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劳绍贤辨治胃癌癌前疾病经验介绍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劳绍贤辨治胃癌癌前疾病经验介绍
[复制链接]
142
|
0
|
2019-8-20 22: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劳绍贤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享受政府津贴,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劳教授潜心中医临床研究4O余载,尤擅长诊疗脾胃疾病,并提出“病、证、症”结合,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的辨证思路。现将劳教授治疗胃癌癌前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以飨同道。
1 脘痞疼痛。治以通降为顺
胃癌癌前疾病主要指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残胃及胃息肉等,当胃黏膜出现中、重度异型增生和或不完全性结肠上皮化生病理改变时,则为胃癌癌前病变。劳教授认为,其属中医学胃痞、胃脘痛等范畴,病程绵长,并以胃脘痞塞满闷、疼痛、嘈杂食少、大便或干或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在脾胃,与肝相关联。脾胃居于中焦,乃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肝主疏泄,调达气机,脾胃升降有序,肝之疏泄正常,周身气机得以斡旋,气血才能通畅。然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皆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脾胃,一旦脾胃损伤,脾不升清,胃失和降,则气机痞塞致气滞中满,不通而痛;脾胃不和,则肝木侮之,使气机阻滞变生痞满疼痛;而气滞日久,血行不畅,易生瘀血或变生湿热毒邪,日久则脾胃气阴虚损。故临床所见胃癌癌前疾病多为脾胃气阴两虚,兼有气滞、血瘀、湿热毒邪蕴胃之本虚标实证,因虚夹邪,因实致虚为其主要病机转化规律。治疗时,劳教授主张标本同治,虚、滞、瘀、毒并举,常用厚朴、佛手、紫苏梗、三七、太子参、石斛、白芍、莪术、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救必应、白豆蔻、茵陈、藿香、麦芽等。尤其强调气机痞塞不通为本病发生之根本,治疗应顺应脾胃生理特点, 以畅达气机、疏痞通滞为主,并认为其余诸法皆有通达之意。如胀痛连胁、嗳气痛减、气怒痛甚、脉弦者,以疏肝和胃为通,常佐柴胡、枳实等,其中枳实与白芍、白芍伍甘草为组方精妙,性缓不峻,刚柔相济,对肝失调达、木郁气滞而累及脾胃之痞满疼痛,尤为适用。若湿热毒邪内蕴、壅塞不通、胃脘灼热闷痛、烦热面赤、口臭、苔黄腻者,以清热化湿解毒、理气安中为通,选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救必应、白豆蔻、茵陈、藿香等。病程日久,胃阴不足者,则选太子参、石斛、白芍滋润和降亦为通;精力不支,脾虚疲惫者,以太子参配白术、茯苓,健脾运脾,轻灵通化,补虚安中是为通。
2 胃脘痞痛日久,治以固本调血
胃癌癌前疾病初起多见胃脘痞塞满闷,日久则多兼胀痛、灼痛,甚或刺痛。李东垣日: “饮食不节,劳役所伤,以脾胃虚弱,乃血所生病” ,劳教授特别推崇此观点。如治胃脘痞满,甚则疼痛,不思纳食,皆按气滞、湿热、食积、寒凝或虚寒等,予以理气和胃、化湿清胃、消食导滞及温中行气之品,大多可逐渐缓解而向愈;但若见顽固、缠绵之脘痞疼痛,仅以此类药物治疗,则往往疼痛难消或消而不尽。劳教授认为,此乃久病正气亏虚,气虚血运不畅,瘀结于内,若仅用理气定痛、清热消滞温中之品,久之更伤气阴而复有损络之弊,故在健脾养阴、理气解毒基础上酌加少量化瘀药,如三七或丹参、红花,常收效明显。临证尤喜用三七末,少量与之,行瘀定痛且不破瘀动血,是治疗胃脘痞塞日久、疼痛难消之佳品。
3 辨证施治。病、证、症并举
劳教授认为,证是疾病的根本矛盾,反映了疾病病因、病位、症状、体征及转归,是疾病在某一阶段的共性和总结;症是疾病的外在表现,所谓“有诸内必行诸外” ,它虽不能反映疾病本质,但却是中医“以外揣内”进行辨证的重要依据,反映了疾病在某一阶段的个性特征;而病则包括现代医学病名、病位、病理等,通过病可将中医的证与症、内与外、共性与个性紧密相连。因此, 提出了“病、证、症”结合,以辨证为本、治症为标、辨病为枢的现代中医临证思路。
针对脾胃气阴两虚,兼气滞、湿热毒邪蕴胃、瘀滞为患,本虚标实之胃癌癌前疾病,临床辨证应严守病机,结合胃黏膜不同病理改变及相关药理研究成果,以辨证为本、治症为标,并与辨病相结合用药是劳教授诊疗特色之一。临床上对同见神疲乏力、虚烦、便干之脾胃气阴亏虚患者,除均可适当加大益气养阴药物用量,以助扶正祛邪治疗的共性外,结合不同兼症和病理改变,治则又有所不同。如胃脘胀痛连胁,郁怒而甚,嗳气痛减者,在养阴益气基础上,选加柴胡、枳壳等疏肝和胃之品,与白芍配伍,刚柔相济,祛邪以助扶正。若胃镜下及病理胃黏膜呈现苍白或红白相兼,以白相为主,分泌物减少,黏膜变薄及腺体萎缩的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者,则重用太子参、白术、沙参、石斛、白芍等健脾益气养阴益胃之品,效果较佳。但若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者,此乃气阴两虚日久,血运不畅,瘀结于内、变生毒邪所致,则又当在健脾益气、养阴益胃基础上,针对胃黏膜病理改变适当选加活血、解毒散结抗癌之品,如三七、白花蛇舌草、莪术等,往往疗效更好。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已证实,益气健脾、养阴益胃之品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胃黏膜对有害因子的抗御和清除能力。活血化瘀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纠正胃黏膜缺血缺氧,促进炎症消散吸收,萎缩腺体复生及肠化、异型增生病变改善等。解毒抗癌之品具有一定防突变、诱导凋亡作用。总之, “病、证、症”结合,以辨证为本、治症为标、辨病为枢的现代中医辨证思路,符合中医现代化发展的精神,值得进一步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白色叹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