中营养状况,父母体质强弱,出生时有无早产、缺氧, 以明确小儿先天之强弱。对小儿体弱、反复外感者,常以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调补。肾主骨,肾虚则骨髓不充,多发为小儿五软五迟症。许教授对小儿多动症、癫痫、遗尿、脱发、五迟及五软者,除以四君子汤加昧,常配合应用补益肾气之品,以培补先天之元气。由于小儿气血未充,治疗适当加一两味健脾益气养血的药物,在培补后天之本时,增强抵抗力。
3 病案举例
张某,女,5岁,2005年4月12日初诊。患儿脱发,面色暗欠光泽,不喜活动,记忆力差,纳差,大便干、每天1次,舌红、苔少,脉细弱。诊为脱发,证属脾肾不足,治以健脾益肾。处方:杜仲、山药、山茱萸、何首乌、太子参、白术、旱莲草各10g,鸡血藤20g,女贞子、茯苓各12g,陈皮5g,甘草6g。5剂,每天1剂,水煎服。并随症加减,连续治疗2月,患儿无脱发,记忆力较前好转,纳食转佳。随访半年未再脱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語葵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