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浅谈中风后笑不休的中医辨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浅谈中风后笑不休的中医辨治
[复制链接]
171
|
0
|
2019-8-20 23: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风后笑不休属中风并发症范畴,尤以反复中风后多见。中风后患者除常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外,还可见笑不休。其笑并非完全没有内容,与内心情感可有直接关系,现代医学认为,是脑血管病患者易发的情感障碍之一, 多见于多次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笔者临诊分3型论治,现阐述如下,望同道斧正。
1 气阴两虚,心神不宁
症见频繁喜笑,笑声低弱,心烦不寐,口渴,情绪不稳,舌红、少苔,脉细数。其余兼症皆为气阴亏虚所致。治宜益气养阴,清心安神。方以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处方:百合、生地黄各15g,知母、太子参、五味子各10g,炒酸枣仁、小麦、夜交藤各30g,大枣5枚,炙甘草8g。加减:烦躁易怒加柴胡、白芍、栀子;头痛、头胀表现为肝阳上亢者加天麻、钩藤; 自汗、盗汗者加麻黄根、煅牡蛎。如治疗张某,女,65岁,2001年5月12日初诊。见人则笑,笑声低弱已半月。患者有糖尿病史5年,2年前首次中风,CT检查示:右侧额叶梗塞;3月前再次中风,CT检查示:多发性腔梗。诊见:见人则笑,笑时溢?目,笑声低弱,心烦难人寐,左半身不遂,形体偏瘦,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证属气阴两虚,心神不宁,治以益气养阴,清心安神。方用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加栀子、煅牡蛎。每天1剂,水煎服。随症加减服药5周,症状消失。随访5月,病情稳定。
2 脾胃虚弱。痰浊扰心
症见无端发笑,笑后时悲,目光呆滞,头晕头重,脘痞不适,面色灰暗,喉中痰鸣,咳吐不利,饮水发呛,苔腻,脉滑。其余兼症皆为痰浊停滞所致。治宜健脾化浊,祛痰醒神,方选温胆汤加减。处方:半夏、橘皮、石菖蒲、白术各12g,竹茹10g,枳实8g,茯苓、酸枣仁、远志各15g,甘草6g。加减:痰浊偏盛加重石菖蒲用量,并加郁金;痰浊郁而化热加天竺黄;腑气不通加瓜蒌仁、大黄。如治疗唐某,男,58岁,2004年l0月5日初诊。无故发笑,笑后时悲1周。患者中风5月,CT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梗。经治疗后肢体症状基本恢复,近1周来无故发笑,笑后情绪悲凄,身体肥胖,头晕头重,喉中痰呜,咳吐不利,痰多色白质稠,脘痞不适,面色灰暗,言语含糊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乏力,舌胖大、苔厚腻,脉弦滑。证属脾胃虚弱,痰浊扰心,治以健脾化浊,祛痰醒神。方用上方加郁金,每天1剂,水煎服。随症加减服用1月,发笑次数明显减少,余症减轻。继续随症加减治疗1月,笑止。随访6月,病情稳定。
3 气虚血瘀,心神失养
症见发病日久,微笑自语,笑而无力、发呆,呆中含笑,喜独处,少气乏力,舌质淡暗,脉沉细无力。余症皆为气虚血瘀所致。治宜益气活血,养心安神,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处方:黄芪30g,郁金、红花、川芎各12g,党参18g,地龙、远志、赤芍各10g,当归尾、酸枣仁各15g。加减:气虚明显者重用黄芪,不少于60g;大便稀溏加扁豆、炒薏苡仁;腰膝酸软加续断、益智仁、枸杞子;遗尿加桑螵蛸。如治疗李某,男,67岁,2003年3月10日初诊。患者2次中风,半年后出现喜笑,笑声低无力。CT检查示:两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梗,伴右侧颞叶脑梗塞。诊见:时时发笑,片刻自止,笑声低微无力,目光发呆,面色淡白,瘫侧肢体软弱无力,言语謇涩,腰膝酸软,舌淡暗有瘀点、少苔,脉细无力。证属气虚血瘀,心神失养,治以补气活血,养心安神。方用上方重用黄芪60g,加淫羊藿、菟丝子各10g。每天1剂,水煎服。随症加减共服40剂,笑止,余症均改善。
4 体会
《灵枢·本神》?日: “心气? ?,实则笑不休” ,意为心气实则心志有余而笑不休。中风患者多见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积损正衰;加之中风病程较长,久病人络,久病多虚多瘀。反复中风,常见假性球麻痹患者,正气消耗,气血阴阳俱亏;无阴(血)养心,致阴虚火旺;无气行津,致津停为痰;无气行血,致气虚血瘀;终致气血阴阳亏虚,火盛痰停瘀滞,神明失养(或)邪扰神明,皆可致心神失常而出现喜笑不休。病性虚实夹杂,病位主要在心、脑,可涉及肝、脾,临床当根据患者体质、病史、症状体征,辨证论治。“心气实则笑不休” ,此论确有临床指导意义,并指出病位在心,病性属实。但经临床观察,笑不休多属虚,亦有虚实夹杂;病位在心为主,也有因其他脏腑病变引起。临床辨治不可拘泥于笑为实,也不可泥守治心一端。应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低头花已谢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