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小柴胡汤治疗小儿病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小柴胡汤治疗小儿病
[复制链接]
168
|
0
|
2019-8-20 23: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宋人王硕所撰《易简方》,在柴胡汤(即小柴胡汤)的一大段主治中有一句:“小儿温热,悉能治疗。”如此不起眼的一句话,被日本经方家汤本求真在编著《皇汉医学》时所引用,并加一按语:“小儿诸病,多以小柴胡汤为主治,宜注意之。”
细思,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患病后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治疗外感病之单纯汗、下,治疗内伤病之单纯补、泻,皆易引起病证向相反的另一极端变化。如在和解中汗、下,如在和解中补、泻,似更符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尤其是在小儿病证并非是单纯的表证、里证或单纯的实证、虚证的情况下,或者在不易辨清方证的情况下,此一治法更显重要。
“小儿诸病,多以小柴胡汤为主治。”这句话确从临床中得来!
推而广之,虚人外感、虚人诸病,老人外感、老人诸病,理同小儿。和解一法,并非适于诸病;小柴胡汤一方,也并非包治诸病之方。但对于这类病证,在选用治法、方药时,不应该忽略和解一法和小柴胡汤一方。
刘河间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治胎产之病,从厥阴经者,是祖生化之源也。厥阴与少阳相为表里,故治法无犯胃气及上二焦。为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发汗者,同伤寒下早之证;利大便,则脉数而已动于脾;利小便,则内亡津液,胃中枯燥。制药之法,能不犯三禁,则荣卫自和,荣卫和而寒热止矣。外则和于荣卫,内则调于清便,先将此法为之初治,次后详而论之。”
此论胎产之病,可与上论合参。
笔者治疗小儿发热,有一常用方,组成为:柴胡、黄芩、姜半夏、僵蚕、蝉衣、炒莱菔子、全瓜蒌、生甘草。自命为“升降出入汤”,实为小柴胡汤合升降散加减而成。在本方基础上可加解表之麻、桂或荆、防,可加清泻之膏、知或硝、黄,临证应用较为应手。
治疗患儿刘某,男,7岁。2010年5月4日初诊。
患儿昨晚开始发热,今日上午来诊,问诊别无所苦。咽不痛,不咳嗽,腹无不适,不恶寒。舌质偏红,舌苔白,脉细缓。处以升降出入汤:柴胡9克,黄芩6克,姜半夏6克,僵蚕6克,蝉衣6克,炒莱菔子9克,全瓜蒌9克,生甘草2克。水煎服。
当日分4次服用2剂,至晚热退而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儿科
亮黑亮黑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