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刘友章教授治疗糖尿病肠轻瘫经验介绍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刘友章教授治疗糖尿病肠轻瘫经验介绍
[复制链接]
75
|
0
|
2019-8-21 05: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刘友章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全国重点学科脾胃学科、神经肌肉疾病学科学术带头人。刘教授从事脾胃消化疾病研究30载,治疗糖尿病合并胃肠道疾病颇有心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良多,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1 糖尿病肠轻瘫的概念
糖尿病胃病是临床常见并发症,早在1945年Run.dies首先报道了胃排空延迟与糖尿病的关系,并提出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胃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1 958年Kassander首次提出“糖尿病胃轻瘫”的概念。但糖尿病患者合并腹泻、便秘等肠道病变亦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10% ~20%,其中便秘尤其多见,在血糖控制不良患者中,发生率更高,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有效控制血糖。目前就糖尿病合并便秘的肠道病变尚无明确阐述,刘教授临床观察到,此类患者即使增加降糖药物的种类或剂量,血糖仍居高不下,除药物因素外,还存在“血糖难控因素”的干扰,其中便秘就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难控因素之一。而通过健脾补。肾、行气滋阴、化湿祛瘀等法治疗后,往往能取得便通糖降的效果。刘教授认为,糖尿病患者出现顽固性便秘、便溏、腹胀等症,与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并提出“糖尿病肠轻瘫”的概念。
2 辨证论治
糖尿病肠轻瘫应属中医学便秘范畴,但病因病机却有别于普通便秘。糖尿病肠轻瘫是由于患者久病体虚,脾肾亏虚,致脾运化及肾气化不足,大肠传导无力所致。粪便停留肠中日久易阻滞气机,影响津液输布及血液运行而导致气滞湿阻血瘀等病理产物。辨证属本虚标实,治疗应标本兼治。
2.1 健脾补肾以助动力 脾主运化,化生气血;脾气主升,为胃行其津液,以温养肌肉四肢,故气血生化源于后天之本。脾气强健则布达精微, “水精四布,五精并行” ;脾气虚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湿阻中焦,运化失常,百病由生。 《灵枢·本脏》日:“脾脆则善病消瘅”。 《素问·藏气法时论》日:“脾病者,身重善饮”。 《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消渴起于中焦”,病机为“元气亏虚”、 “脾气不升”。肾为先天之本,司二便,开窍于前后二阴,粪便排泄虽是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但须赖肾气化完成。故脾肾不足则大肠传导无力而便难。刘教授在治疗肠轻瘫时,强调健脾补肾以助大肠传导运化。
2.2 行气滋阴以助行舟糖尿病是代谢失调的病证,基本病机是肺胃(脾)肾阴津亏耗,燥热内生。消渴并发肠道症状大多是由于阴虚生肠燥,肠道失濡润,而大便坚硬,干结难下。糖尿病肠轻瘫则是由于脾。肾亏虚致大肠动力不足,传导无力,糟粕内停,不得下行,而致便秘且便质不硬、排便有解不尽感。日久耗伤大肠津液,肠道失于濡润,致燥屎内结,阻滞气机。故刘教授在治疗糖尿病肠轻瘫时,亦注意有无阴虚及气机不畅,补益脾肾同时,酌加滋阴行气之品,以起“行舟”之效。
2.3 祛瘀化湿以助通便刘教授认为, 内生湿邪与血瘀在糖尿病肠轻瘫发病过程中占重要地位,是在脾。肾亏虚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病机是由虚致实,本虚标实,内生湿邪与血瘀均是其病理产物。其中内生湿邪乃脾虚健运失司,加之气机不畅所致;水湿内生,蕴结肠道,阻滞大肠传导,粪便滞留而便秘。血瘀则由气虚、阴虚、痰湿所致,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行无力而致血瘀。阴虚内热,煎灼津液阴血,血脉瘀塞而为血瘀。而内生湿邪流注脉管,血液重浊,血行不利而瘀滞。血属阴,五脏六腑功能协调无不赖血之濡润,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瘀血内结可致肠道失于濡润而便秘。治疗糖尿病肠轻瘫佐以化湿及活血化瘀之剂亦有助于润肠通便。
3 病案举例
叶某,女,68岁,2000年2月16 13初诊。患糖尿病9年,近2年来大便每天3~5次,不甚干硬,但每次排便时须费尽全力,虚汗气短,经检查后诊为糖尿病性肠病,乃由植物神经病变引起,用维生素B。、弥可保、胃复安、西沙必利等治疗无效,且近半年来血糖波动较大,多次调整降糖药亦难以控制。曾服果导片及黄连上清片、麻仁丸等,初服有效,停药即便秘,现服泻药无效来诊。诊见:面色胱白,神疲少气懒言,头晕,纳呆,腹胀,尿多,舌淡暗、苔薄白腻,脉弱无力。证属脾肾亏虚,大肠传送无力,兼气滞、湿阻、血瘀。治宜健脾补肾,行气滋阴,化湿祛瘀。处方:黄芪30g,黄精、太子参、山药各15g,炒白术、陈皮、茵陈、白豆蔻、当归各9g,柴胡、甘草各6g。每天1剂,水煎,分2次空腹温服。服7剂,虚汗气短减轻;续服7剂,神疲懒言消失,面色荣润,纳食增加,排便有力。嘱进食富含纤维食物,适当活动,续服28剂后大便2天1次,质润易解,无其他不适,且血糖降至正常范围。随访4年未复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
医理探源
肝病治疗中心
莎拉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