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王伯岳诊治幼儿食积发热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王伯岳诊治幼儿食积发热案
[复制链接]
110
|
0
|
2019-8-20 23: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1978年,笔者被中国中医研究院录取,来到了北京西苑医院,成为王伯岳研究员的研究生。当时王老已年届古稀,在西苑医院可以称得上是元老了。还没有进入专业时,我就跟着王老出门诊,坐在他身边,一边用心看着王老诊治,一边琢磨着王老的知病、识脉、达药。时间一久,我被王老的临床疗效所折服,深知其中必有家传秘诀。
王老待学生热情爱护又严格,门诊抄方,学生必须先到,诊室必须清理清爽,诊疗秩序必须井然。布置阅读内容,要用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书评等形式完成。指导我注释《小儿药证直诀》,直到我把初稿交与他时才放心。
侍诊时,王老要求我们先诊治,问病史,做好检查,写好病历,然后交与王老再诊,王老就诊时用红笔修改,并写了评语,指出其不足之处,例如批评我写的字“意到笔不到”、“口渴不是口喝”等等,深深地体现了王老的一丝不苟的学风。
有一次在王老家中诊治一个6岁男孩,患儿夜间发热,清晨汗出后热退已一周,纳呆,手足心热,腹中不适,苔浊腻,脉浮数,曾服多种抗生素、退热剂无效。王老说,这种发热名叫食积发热,其特点是夜间潮热,盗汗,晨起热退身凉,可用吴又可达原饮治之。王老认为达原饮方中厚朴除湿散满,化滞下气,草果辛香辟秽,槟榔攻下破结,三药可通达积滞盘结之处,使热得以疏散,积得以消化而热平。因虑其内郁成热,易伤阴津,三药温燥,易动其火,故以知母相济,黄芩清热,芍药柔肝,外散里清故病能治愈。用甘草者,一以制约三药之温,一以缓和三药之寒,故为治食积发热之良方。患儿服此方后热退身凉,积消苔化,继服3剂而愈。
王老认为小儿多肺脾二经的病证,外易为六淫所感,内易为饮食所伤,但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一旦病愈,康复亦快,不必靠补药调理。若小儿偶感外邪,内伤饮食未能警觉而用补益之剂,反而易闭门留寇,邪留不去,为害不浅,故王老用补益药味,往往慎之又慎。
注重五脏辨证,突出从脾论治是王老学术思想的亮点之一。王老给我们讲授了“脾胃学说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举例”。其油印稿至今我仍保存完好,其中心观点就是儿科治疗要注重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是抗病防病的主力。所以王老治病,时时刻刻注意固护脾胃,常常教戒我们“勿一伤于病,再伤于药”。
王老离开我们已经25年了。现在我们中医儿科界同仁,在湖南张家界济济一堂,共同缅怀儿科学会的创始人王伯岳老,可见他学识渊博,诲人不倦,感人之深。我们定要把王老的学术代代传承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屋里的烟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