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马贵同教授治疗胃癌术后经验介绍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马贵同教授治疗胃癌术后经验介绍
[复制链接]
86
|
0
|
2019-8-20 22: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贵同教授是上海市龙华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O余载,医术精湛,治学严谨。擅长以中医药治疗胃肠道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颇多,现将其治疗胃癌术后经验介绍如下。
1 辨证论治。衷中参西
胃癌是原发于胃部的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4O一6O岁为高发,男女之比为3 4:1。中国的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目前选择手术的占多数,术后放、化疗者也很多,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机会。但是,术后瘤体是去除了,滋生肿瘤的内环境却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样,就存在复发的可能。同时,还存在一个改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年限问题。马教授通过对消化道疾病的多年临床研究发现,大多数消化道肿瘤术后病人存在气阴两虚、痰湿内阻、血瘀热郁的病机.并据此采用益气养阴法、健脾化痰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但是,患者在手术及其后的放、化疗过程中的反应和后遗症也是明显的,如常见放射性炎症、骨髓抑制等。马教授认为,仅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舌脉表现进行判断,仍难免失于偏颇。故提倡衷中参西,结合现代医学辅助检查,如B超、cT、血常规、Hp检查、胃镜及病理活检等,并将之作为辨证依据之一,进而确定病势进退、邪正虚实的关系,拟定相应的治疗原则。
2 调理脾胃,扶助正气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凝毒聚相互胶结,蕴郁成肿块,癌瘤的生长又会进一步耗损正气,手术本身再一次损伤正气。马教授认为,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个因虚致实、因实更虚的恶性发病过程。因此,在癌肿尚未切除时,其治疗当着重于实证,即以攻击癌肿为主;若癌肿已切除。恶性发病过程也随之改变,所以治疗当着重于虚证,即以扶助正气为主。手术以后,痰毒瘀热已去除大半,若仍以峻猛之药攻之,虽日除恶务尽.恐害多益少。一则癌瘤生长,正气本衰;二则手术所伤,正损尤甚。绝大多数肿瘤病人在经过病邪的消耗和手术的创伤以后,处于精血不足的状态,而要改变这一状态,必须从补脾胃化源开始。《杏轩医案》指出: “精藏于肾,非精生于肾.譬诸钱粮,虽储库中,然非库中自出,须补脾胃化源。”是谓饮食增则津液旺,自能充血生精,故补脾胃,滋化源为治疗首要。马教授在治疗中重视调理脾胃,以扶助正气。通过扶助正气、培植本元以达到“养正除积”之目的。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许多益气健脾、温阳补肾类药物均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血液细胞量的增加。马教授在临证中常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木香等药,这类药不但能促进术后组织创伤的康复,还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重振正气,也能促进干扰素的产生。马教授特别强调要善用黄芪。黄芪性甘、温,归肺、脾经,用于肺脾气虚、中气下陷之证,有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本草纲目》称之为“补药之长”。历代医家将之列为补脾胃的第一要药。但用量过大则有满中之弊。故马教授提出在运用过程中应当伍入木香、砂仁等香燥醒脾之品以除其满中之弊,使补而不滞。同时,注重其炮制方法,指出若兼表虚自汗者生用;脾虚便溏者蜜炙,使药证得宜。
再者,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术后病人也以气阴两虚者居多,故而马教授在补气健脾的同时兼养脾胃之阴。运用麦冬、北沙参、玉竹、石斛、太子参等品,温润合用,并行不悖。但强调养阴以清润为主,不要过分滋腻,不主张频用熟地黄、阿胶等品,以免碍胃,影响正常饮食。马教授还常常运用山楂、神曲、谷芽、麦芽、鸡内金等健脾胃、助运化,增进食欲以滋化源。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妇科
肿瘤治疗中心
中药方剂
针道天下
走进中医
杏林杂谈
四大经典
岚峰pisces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